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宇 《内科》2008,3(2):166-167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1)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特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二氧化碳血症。(2)70例重症肺结核中以肺部感染为诱因者32例(45.71%),其他诱因为咯血14例(20.00%)、病灶进展13例(18.57%)、气胸11例(15.71%)。(3)70例均合并呼吸衰竭,其中Ⅱ型呼衰63例(90%),Ⅰ型呼衰7例(10%)。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3例(47.14%)。(4)经常规治疗70例中有51例缓解,19例死亡。第一次呼吸衰竭至死亡时间平均为2.6年,并发MOF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呼吸衰竭,肺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及早发现肺内感染及呼吸衰竭,及早应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0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均为重症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占 98% ,以肺部感染为诱因者占 4 6 % ,其他诱因为咯血 (2 0 % )、病灶进展 (18% )、气胸 (16 % )。Ⅱ型呼衰占 90 %。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4 8% ,经常规治疗 6 2 %缓解 ,19例 (38% )死亡 ,第一次呼衰至死亡时间平均为 2 .4年 ,并发MOF者病死率高达 75 %。结论 :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呼衰 ,肺部感染为诱因多见 ,易并发MOF ,病死率高 ,一旦发生呼衰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结果:54例合并肺部感染40例(74.1%)。I型呼衰35例(64.8%),Ⅱ型呼衰19例(35.2%)。结论:呼吸衰竭是肺结核严重的并发症,需加强营养支持、基础疾病治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COPD并发呼吸衰竭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原因、急救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例,血白细胞升高22例(22/30),分别并发肝或肾功能障碍(12例)、消化道出血(3例)、电解质紊乱(7例)、呼吸性酸中毒(23例)、代谢性酸中毒(8例)或呼吸性碱中毒(7例)。24例经常规抗感染、抗结核、吸氧、解痉平喘、化痰止咳等保守治疗均获成功,无效者行机械通气及纤支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6例,无效3例。死因为通气机相关性肺炎、高气压伤、感染性休克、DIC、顽固性心衰、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耐多药肺结核等。结论肺部感染、肺结核明显加重COPD及呼吸衰竭,常规治疗及结合机械通气、纤支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根据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率高达90%,但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是提高COPD并严重呼衰救治成功率的关键,COPD并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发生的呼吸衰竭经机械通气救治的死亡率仍较高(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菌学,以及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特征,根据并发真菌感染的种类将患者分为曲霉菌组(61例)、念珠菌组(48例)、隐球菌组(3例),总结比较组间CT表现特征。结果肺结核并发常见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曲霉菌组54.4%0(61/112)、念珠菌组42.9%(48/112)、隐球菌组2.7%(3/112)。其中曲霉菌组与念珠菌组比较,各项临床症状(咳嗽、咯痰、发热、咯血丝痰、胸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CT表现常见斑片影96例(85.7%)、结节影95例(84.8%)、空洞影93例(83.0%)、树芽征改变74例(66.1%)、磨玻璃样密度影60例(53.6%)。念珠菌组与曲霉菌组肺部感染病灶累及肺叶较广,且曲霉菌组累及3个肺叶以上者(98.0%,47/48)明显多于念珠菌组(80.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P=0.005)。曲霉菌组在斑片影(93.4%,57/6i)、空洞影(93.4%,57/61)、磨玻璃样密度影(63.9%,39/61)表现上较念珠菌组(77.1%,37/48;72.9%,35/48;39.6%,19/48)多见,而念珠菌组以树芽征(79.2%,38/48)、段性或大叶性实变影(39.6%,19/48)较曲霉菌组(59.0%,36/61;3.3%,2/61)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14;X^2=8.60,P=0.003;X^2=6.40,P=0.011;X^2=5.00,P=0.025;X^2=22.76,P=0.000)。曲霉菌组中93.4%(57/61)的感染者可见曲菌球表现,其中37例为典型曲菌球。隐球菌组仅3例,均可见结节影,多位于胸膜下,且1例结节内可见内壁光滑的空洞。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有一定CT表现特征,CT扫描显示的图像特征有助于提示真菌感染的可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癌术后呼吸衰竭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60岁以上的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者28例,并以同期手术未发生呼衰的211例老年肺癌患者作对照,用X^2检验分析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11.7%(28/239),病死率21.4%(6/28)。呼衰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占预防的百分比(MVV%)、一秒钟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都明显低于无呼衰组(P<0.01)。全肺切除组术后呼衰发生可能性明显高于肺叶和段/楔形切除组(P<0.01)。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异常,呼吸道感染,手术创伤和伤口疼痛刺激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机构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后并发症是预防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耐多药肺结核18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总结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1月共行肺结核手术906例,其中MDR—PTB188例(20.8%),手术200例次,2次手术12例;肺叶切除85例次,肺叶切除并袖式及气管、支气管成形16例次,全肺切除48例次,余肺切除术3例次,支气管胸膜瘘(BPF)瘘管修补术5例次,胸廓成形并BPF修补22例次,脓胸剥脱并BPF修补6例次,开窗引流9例次,肋床引流5例次,右总支气管节段切除1例次。术前均行有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2—3个月。结果术中死亡率为0.5%(1/200)。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3.2%(6/187),其中呼吸衰竭和心肌梗死各2例,肾衰竭和大咯血各1例。并发症率为13.9%(26/187),BPF11例,占并发症的42.3%(12/26)。所有患者术前痰菌均为阳性,术后阳性2例。随访时间6.7年(3个月至15年)。术后继续术前的抗结核方案治疗3—18个月。结论对持续痰菌阳性、病灶已局限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结果98例合并肺部感染73例(74%),Ⅰ型呼衰63例(64%),Ⅱ型呼衰35例(36%)。结论呼吸衰竭是肺结核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3~1998年间13例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7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6例为Wegener肉芽肿(WG)。发病年龄17~68岁,平均48.8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69%(9/13)例,MPA的ANCA阳性率为100%(7/7),WG为33%(2/6)。肺部症状包括咯血占69%(9/13)、呼吸困难占23%(3/13)、干咳占15%(2/13)、胸痛占15%(2/13)。胸部X线在MPA多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影(3/7)或大片状阴影(2/7),WG则主要是单发或多发团块影或结节影(5/6),可有空洞形成。MPA的肺部表现多误诊为肺部感染71%(5/7)。WG多误诊为肿瘤对%(4/6)。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有效,尤其肺部损害可明显吸收。结论伴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诊断困难,须引起注意。ANCA对MP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激素及CYX对该组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71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1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0%,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0%,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O.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X^2=27.51、16.69,P值均〈0.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1例(66.0%,31/47)、鳞癌16例(34.0%,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7,P〈0.01)。周围型肺癌患者中37例患者(78.7%,37/47)病灶位于胸膜下。3例患者为肺结核动态观察中发现并发肺癌,其中,2例腺癌,1例鳞癌。结论肺结核并发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肺结核与肺癌病灶位于同侧、同叶者居多;CT诊断为中心型肺癌者,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居多;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者,腺癌居多。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66例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50岁以上占92.4%。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54.5%的病程在5年以上。66例为重症肺结核.以咳嗽(95.4%),咳痰(87.8%).气促/呼吸困难(87.8%).浮肿(33.3%)为主要症状.痰涂片抗酸菌阳性40例(60.6%).呼吸衰竭33例(5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16例(24.2%).乳酸脱氢酶(LDH)升高31例(46.7%).外周血WBC升高29例(43.9%),并发其他细菌感染40例(60.6%)。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43例(65.1%)症状好转.7例(10.6%)无效(自动出院).16例死亡(24.2%)。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病程长.疗效差.病死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2007—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行外科手术的74例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患者,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转归、并发症、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择期手术68例(91.9%),急诊手术6例(8.1%);73例(98.6%)手术顺利,术中因大出血死亡1例;行肺叶切除术54例(73.0%),肺段切除术5例,全肺切除术2例,复合肺切除术9例,肺楔形切除术4例。24例(3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大出血1例,再次开胸止血治愈;呼吸功能衰竭1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8d后成功脱机治愈;肺不张5例,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膨胀良好,1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无效,继发呼吸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脓胸4例,3例细菌性脓胸经持续引流治愈,1例曲霉菌性脓胸于术后15个月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时发生肺动脉破溃大出血,改为体外循环下左余肺切除术,但因不能纠正休克而死亡;肺泡胸膜瘘5例,3例经持续胸腔引流,2例行碘伏胸膜固定术加持续胸腔引流后治愈;支气管胸膜瘘1例,给予患者持续的胸腔引流3周后瘘口逐渐闭合治愈;胸部净化残腔7例,未处理。7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最终治愈71例(96.0%),随访1~48个月,平均(11±3)个月,未见肺结核及肺曲菌球病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患者能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在56例患者中,7.1%(4/56)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5%(7/56)发生与气管插管相关的不良事件,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未出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和气道堵塞的患者。32例患者好转后转出ICU,抢救成功率为57.1%;死亡24例,死亡率为42.9%。研究认为,对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气道管理方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肺结核并发MODS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肺结核并发MODS患者资料,对筛选出的与30 d病死率相关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肺结核病灶范围、血清白蛋白含量、肺结核并发症为肺结核并发MODS的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肺结核病灶范围、低血清白蛋白、衰竭器官数目及肝衰可以作为肺结核并发MOD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肺结核病灶累及范围、低血清白蛋白、衰竭器官数目及肝功能衰竭在肺结核并发MODS的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2006年间收治的伴呼吸衰竭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4例患者入选,死亡8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d(1~177d),50%患者死于入院30d内。死亡组的结核多耐药率、多脏器衰竭、院内获得性肺炎及APACHEⅡ等多项指标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多次复治病例,晚期及粟粒型结核,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脏器衰竭。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病死率,很多因素影响其愈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发生发展机制,观察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经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87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分型、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分析老年肺结核诊治过程。结果本组87例中初治者66例,复治者21例;初治者66例中52例(78.8%)肺结核症状明显好转。全组87例中死亡者14例(16.1%),其中2例死亡于结核中毒症状重,2例死亡于大咯血休克,3例死亡于呼吸衰竭,7例因合并肺癌而死亡。结论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且并发症多,病程迁延,复治病例多,药物治疗效果差,临床应加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HAAECCP)极重度呼吸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救治.方法 62例(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5岁)HAAECCP极重度呼吸衰竭(PaO2<30 mmHg)并发MOF患者,采用了抗感染、通畅气道、利尿、强心、吸入29~35%氧、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降低血粘度等方法救治.结果 2个、3个、4个、5个及5个以上器官衰竭(OF)者分别为43例、10例、5例和4例,救治成功率分别为100.0%、90.0%、60.0%和0.0%.总救治成功率88.7%,病死率11.3%.结论 HAAECCP极重度呼吸衰竭并发MOF患者救治24 h后,若PaO2能提高到40 mmHg以上,则基本可救治成功,若仍低于30 mmHg,则应尽早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