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纠正血脂异常有利于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调节血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对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极高危患者采用他汀治疗使LDL—C达标或使其下降30%~50%。实际上,一些LDL—C显著升高的患者,即使采用大剂量的他汀,也不能使LDL—C控制到目标范围以内,而大剂量他汀类的安全性仍然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他汀类药物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它类药物联用可以起到协同调节血脂的作用,已成为未来调节血脂治疗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新型调节血脂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Ezetimibe)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和脑卒中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不仅是一类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而且也有卓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尽管通过控制饮食和使用非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但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虽然血浆T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卒中的多种相关病理状态(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谢黎崖  张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60-126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与氟伐他汀 (来适可 )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0例高胆固醇血症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 5 0例和氟伐他汀组 5 0例 ,治疗 6周后观察比较。结果 阿托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 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强于氟伐他汀 (P <0 0 5 ) ,两药均能升高HDL C水平 (P <0 0 5 ) ,但两组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药不良反应均比较小 ,耐受性好。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优于氟伐他汀 ,但升高HDL C水平相似 ,两药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显著,是一类较全面的调脂药,能强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也日趋深入。肝毒性是此类药物产生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偶有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对他汀类药物致DILI影响因素、相关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DILI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他汀降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预防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以降低LDL-C,使其达到〈100 mg/dl(2.6 mmol/L).TC、LDL、TG明显降低,及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和LDL-C,还有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和抗炎等调脂以外的作用.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其血脂水平如何,均应给予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通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而很多患者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也不能完全纠正血脂异常。甲状腺激素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也可能有一些其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及LDL前体的清除。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凋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 犤犦 10 。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 目前认为犤11,12犦 ,他汀类药物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也不尽度脂蛋白( ) LDL 及LDL 前体的清除犤1犦。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 相同,水溶性的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由于不能渗透入细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 胞内,难以干扰细胞内复杂的增殖过程,所以就缺乏脂溶性血管事件犤2,3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  相似文献   

9.
研究血脂异常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目前已经明确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陛有密切的相关性,积极降低血胆固醇可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世纪90年代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在调脂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美国空军得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试验(AFCAPS/TexCAPS)、英国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aps)、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长期干预试验(LIPID)及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等大型研究肯定了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总胆固醇(TC)18%~27%,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4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后,在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同时,还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和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大大减少冠心病患者需做介入和搭桥治疗的需求。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光 《医药导报》2003,22(10):700-7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 1,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等.结果:治疗4周后TC、TG、LDL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外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的作用已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还发现了他汀类药物具有其他的临床新用途。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文革 《河北医药》2003,25(7):540-541
现在已公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的主要危险因素[1 ] 。低密度脂蛋白 (LDL)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控制血脂于合适水平 ,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故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基础上 ,降胆固醇治疗已成为CHD的基本防治措施[2 ] 。自 1987年起一类新型强效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 ,使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 他汀类药物简介他汀类药物是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平  李兴升 《中国药业》2010,19(18):72-7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辅助降低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TG水平。  相似文献   

15.
虽然他汀类降脂药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剂量加倍后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长。而且,他汀类降脂药降低总胆固醇(TG)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作用较弱。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远不能避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此在脑梗塞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降脂药以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TG,升高HDL—C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的新热点。有报道称,  相似文献   

16.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高脂模型 (B)组、GSP预防干预 (C)组 ,分别饲喂标准、标准 + 1%胆固醇、标准 + 1%胆固醇 + 1%GSP的颗粒饲料 ,于实验开始前 1d和开始后第 1、2、4、8、12wk末取空腹血 ,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12wk末取血后处死 ,取主动脉作病理形态学观察。所有数据经SAS 8 2进行混合模型的变异数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 ,C组TC、LDL C、TG和TG/HDL C在 12wk时降低 (P <0 0 1) ,HDL C升高 (P <0 0 5)。病理分析显示C组兔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明显较B组减轻 (P <0 0 1)。结论 GSP对血脂有调节作用 ,可通过降低TC、LDL C、TG、TG/HDL C和升高HDL C的作用而发挥抗AS作用 ,并有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型降酯药--罗伐他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伐他汀是一种全合成的具有高度肝选择性的新甲基羟戌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该药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po)B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均有效,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罗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的血压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临床已广泛应用于血脂异常的治疗。近年来 ,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改善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压 ,这种作用不仅见于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对于已经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些研究并不完全肯定这一作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其调脂作用 ,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调节血管紧张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使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所以,它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1]和脑卒中[2]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他汀类药物能够调节炎症过程,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降低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本文将着重介绍它的抗炎特性.  相似文献   

20.
非诺贝特非调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诺贝特(fenofibrate)是第3代苯氧芳酸类调脂药,具有显著降低血中升高的三酰甘油(TG)、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及中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该药最先由法国Foumier公司于1975年开发上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贝特类药物,可作为仅次于他汀类的二线调脂药而主要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