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检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两组SEP、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SEP检查可作为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来评价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针刺对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按Kanfman方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对脑出血家兔不同时期行头穴针刺,观察SEP的影响。结果:脑出血后家兔SEP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结论:针刺产生即刻效应,可能是针刺调节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使出血处于休克或体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  相似文献   

4.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选择在观察期间住院诊断明确,并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病人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2.8岁。均除外其它严重合并症者。2方法2.1分组随机分2组。针刺组(20例):每次每针捻转1min,持续捻转3min...  相似文献   

5.
加味抵当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岩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2):564-564
加味抵当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310006浙江省中医院孙岩我科自1992年研制成加味抵当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笔者通过对急性脑出血病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动态观察,从一个方面说明加味抵当汤的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例6...  相似文献   

6.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加巨刺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利用肌电图分析脑卒中针刺治疗过程中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治疗组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在治疗后波幅增高,其潜伏期和对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以单纯药物组及正常人组为对照。结果提示 ,急性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其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 (P <0 .0 1 )。针刺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 (P <0 .0 1 )。针刺组与单纯药物组比较 ,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脑梗塞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实验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灌注动物模型上,观察缺血后电针对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和缺血后电针组在MCAO后30分钟,缺血侧SEP波幅降至缺血前的2.2±3%,1.9±2%,缺血后再灌注7天,SEP恢复至缺血前的25.5±14.1%,58.6±27.2%,两组比较P<0.05;脑梗塞体积分别为70.72±25.4mm3,45.65±11.4mm3(P<0.05)。结果提示电针可促进脑缺血后SEP的恢复,减少脑缺血性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cAMP、cGMP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免技术,观测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可以使其血浆中过度下降的cAMP含量明显升高,异常长高的cGMP含量明显下降,cAMP/cGMP的比值也由梗塞后的病理性减小得到回升,并均接近正常值。结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cAMP、cGMP含量及二者的比较,改善梗塞区脑组织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针刺组和电缇针组。结果头穴针刺组和电缇针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EP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P〈0.05),头穴电缇针组的效果优于头穴针刺组(P〈0.05)。结论电缇针法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SEP的作用优于头穴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的 TNF的血清测定及依上田敏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血清 TNF均有下降 ,但针刺组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肢体功能评定显示 ,针刺组 15 d后肢体功能明显提高 ,针刺前后有明显差异 ( P<0 .0 5 )。而对照组经一般治疗 15 d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降低血清 TNF含量 ,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加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项丛刺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探讨项丛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项丛刺组、对照组,项丛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天柱、完骨震颤进针,针向喉结,留针30 min,廉泉、旁廉泉针向舌根直刺2寸,金津、玉液点刺放血(3天1次).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项丛刺组的总有效率达8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愈显率项丛刺组为70%,对照组为35%,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可见项丛刺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BAEP变化看,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项丛刺疗法可以调节脑梗塞BAEP,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这也是项丛刺疗法治疗脑梗塞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对偏瘫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24例(采用运动疗法)。疗程结束后,以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变化为客观评定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SEP的N2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都能提高患侧SEP的N20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SEP的N20波幅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比单纯运动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s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与结论:头穴透刺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1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眼针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医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且病程在10日以内的41例患者随机分成眼针加药物组和药物组.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P<0.001).眼针加药物组患者恢复8.1±3.3分,药物组恢复5.0±3.3分,眼针加药物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眼针有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急性期常规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项丛刺治疗,每日2次,15次为1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及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ET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项丛剌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同时证明在脑梗死急性期配合项丛刺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对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患者分为A1组30例、A2组30例、B组31例。A1组采用常规平衡训练法,A2组采用体针结合头皮针治疗,B组采用针刺联合平衡训练。观察3组治疗前后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3米起立-行走测试(3M TUGT)、10米步行速度测试(10M WST)、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ICARS、3M TUGT、10M WST、BBS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上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B组各项评分均优于A1组和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对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按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含量及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提高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