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87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其中以细菌性炎症最为常见.近年,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出现了一些变化,肺炎链球菌的比例有所下降,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前增加[1].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对187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以了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病原微生物,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道损害外,还常累及全身多种脏器与组织。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儿科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对近4年来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5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RTIs)主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是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近年来,军团菌属的感染也有所增加。在治疗CARTIs时,抗菌药物的选择不仅要求对典型病原敏感,同时也应对非典型病原有效。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加替沙星为新开发的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对革兰阴性杆菌保留良好的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亦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4.
方子凤 《医学文选》2006,25(2):330-332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是儿童和成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国内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在国外为50%。近年来,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并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时常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10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MP感染也是呼吸道以外多个器官与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是MP所致肺外疾患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6%~4.8%。蒋苏华回顾分析了3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例中26例(8.4%)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下面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引起儿童发热、咳嗽、咳痰、气急等呼吸道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其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苛养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昆明市 (海拔1860 m) 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因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昆明市妇幼保健院9 793例患儿痰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 793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 合格痰标本为8 433份, 合格率为86.10%, 细菌培养阳性2 918份, 细菌检出率为34.60%, 共检出菌株3 123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1 839株;58.9%) , 革兰氏阳性菌 (1284株;41.4%) , 革兰氏阴性检出率逐年增加;其中流感嗜血杆菌 (768株;24.60%) 最多见, 其次是肺炎链球菌 (665株;21.3%) 、大肠埃希菌 (315株;1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9.9%) ;卡他莫拉菌272株 (8.7%) ;肺炎克雷伯杆菌224株 (7.2%) .6种常见细菌在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除卡他莫拉菌外5种常见细菌在不同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昆明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最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痰培养细菌检出率以冬季最高;近5 a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 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是肺炎链球菌.昆明小儿社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与平原地区不同.  相似文献   

7.
顾乃刚 《吉林医学》2009,30(24):3294-3296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enumonia,MP)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性改变。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特别是其肺外临床表现如脑炎、心肌炎、肝炎及其与小儿哮喘发病的关系等正愈来愈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常见的急性感染菌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至今仍以肺炎链球菌为多,约占CAP病原的1/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则以G^-杆菌为常见。可按病原选用适当抗生素,但原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再次感染则常为混合性感染,需联用抗生素。笔对无青霉素过敏则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常见的一个致病原,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综合症,发展为肺炎者约3%~10%,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1].支原体肺炎常为良性经过,有自限性,预后好,但亦可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纤维化、阻塞性细支气管炎等而危及生命,并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功能受损[2].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儿童,但近年来在成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支原体感染并不少见,亦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成人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特点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尤其是年长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陆权认为,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微生物的病原学地位。日益为儿科临床所认识。非典型微生物还可能与细菌、病毒等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议社区在治疗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RTIs)时,应考虑抗菌药物能覆盖非典型微生物,为此推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