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哮喘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计算机对 62种古籍中用针灸治疗哮喘的内容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共涉及文献 353条 ,穴位1 76个 ,总计 68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 ,天突 30 ,膻中 2 8,肺俞 2 6,足三里 2 5,太渊 2 2 ,中脘1 7,期门 1 4,气海 1 4,俞府 1 3,中府 1 2 ,乳根 1 2 ,列缺1 0 ,风门 9,中 9,关元 9,华盖 9,璇玑 9。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 ,任 1 50 ,膀胱 94,肺 87,胃 86,肾 56,大肠 36,督 2 5。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 ,胸脘 2 1 9,上背 1 0 0 ,臂阴 74,腿阳 48,头面 48,小腹 42。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 ,灸 1 0 9,烙 64,针 45(其中泻 1 6,补7,补泻结合 1 ) ,…  相似文献   

2.
运用计算机对62种古籍中用针灸治疗疔疮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84条,穴位46个,总计124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患部40,合谷5,委中5,肩井5,足三里4,曲池3,骑竹马穴3,束骨2。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大肠8,膀胱7,胆7,胃4,小肠4。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上背10,腿阳10,头8,手背7,臂阳6,足背4,臂阴4。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刺血39,灸38,针12(其中针刺结合外敷11,泻1),火针1,烙法1,热熨1,蜡疗1。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本证有以下特点。循经取穴治疗本证以阳经为主,阳经穴与阴经穴之比为4∶1,因为本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笔者研制了“针灸古籍中俞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输入了先秦至清末的 62本古医籍中的相关内容。运用该系统 ,对古代针灸治疗瘫痪证的文献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 ,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 1 51条 ,穴位 1 1 0个 ,总计 452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 :曲池 31、肩骨禺 2 6、足三里2 4、阳陵泉 2 0、昆仑 1 9、风市 1 9、合谷 1 8、悬钟 1 7、手三里 1 5、百会 1 5、肩井 1 4、环跳 1 2、阳辅 1 1、列缺1 0。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 :胆 1 2 5、大肠 1 0 5、膀胱53、胃 45、督 2 4、三焦 1 5。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 :腿阳 1 …  相似文献   

4.
刘立公  顾杰 《中国针灸》2000,20(4):255-256
昏厥证为大脑丧失意识的状态 ,可由各种疾病引起。近年来 ,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古籍中治疗昏厥的内容进行检索统计 (这些古籍自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起 ,至清末《针灸集成》为止 ,共计 62种 ) ,结果显示 ,治疗昏厥共涉及文献 2 94条 ,穴位 1 72个 ,总计 63 0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 :水沟 3 1、百会 3 0、巨阙2 2、神阙 2 1、大敦 2 0、隐白 1 7、气海 1 7、合谷 1 6、中脘1 5、中冲 1 4、关元 1 4、足三里 1 2、厉兑 1 2、间使 9、囟会9、曲池 8、照海 8、中极 8。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 :任脉 1 6、督脉 86、膀胱经 67、胆经 4 7、…  相似文献   

5.
心痛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62种古籍中用针灸治疗心痛的内容进行统计 (古人有时误将心脏周围脏器组织的疼痛也叫作“心痛”) ,结果显示 ,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 340条 ,穴位 1 60个 ,总计 592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 ,中脘 2 9,内关 2 4 ,大陵 2 3,巨阙 2 3,上脘 2 1 ,间使 1 4,足三里 1 3,曲泽 1 3,劳宫 1 3,公孙1 2 ,神门 1 2 ,太冲 1 2 ,太溪 1 1 ,中冲 1 1 ,行间 1 1。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 ,任 1 1 5,心包 1 0 4 ,肾 47,肝 42 ,脾 39,心 37,膀胱 36。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 ,胸脘1 33,足阴 96,臂阴 84,手掌 75,上背 34,小腹 2 6。各种方法的穴次为 …  相似文献   

6.
3.里虚热证治疗里虚热证的常用穴及其被载次数如下,四花患门10,足三里8,肺俞5,膏肓俞5,内关5,心俞4,肾俞4,关元4,合谷3,魄户3,章门3,大椎3,百劳3(3次以下从略)。人体各部被载穴次如下,上背48,腿阳13,臂阴11,小腹9,手掌7,胸脘6,手背6,足阴5,头面4,臂阳3,腿阴2,下背2,足背0。由此  相似文献   

7.
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62种古籍中采用针灸治疗腰痛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文献433条,穴位175条,总计75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委中66,肾俞38,昆仑38,腰俞20,环跳19,足三里16,申脉15,水沟15,膀胱俞10,束骨10,太溪10,复溜10,阳陵泉10,行间10,命门10。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膀胱298,胆99,督66,肾53,肝43,胃39,脾26。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下背181,腿阳179,足阳96,足阴57,小腹40,腿阴35,头面30。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85…  相似文献   

8.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泛指性痹证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149条,穴位102个,总计276穴次.常用穴位合谷、足三里、风市、患部、曲池、委中、阳陵泉、阳辅等.常用经络为胆经、膀胱经、大肠经、胃经、肺经、肝经和三焦经.常用部位为腿阳、臂阳、足阳、足阴、手阳、臂阴和头面.各种针灸方法的次数为灸法54次,针法9次,刺血法9次,火针2次,熨法2次,敷贴1次.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本证特点为循经取穴,分部取穴和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9.
6.湿、水、痰证(1)湿证多取下肢穴 治疗湿证的常用取穴部位及其被载穴次是,腿阳42、足阴20、腿阴13。其他各部位次数较低,上部尤少,胸脘部仅2次,头面部仅1次。下肢共82次,占全身各部总穴次的64%。下半身与上半身的比值为3.29,P<0.001。常用穴名及其被载次数如下,环跳9、足三里6、委中6、悬钟5、三阴交4、条口3、丰隆3、太溪3、照海3、足临泣3、太冲3(3次以下从略)。《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因为湿性重着沉积于下,故多见下肢病症。人体阳面毛孔较大,湿邪可乘隙而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  相似文献   

10.
时病瘟疫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时病瘟疫”与现代的急性传染病相关,中医学认为本证是天行疠气感染人体所致。运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研制的“针灸古籍腧穴主治检索系统”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时病瘟疫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28条,穴位42个,总计59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勾:金津玉液3、太阳3、印堂3、委中2、曲泽2、关元2、阴  相似文献   

11.
黄疸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运用计算机对62种针灸古籍中治疗黄疸的内容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治疗黄疸共涉及文献158条,穴位114个,总计423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脾俞18,百会18,中脘17,心俞14,涌泉14,至阳14,足三里13,腕骨13,劳宫12,上脘12,关元11,下巨虚10,肾俞10,公孙9,胆俞8,足背奇穴...  相似文献   

12.
古代针灸治疗头痛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运用计算机对62种古籍中治疗头痛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323条,穴位193个,总计61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百会24,合谷23,风池17,风府13,后溪12,攒竹12,关元12,囟会12,申脉10,列缺9,丰隆9,昆仑9,上星9,神庭8,足三里7,解溪7,委中7,脑空7,太阳7。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膀胱114,督95,胆80,大肠45,胃42,小肠33,三焦33,任33。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头面211,手背82,足阳66,腿阳41,上背30,臂阴29…  相似文献   

13.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我们运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骨质增生 1 2 5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男 6 7例 ,女 5 8例 ;年龄最小者 40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 6 3 .7岁 ;其中 40~ 5 0岁者 6例 ,70岁以上者 1 3例。患者中腰痛者 1 1 6例 ,腿痛者5 9例 ,腿麻者 7例 ,腿麻痛并见者 43例 ,全部患者经县级以上医院X线摄片确诊。中医辨证 :寒湿型 2 1例 ,湿热型 7例 ,肾精亏虚型 6 9例 ,气滞血瘀型 2 8例。2 治疗方法  针刺 :①选穴 :主要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主穴 :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脑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瘾疹的内容进行统计.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29条,穴位25个,计55穴次.常用穴位为曲池,肩髃,天井等.常用经络为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和胆经.常用部位为臂阳,手背,腿阳,臂阴和手掌.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本证多取大肠经、心包经和三焦经穴,多取关节部、上部、阳面和末部穴位.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7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42例 ;年龄最大 5 6岁 ,最小 2 8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8天 ;单侧 43例 ,双侧 2 7例。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治疗 :选穴 ,主穴 :肩骨禺、天宗、肩、肩贞、巨骨。配穴 :曲池、合谷、条口。方法 :上述各穴均选用 1.5寸毫针 ,局部消毒后 ,采用快速进针法刺入 ,留针 30 min。留针期间 ,每隔 5 min行针 1次并用艾条温和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6次为 1疗程 ,间隔 3天进行第 2疗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古籍中治疗痉证的信息进行检索统计(这些古籍自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起,至清末《针灸集成》为止,共计62种),结果显示,治疗痉证共涉及文献342条、穴位198个,总计63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百会32、合谷13、神阙13、囟会13、印堂13、  相似文献   

17.
常见病证用穴规律的探讨(续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风证治疗风证的常用穴位及其被载次数如下,曲池21、百会20、足三里14、风府10、合谷9、委中9、列缺8、悬钟8、神庭8、风门7、足临泣7、申脉6、间使6、肩井6、阳辅6(6次以下从略)。治风的取穴有以下规律。(1)多用阳面穴 阳面穴被载325穴次,阴面穴被载88穴次,比值为3.69,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极为显著, P<0.001,阳面穴大大多于阴面穴。上文已述,人体阳面毛孔较大,腠理开疏,外风易从此侵入人体,故祛外风以阳面穴为主。例如《素问·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治在风府”。外风入侵,与卫气相干,使荣卫之气运行失常。荣气虚则不仁,卫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行针灸治疗,取双下肢局部穴位为主,每次从下列四组对穴中选取两组:即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三阴交;昆仑、太溪。另选取足三里、外关、委中、承山、丰隆、阿是穴等,交替选穴,每侧肢体每次取8~10个穴位。得气后,选取两组对穴及足三里、承山、丰隆、阿是穴等接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第1次另加穴位注射治疗,在足三里、丰隆穴各局部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g混合液1.5mL。观测临床症状。随访观测疗效。[结果]2例治疗5次,1例治疗6次,均临床痊愈,随访5~10个月,均未复发。[结论]针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施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电子检索1998—2008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2000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诊断归属、针灸治疗方法及操作、选穴处方、疗程及疗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8篇纳入文献中,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诊断可归属于“虚劳”、“虚损”的有50篇,归属于“郁证”的有22篇;53篇采用固定的穴位处方辨病施治,21篇根据病情进行辨证配穴;针灸处方中共涉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84个,耳穴18个;28篇采用一种针灸疗法,50篇采用2种以上疗法配合进行治疗;在各种针灸疗法中,常规毫针刺48篇,配合电针8篇,灸法及拔罐18篇,放血9篇,耳穴疗法6篇,皮肤针4篇,穴位注射3篇,埋线及穴位贴敷各2篇;44篇为每目治疗1次,21篇为隔日治疗1次,总治疗次数平均(22±11)次;总有效率〉90%的有52篇,80%~90%之间的17篇。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毫针刺、电针、灸法、拔罐更为常用,且多采用2种以上针灸疗法配合进行治疗;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及任督二脉为主,高频穴主要有: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百会、心俞、肝俞、脾俞、关元、气海、太冲;相对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1一般资料本级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老24岁;病程最长者11年,最短者3年。2治疗方法选穴;先投子午流注开穴法针灸相关穴位,然后在患者委中穴进行穴位注射。操作方法:穴位消毒后,先按子午流往开穴法行针灸治疗(包括手指部中诸穴)。再用无菌注射器和7号注射针头,将当归注射液2ml注入委中穴。注射时要垂直进外2.5cm.推药1ml后将针退出.再将剩余药液注入另一委中穴,隔日1次。在手背中活穴行针同时,让患者配合做腰部自主活动。3治疗结果以腰痛症状消失、行动恢复正常为临床治愈。不组32例中,1周痊愈者8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