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辉  高岚 《河南中医》2004,24(1):62-63
足跟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加灸治疗本病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8例患者皆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2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 0a;单足痛 4 0例 ,双足痛 1 8例 ;痛点部位 :足跟内侧痛 1 8例 ,足跟外侧痛 1 0例 ,足跟正中、下部痛 30例。全部病例拍X线足跟部侧位片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4 2例 ,其余跟骨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取穴 :足跟内侧疼痛、压痛者取神门 ;足跟外侧疼痛、压痛者取养老 ;足跟正中、下部疼痛、压痛者取足跟痛点 (大陵穴下 0 .8寸 )…  相似文献   

2.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7月 ,笔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 1 50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0例中男 67例 ,女 83例 ;年龄 7岁~ 78岁 ;病程 2 1天~ 2 1年 ;痛足在左者 57例 ,在右者 79例 ,双侧痛者 1 4例 ;痛点在足跟内侧者 2 9例 ,足跟外侧者 1 3例 ,足跟正中痛者 1 0 8例 ;西医诊断为小儿跟骨结节骨骺炎者 1 1例 ,跟骨骨刺者 56例 ,跖筋膜炎者 34例 ,足跟下滑囊炎者 2 2例 ,跟骨内高压症者 2 7例。治疗方法针刺法 :取穴 :足跟内侧痛者取神门 ;外侧痛者取养老 ;正中疼痛者取手针足跟痛点 (大陵穴下 0 .8寸 )。…  相似文献   

3.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足跟骨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骨刺是临床跟痛症的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笔者自1999年以来,应用小针刀切割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方便、快捷、实用,效果甚佳,共累计治疗219例患者,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9例,其中男60例,女159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病程长的达11年,最短的半个月;单侧发病者193例,双侧发病者22例,有外伤史的4例。临床表现以足后跟骨疼痛为主,影像检查X线正侧位片显示:跟骨结节处,骨质增生变尖,呈“刺样”形成。219例患者查体均见足跟骨刺形成,骨刺形成区按压痛点明显,且多居中在跟骨结节正中处。临床表现是足跟底部疼痛,晨起和休息后开始走动时疼痛加重,患足足弓深,患足伸平时,足弓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象弓弦样紧张,跟骨结节骨质增生处压痛明显。2治疗方法小针刀切割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垫稳,足底朝上,仔细检查足底部的痛点做好标志,作为针刀的进针点,在压痛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手感体会有凸突感,常规消毒,注入“曲安奈德”注射剂1 ml与2%利多卡因1·5 ml,混合注射剂,局部麻醉后结合X线片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穴位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足跟痛 49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49例中男性 2 8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38~ 77岁 ;病程 1 5天~ 6年。 2 5例患者经 X线摄片提示有跟骨骨质增生及骨刺形成。治疗方法取昆仑透太溪、大钟透水泉。针刺入皮后针尖向足跟痛点方向透刺 ,手法为平补平泻 ,以使针感传向足跟为佳 ,再接连 G680 5针灸治疗仪 ,用疏密波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留针 30 min。留针期间在足跟痛点处施予艾灸 2 0 min,每日 1次。 7次为 1个疗程 ,休息 3日可行下 1个疗程治疗。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  相似文献   

5.
针刺风池治疗跟痛症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40岁以下4例,40岁以上22例;病程短者数月,长者1~2年;单纯疼痛15例,跟骨骨质增生11例。治疗方法 取风池穴。常规消毒后,以28号1.5寸毫针向穴位对侧眶口之内下角刺入0.5~1寸,得气后捻转5~8次,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双侧痛用透刺法,医者左手拇食指捏住两穴位,右手持28号3寸毫针直刺一侧穴位深2~3分后,将针横向对侧穴位进针2~2.5寸(不穿过皮肤),提插3~5次后,大幅度捻转,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并酌情重度施用手法。每日治疗1次。治疗结果 痊愈为站立行走无痛感,局部重压无痛;显…  相似文献   

6.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月。单膝关节副韧带损伤37例,双膝关节副韧带损伤1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2例,内外侧都损伤9例。2 治疗方法2.1 锋勾针 取痛点,在患者指出的痛点上用针准确地探明最痛点,用紫药水作好标记。一般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痛点在股骨内髁及胫骨内髁上,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痛点在股骨外髁上。皮肤常规消毒后,锋勾针与下肢平行垂直进针,针深至骨面,同时将针身转至与皮肤成直角,连续勾刺4~6次,动作缓慢,以针下发出响声为度。2.2 温针 取穴:膝…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 1 980年起 ,独刺下关穴治疗足跟痛 ,多能应手取效 ,疗效确切 ,效果巩固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 0例 ,男 72例 ,女 1 2 8例 ,年龄 3 6~ 68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2年 ,X线摄片示骨组织正常者 84例 ,跟骨骨刺形成者 1 1 6例 ,其中1 82例为单侧足跟 ,1 8例为双侧足跟。2 治疗方法  取穴 :下关。单侧足跟痛者 ,首次取健侧 ,双侧足跟痛者两侧均取。皮肤常规消毒 ,以 2寸毫针快速刺入 1 .5寸 ,得气后平补平泻 ,同时嘱患者以足部原痛点踏地行走 ,每 1 0分钟行针 1次 ,每次行针毕 ,顺势提针 0 .2寸 ,留针 3 0分钟 ,出…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跟痛症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跟痛症是以足跟承受重力时疼痛而命名的病症,常见于跟骨脂肪垫炎、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骨病等,虽然症状单一,但多缠绵难愈,手术切除骨刺疗效不够稳定。笔者近2 a来在门诊采用电针治疗本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 a。2治疗方法2.1取穴患侧阿是穴,昆仑穴。患者取俯卧位,足跟底部向上,通常在足跟底部中点或偏侧缘可以找到压痛点,作为阿是穴。2.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选用0.30 mm×15 mm毫针,昆仑穴沿与皮肤45°角刺入;阿是穴采用夹持进针法直刺8 mm~12 mm,以针尖深…  相似文献   

9.
陈玉芳 《河南中医》2001,21(5):57-57
笔者在临床头针治疗跟骨骨刺 2 5例 ,取得了一定的止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 2 5例 ,32只患足 ,其中男 16例 ,女 9例 ;35~ 45岁 5例 ,46~ 5 5岁 9例 ,5 6~ 6 5岁 8例 ,6 6岁以上 3例。凡足跟疼痛 ,着地行走时疼痛加剧 ;足跟压痛明显 ;足跟X线摄片骨刺形成 ,为本组观察对象。2 治疗方法取患足对侧的足运感区。横刺进针一定深度后 ,以每分钟 15 0~ 2 0 0次的快速频率持续捻转 2~ 3min ,间歇 10min ,再按上法反复运针 3次。隔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 ,休息 1周后再作第 2疗程。3 治疗结果治疗 2个疗程以后 ,足跟疼痛与…  相似文献   

10.
矾芎散内服跟骨散外敷治疗跟骨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痛属祖国医学足跟痛、足痹范畴。临床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以足跟疼痛求诊 ,好发于中老年人。我们在单亦璞名老中医指导下 ,应用其家祖传矾芎散内服并跟骨散外敷治疗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引起的足跟痛 5 2例 ,79足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均以足部疼痛影响行走为主症 ,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检查时在足跟内、外跖侧或足跟底部可有压痛和叩击痛。早期跟骨高压症者 ,X线摄片多有异常 ,病程长者可有脱钙现象。跟骨刺病者X线摄片可有跟骨骨刺增生。实验室检查正常。跟骨高压…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 1990年以来 ,采用局部注射药物 ,小针刀松筋、减压 ,内服外用中草药综合治疗 16 0例跟痛症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6 0例 (均为门诊得到随访患者 ) ,男 90例 ,女70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35岁 ,平均 53岁 ;左足 86例 ,右足 54例 ,双足 2 0例 ;病史最长 6年 ,最短 3个月 ,平均 1年 3个月 ;全部跟痛症病例皆有起步足跟底部痛特点 ,其中 30例 4 0足有休息痛 ;150例 170个跟骨 X片有跟骨骨刺表现。2 治疗方法2 .1 局封 小针刀松解减压术 :患者侧卧位 (患侧在上 )或俯卧位 ,术者带无菌手套 ,跟底部消毒 ,…  相似文献   

12.
足跟骨骨刺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又是治疗中的疑难病 ,笔者 2年来利用小针刀治疗 3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临床全部经X线确诊为跟骨骨刺形成。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3 7岁 ,最大71岁 ;右跟骨骨刺 18例 ,左跟骨骨刺 12例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 2 3年。2 治疗方法2 .1 定位 患者俯卧治疗床上 ,踝关节前缘垫一枕头 ,足跟朝上 ,将足垫稳 ,在跟骨底部查找出阳性点 ,并标上紫药水点。2 .2 操作 在紫药水点处 ,进行常规消毒 ,按小针刀操作常规进针到病变处 ,刀口线和足…  相似文献   

13.
<正>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足跟痛的的常见原因与跟骨周围或附着于跟骨的肌肉韧带、筋膜或神经的劳损性病变有关,本病常见的部位为跟骨趾下面疼痛或跟骨后侧疼痛。本文主要是运用温针灸配合痛点点按治疗足跟痛,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30例中医院推拿科住院的足跟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们采用痛点封闭加药饼灸治疗跟痛症 76例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中 ,男 2 7例 ,女 49例 ;年龄最大 61岁 ,最小 30岁 ;左足 31例 ,右足 40例 ,双足 5例 ;病程最长 4年 ,最短 1个月 ;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者1 9例 ,无骨质增生者 5 7例。临床表现 :足跟部疼痛 ,站立或行走时加剧 ,步履困难 ,足底部跟骨处压痛 ,以跟骨结节稍偏前内侧更为明显。2 治疗方法2 .1 痛点封闭 用地塞米松 5 mg~ 1 0 mg,2 %盐酸利多卡因 1 ml~ 2 ml,混合抽取于 5 ml的注射器内 ,局部严格消毒后由压痛点进针深达筋膜 ,回抽无血后注入…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之一 ,我院应用痛点阻滞加针刀 ,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患者 86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4 1~7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年 ;单足跟痛 5 1例 ,双足跟痛 35例 ;X线片异常者 6 9例 ,其中跟骨刺 6 1例 ,跟骨滑囊炎 13例 ,跟骨脂肪垫炎 12例。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单足跟痛 2 8例 ,双足跟痛 12例 ;其余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跟骨刺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面疼痛 ,休息…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0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足跟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86例,男184例,女10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6个月。均表现为静息状态下,足跟部酸困,行走疼痛加重,不敢负重,其中糖尿病足跟痛8例。2治疗方法:让患者仰卧位,踝前垫枕,足跟向上,在跟腱的止点,跟骨周围寻找压痛点,在压痛明显处,足底部用3号针刀进针,刀口线与足的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局部皮肤,直达骨面,待患者有酸胀感时,将刀线调转90°角,斜行切割几刀,后再剥离数下,出针刀,敷创可贴保护针眼处。若伴有跟下滑囊炎、跟下脂肪垫炎、跟后…  相似文献   

17.
跟骨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治疗方法颇多。1994-02~1999-02,我们采用中草药制成活血止痛垫治疗跟骨痛1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44例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4例中,男63例,女1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0.75±6.82)岁;单侧足跟痛135例,双侧足跟痛49例;病程<1个月2例,1个月~1年64例,1~2年86例,2~3年28例,>3年4例;跟骨滑囊炎34例,跟骨骨刺87例,跟骨脂肪垫炎20例,原因不明者43例。对照组60例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49.63±7.10)岁;单侧足跟…  相似文献   

18.
自 1995年以来 ,作者采用局部封闭结合中药薰洗治疗跟痛症3 6例 ,42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中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 6~ 60岁不等 ,平均 45岁 ;病程 4个月~ 3 a不等。 3 6例均在门诊治疗 ,均以疼痛就诊 ,疼痛以在站立时或行走时剧烈 ;疼痛部位 :跖底跟骨结节偏前有痛点者 3 2足 ,跟骨前内侧有痛点者 5足 ,跟骨前外侧痛者 4足 ,弥漫性痛者 1足 ,其中 2 8例跟骨侧位片示有跟骨骨刺。2 治疗方法2 .1 局部封闭 :准确找好压痛点 ,强力碘消毒后 ,泼尼松龙 0 .5~1m l,加 2 %利多卡因 2~ 3 m l垂直刺入至…  相似文献   

19.
<正> 足跟疼痛也称为跟痛症,是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蹠筋膜炎、跟骨脂肪垫劳损等症的统称。我院封闭室痛点封闭治疗观察组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7岁,病程7天~16年不等。症状为晨起站立或休息一段时问后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逐渐减轻。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在足跟疼痛部位,用手指按压寻找疼痛点。常规消毒后,用5ml 足跟疼痛也称为跟痛症,是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蹠筋膜炎、跟骨脂肪垫劳损等症的统称。我院封闭室痛点封闭治疗观察组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7岁,病程7天~16年不等。症状为晨起站立或休息一段时问后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逐渐减轻。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在足跟疼痛部位,用手指按压寻找疼痛点。常规消毒后,用5ml  相似文献   

20.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又是治疗上的疑难病。近年来 ,笔者用小针刀治疗本病 31例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人多为农民、工人 ,计 31例 ,年龄为 30~ 56岁 ,其中男 2 5例 ,女 6例 ;病程最短者3个月 ,最长者 10年。1.2 诊断标准 症状及体征 :足跟底部疼痛 ,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患足足弓加深 ,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X线片见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生成。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患者俯卧位 ,患足踝关节前缘垫一小枕头 ,足跟朝上 ,将足垫稳 ,在足跟压痛明显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