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与针灸辨病辨证之不同,认为“辨病位”是针灸辨病辨证的关键。根据病位不同,将《针灸学》治疗篇中的病证分为脏腑病、肢体经络病、皮肤病、五官病、妇科病、气血津液病,并分别阐述每类病证的辨病辨证规律及治疗特点,以“辨病位”为核心,构建针灸临床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是中医目前发展的基本方向,结合中医对疾病证的推理性判断和西医对疾病的实证性认识,以病统证,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但是,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一直是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且“辨病”早于“辨证”。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确定了观察和处理疾病时,证和病必须结合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因“病”的含义不同,病证结合可分为古典(或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前者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后者指西医辨病(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中风的研究基本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中医以宏观的辨证论治为主,西医以微观的辨病治疗为主,二者各有优势,而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着眼于整体宏观的中医辨证进一步深入走向微观化、客观化和定量化,使侧重局部和微观的西医辨病走向整体化和综合化是对中医辨证论治认识上的飞跃.笔者就近几年现代实验研究在中风及其针灸治疗中的运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方剑乔教授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辨治脑鸣,首辨病位,次辨虚实,再别脏腑,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针灸经络辨证,提出了"理气和血,清窍安神"的治疗原则。治疗时,病证相宜,根据发病部位和经络循行关系进行针灸,局部与远端取穴相互配合;巧用电针,根据证型选择合适的波型与频率,优化针灸治疗方案,为脑鸣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辨病与辨证就是医学中的一对矛盾。对辨病与辨证的内涵及其关系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不同时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自西医引进两百多年以来,辨病和辨证的争论愈演愈烈。发展到现在,仿佛医学界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亲病者为西,亲证者为中,病证辨治即为中西结合。这样的观念不能说错,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片面性。本文作者阐释了对辨病和辨证的独特理解,并提出病证辨治的优化治疗模式,希望以此探讨一条适合中医现状的中西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思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是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疾病的主要模式。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再进行辨证论治是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对糖尿病所采取的诊疗方法,其他模式还有:糖尿病专病专药的应用;或忽略糖尿病诊断,单纯中医辨证论治。笔者认为,糖尿病病证结合治疗是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对其病证结合模式的探索是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14-515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中医证"。这不仅是弥补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不足,优势互补,促进其各自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医药经典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模式和临床诊疗指导原则。 (2 )坚持功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的统一。功能辨证是指以中医学脏腑生理功能为依据的临床证候辨证 ,形态辨证是指西医解剖学为依据的病理结构辨证。此两者结合就是指将传统中医证候辨证方法与现代医学形态辨证结合起来 ,以便从病人功能变化和内在形态变化两方面确切把握病变本质。 (3)促进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中医学临床所辨证型具…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针灸病证结合治疗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也是近些年来针灸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皆表明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然而目前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配伍及针刺操作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更好地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在突出中医特色且与时俱进的病症结合诊疗模式基础上,结合针灸领域自身特色,从临床角度出发,分析疾病性质,提出了辨病、辨经络、辨证的针灸病证结合临床模式。本文通过查阅相关针灸辨证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进一步佐证了针灸辨证治疗的疗效。笔者认为针灸病症结合模式是偏头痛针灸治疗的一个可行、实用模式,突出了中医针灸特色,重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充分运用、完善和推广此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张仲景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王刚佐(江西中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南昌330006)关键词张仲景;诊断模式;病证结合中医历来重视辨证,也讲究辨病,主张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这是当代临床诊断的一大特色,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途径。然而,辨病与辨证究竟怎样结合?...  相似文献   

12.
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针灸学特色与核心的辨证思路,对针灸临床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对痴呆的辨经论治理论进行探讨,根据经络循行、经脉特性以及脏腑功能等与脑的关系,尝试将痴呆分为督脉病证、肾经病证、肝胆经病证、太阴经病证和心经病证等5种证型,并结合《针灸大成》及临床取穴规律,为每种证型辨经取穴,以期为指导临床取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下辨证是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前题下进行辨证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中医学理论选方用药进行诊治。病下辨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应用在诊断、治疗、用药等各方面。刘教授认为凡是在疾病过程中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现代医学互补优势的思路皆可应用,临床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用药是否特殊,或偏于辨病,或偏于辨证,或病证结合灵活变动,以诊疗消化性溃疡为例说明,临床常从三个层面出发:一是先辨病以确立总则;二是将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与中医辨证结合起来,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三是辨病用药使病证结合。刘教授灵活运用病下辨证诊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优势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15.
安雨协 《河南中医》2011,31(8):885-88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治思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指的是西医的"病",运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检查手段,确定TIA的临床诊断以及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然后依据TIA的基本病机特征,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做出初步的用药指导.微观辨证是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试验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3日,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列之一“病证结合与临床实践”座谈会在京召开,有关专家和陈可冀的学生们共同探讨其“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大家认为用病证结合指导临床实践的模式值得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等出席会议。陈可冀在会上做了题为“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的报告。他认为,当代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体现了中西方医学科学与文化的优势互补、经典理论与经验的传承和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观察理念,有利于治疗和诊断的原始创新,体现了临床服务能力与临床水平的提高、科学认识和评价疗效水平的进步、中医药服务社会的贡献度。陈可冀提出,现代病证结合治疗观包括西医诊病、中医辨证模式,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论治结合模式,疾病分期分阶段论治模式,辨中医基本病机结合辨证论治模式,以及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病与证的关系可表现为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等几种形式。病证结合是用中医学理论认识现代疾病,实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治疗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可提高中医辨证的确定性,弥补单纯中医辨证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和不确定性的不足,使治疗更具针对性,避免只注重症状的改善和功能状态的调整而忽视对疾病病理改变的针对性治疗。于文明在讲话中指出,建立名医传承工作室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深化科研、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名医工作室是融合科研、教育、临床的综合性平台。希望陈可冀院士的学生们能够把老师的临床经验认真研究总结,提升为学术思想,融入到中医学科理论体系中去。会上,陈可冀的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老师的病证结合学术思想进行了交流,并就病证结合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做了汇报。截至目前,陈可冀共培养研究生120余名。  相似文献   

17.
刘志诚教授在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病和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机制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临证时强调病证诊断的重要性、突出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重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以及重视针灸治疗肥胖病机制研究,反映其针灸治疗肥胖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以病为依托,以辨证结果为依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中医药》2001,32(4):10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模式和临床诊疗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从辨证与辨病、抓主症与抓主病、治标与治本、药物及非药物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认为中医诊治本病,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为原则,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先抓主病再抓主症,并重视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