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不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深圳市宝安区750名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艾滋病健康教育后,26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艾滋病相关态度平均得分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某些态度问题改善状况不佳。结论在进行学校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学生思想态度的改变并结合青少年性教育、性道德和法制教育;播放艾滋病宣传片和课堂讲授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学校应争取以生动有趣的宣传形式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课程。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大学生,高中学生和职中3组学生,采取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中学生,职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4.30%,77.30%,71.80%(P<0.01);大,中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是以报刊和书籍为主;绝大多数的大,中学生赞同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多数的大中学生不赞同卖淫嫖娼,婚外性行为,吸毒等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大,中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模糊,态度暖昧。结论 大学,高中,职中3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一定水平。但仍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将预防艾滋病相关教育与社会伦一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使之做到知,信,行一致。  相似文献   

3.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谭雁婷 《中国校医》2013,27(5):327-328
目的评价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不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江门市新会区937名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艾滋病健康教育后,7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总体知晓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从干预前的40.7%提高到干预后的82.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9项艾滋病相关态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学生思想态度的改变并结合青少年性教育、性道德和法制教育。播放艾滋病宣传片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学校应争取以生动有趣的宣传形式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课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集中方式对公安干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公安巡警支队干警108名,采用多媒体讲课、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折页、现场提问咨询、观看艾滋病科普知识展览等集中教育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15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13项知晓率显著提高,5项对艾滋病的态度及3项与艾滋病相关行为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集中教育形式在公安干警中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长辈辐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接受艾滋痫健康教育对其长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寻求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的切入点,方法对农村地区223名学生采用内源性干预和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通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长辈,在传播前后进行基线调杏和效果调查,对干预前后长辈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中学生的长辈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父母知晓率高于(外)祖父母。结论以农村中学生为预防艾滋病切入点,带动并提高长辈对预防艾滋病知以的认知水平,成效明显,可作为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淮南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检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为相关部门开展中学生防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淮南市3 000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淮南市中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和书籍等途径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经过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从干预前的44.1%提高到干预后的86.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取干预措施后,学生们除“是否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外其它方面态度均得到明显正向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其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得到明显正向转变,提高了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预防宣传,同时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减轻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曲波  张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04-80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0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计341人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超过90%,对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早期临床症状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课程教育、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问题上,该人群的态度较好,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06,P〉0.05)。结论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较好,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年9月对辽宁省1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353名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6.3%的学生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曾听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课或讲座.与没有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听过课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得分明显较高.婚前性交行为,听过课与没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的看来,相当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仍缺少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且未导致学生性交行为的增加.在中学和大学,应迅速普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AIDS教育对学生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 以沈阳市9所中学初一、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由受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于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预防AIDS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后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6.67提高到10.98(满分为15分);反对男青年及女青年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47.8%、52.0%上升到57.3%和63.0%;表示愿意与AIDS患同班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5.1%上升到22.6%。结论 学校预防AIDS教育使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得到提高,拥有正确态度的学生比例增加。但学生中拥有正确态度的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除了应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外,还应重视发展学生与预防AIDS有关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更好地发挥防控试点的有效性,了解某艾滋病防控试点学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以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为该校制定科学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方案进而全面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艾滋病防控试点学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电子问卷,通过班级QQ平台发放问卷。 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3.8%。对国家标准版艾滋病相关知识8道题全答对率仅为29.3%,其受性别和专业因素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愿意和艾滋病患者一起上课的只有38.4%;15.8%的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占43.0%,使用安全套的目的主要是避孕;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呈多方面,希望从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新媒体等途径获取性健康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 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势在必行,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的态度,尤其要注重部分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责任教育,以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的状况以及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适宜在高校推广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选择昆明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8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日趋开放,但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的需求,但对学校目前采用的健康传播方式普遍不认可。结论 大学生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针对行为改变来探索有效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新生在学校期间教师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状况,探讨学校教育与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关联。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80%左右的大学新生报告学校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84.0%),不传播艾滋病的活动(74.3%)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80.8%)。约10%的学生报告学校教师曾讲过如何抵御不正当的同伴压力(10.6%)、作出正确决定的技能(10.8%)、预防性侵犯知识(12.0%)和性病知识(11.0%)。只有4.7%的学生报告教师讲过正确使用避孕套。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与学校教师教育有关。报告教师讲过正确使用避孕套与报告没讲过这一知识的学生,性交行为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85.8%的学生表示希望学习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学校教师讲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内容不够全面。应重视学校教师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培训,确保学生从学校获得预防艾滋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评估培训后即时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245名学生在授课前后分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艾滋病知识需求等。结果大学生健康教育授课前、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2.24%和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善其对待艾滋病及感染者的态度。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有助于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陈虹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12-113
目的 探索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AIDS)有效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深圳市10所中学初一、高一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知识方面:干预后,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平均得分初一男生由7.47提高到10.21(满分为15);初一妇生从7.17提高互10.21;高一男生从10.30提高到11.09;高一妇生从9.58提高到10.55。(2)态度方面:对待HIV/AIDS患采取正向态度明显提高,男生由22.6%上升到34.9%;女生由24.4%上升到41.5%。(3)行为方面:同学可以运用更多的信息来源获取有关知识。结论 学校预防AIDS教育干预措施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御HIV/AIDS的能力,树立正向的态度,但要由知识转变行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综合的干预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了解江苏省青年学生防艾知识现状及艾滋病教育效果,探索提升防艾意识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防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6所防艾试点高校中随机整群抽取3 422名青年学生,开展艾滋病视频播放与防艾处方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从而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国八条”总体知晓率从69.1%上升到82.2%(x2=147.335,P<0.01);各个条目的上升幅度介于3.8~ 16.6百分点之间.学生认为“学校讲授艾滋病相关知识较为重要”“怀疑被染了艾滋病病毒会马上做抗体检测的意愿”及“发生性行为时,避孕套会一直使用的意愿”分别从干预前的91.53%,88.5%及56.37%上升到干预后的94.99%,92.8%及60.92%(x2值分别为31.151,34.895,20.862,P值均<0.01).结论 江苏省青年学生防艾知识、态度有待提高,艾滋病视频播放与防艾处方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可在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