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探查小儿恶性肿瘤原发部位及转移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WB-DWI检查的62名健康体检儿及经CT、MRI及临床均确诊为恶性肿瘤的40例患儿资料.正常组按年龄分为0~12个月、12个月以上至5岁及5岁以上3组,分析正常组WB-DWI图像特点,并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WB-DWI与WB-DWI结合MRI、CT两种方法对转移瘤的检出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组原发灶及转移灶与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ADC值的差异.结果 WB-DWI图显示正常组小儿干骺端信号随年龄增加逐渐减低.WB-DWI检测原发灶的敏感度为100%(40/40),对全身转移灶诊断敏感度为89.2%(58/65),阳性预测值为90.6%(58/64);WB-DWI结合MRI、CT对全身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为95.4%(62/65),阳性预测值为95.4%(62/65),两方法间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05).脑(5例)、肝(6例)、肾(8例)、肾上腺(11例)部位的原发肿瘤ADC值分别为(0.76±0.19)×10-3、(0.97±0.29)×10-3、(0.81±0.12)×10-3和(0.93±0.28)×10-3mm2/s,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ADC值分别为(1.02±0.11)×10-3、(1.57±0.58)×10-3、(1.19±0.15)×10-3和(2.03±0.42)×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84、7.02和12.57,P值均<0.05).脑(9例)、肝(13例)、肾(17例)、骨(7例)和淋巴结(6例)部位转移灶ADC值分别为(0.88±0.12)×10-3、(0.98±0.10)×10-3、(0.89±0.11)×10-3、(0.96±0.15)×10-3和(0.83±0.14)×10-3mm2/s,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ADC值分别为(1.01±0.09)×10-3、(1.45±0.39)×10-3、(1.31±0.27)×10-3、(1.34±0.20)×10-3和(0.99±0.08)×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9、45.50、6.95、14.00和9.27,P值均<0.05).结论 正常婴幼儿WB-DWI图像的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多呈高信号;WB-DWI适用于探查小儿恶性肿瘤原发及转移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常规CT、MRI结合有提高敏感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在结直肠癌术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并术后的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BS检查.回避囊变坏死区,测量病变区与邻近正常组织在常规MRI及DWIBS中的信号强度(SI)、背景噪声标准差(SD)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算分别在T1WI、T2-STIR、DWIBS中病灶的对比噪声比.判断常规MRI及DWIBS在结直肠癌术后评估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DWIBS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P<0.05).复发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C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DWIBS对术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6.29%,AUC为0.934(P <0.05).最小淋巴结短径约0.5 cm.对术后肝转移的检出率为94%;<1.0 cm小病灶,常规MR1序列检出率为61% (51/84),DWIBS检出率为90% (76/84).AUC为0.903(P<0.05).结论 DWIBS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及以肝脏转移为主的远处转移的监测敏感性较高,是术后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全身磁共振扩散成像(WB-DWI)技术和CT/MRI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全身恶性肿瘤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先行CT/MRl检查;而后行WB-DWI检查及后续CT/MRI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统计单独应用CT/MRI影像以及WB-DWI+CT/MRI综合影像对全身转移病灶进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统计两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CT/MRI常规检查共诊断转移病灶61处,行WB-DWI+CT/MRI诊断转移病灶84处,病理及临床诊断转移病灶83处.CT/MRI常规检查诊断转移病灶符合率约66.37%,WB-DWI+CT/MRI诊断转移病灶符合率约89.11%,两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WB-DWI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进行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背景抑制快速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WB-DWI)技术在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进行CT/MRI和WB-DWI检查.对照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统计单独应用CT/MRI影像以及应用WB-DWI+CT/MRI综合影像在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中,最终临床诊断出现转移病灶152处.影像评价中,单独应用CT/MRI常规检查共评价转移病灶122处,应用WB-DWI+CT/MRI的综合影像评价转移病灶165处.依据WB-DWI+CT/MR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脏器转移的敏感度为96.71%,特异度为54.05%,准确度为88.36%;依据CT/MR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脏器转移的敏感度为69.08%,特异度为54.05%,准确度为66.14%;二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WB-DW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MR背景抑制扩散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WB-DWIBS))对胃癌原发病灶筛查及N分期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或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健康者17名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I和WB-DWIBS检查.测量胃癌及正常胃壁的信号强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计数WB-DWIBS发现的转移淋巴结的个数.结果 胃癌在高b值WB-DWIBS上表现为较高信号,与正常胃壁相比,其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胃壁的信号强度(P<0.05),ADC值明显小于正常胃壁的ADC值(P<0.05).低分化腺癌与中分化腺癌间的信号强度与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BS对转移淋巴结分期N0期的敏感性为33.3%,特异性为64.3%;N1期的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53.8%;N2期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46.2%.结论 WB-DWIBS可快速发现胃癌,对胃癌的全身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胃癌的N分期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磁共振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9例经肠镜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全身磁共振DWIBS检查,以直肠癌原发灶病理结果为标准将本组资料分为T2、T3、T4三组,分析原发灶DWIBS上肿瘤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肠壁病变厚度、肠壁受累长度、肿瘤侵犯肠周径的情况五个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T分期的相关性.通过全身DWIBS图像作出术前NM分期,然后与术后NM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判断DWIBS对直肠癌NM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全身DWIBS对直肠癌原发灶检出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100%,DWIBS上所显示的肠壁病变厚度和肠周径侵犯程度在各分期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与T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rs =0.427,P<0.05;rs =0.384,P<0.05);原发灶肿瘤信号强度、ADC值、肠壁受累长度在各分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DWIBS对N分期诊断的总体准确性为84.61%;对N0期诊断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N1期诊断的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89.66%,N2期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65%.对M期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 全身DWIBS对直肠癌NM分期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是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病灶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全身DWIBS对直肠癌原发灶检出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很高,但在T分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度,结合常规MRI序列有助于提高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评价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6名健康自愿者及1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WB-DWI,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重组及黑白反转技术,观察病变显示效果。骨转移部位分为颅骨、肋骨、胸锁骨、脊柱、骨盆、四肢骨六个区域,计算骨转移在各个区域的真阳性数、假阳性数、假阴性数及准确率。测量骨转移及正常骨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背景抑制的WB-DWI经3D-MIP重组及黑白反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转移病灶清晰显示。WB-DWI发现骨转移病灶的能力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平均准确率达85.6%,诊断四肢骨转移的准确率最低(66.7%)。在b=800 s/mm2的图像中,骨转移与正常骨间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WB-DWI显示乳腺癌骨转移具有一定优势,ADC值为确定转移病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能够满足临床筛查骨转移的要求,为临床确定肿瘤的TNM分期提供新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全身冠状位T2-f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价值.方法 对124例有原发肿瘤病史患者进行WB-DWI及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病变部位进行CT或MRI检查(包括增强),分3组进行研究,A组行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B组行DWIBS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C组,B组+CT或MRI检查.将三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灶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统计B组及C组全身各部位病灶显示数目,并对B组及C组数据做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 B组与C组对病灶准确率均比A组高,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9,P=0.000),B、C两组间配对卡方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K=0.841,P=0.038<0.05,表明两者诊断一致性很高,但存在差异,全身DWI联合全身MR检查在脊柱、骨盆、股骨上段成骨性及溶骨性转移病灶、肝脏(呼吸均匀者)检出及诊断准确性较高,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脑内、肺、纵隔、盆腔髂血管周围直径<10mm较小转移灶、肋骨局部<10 mm成骨性转移灶假阴性较高,C组更有优势,B组对肝脏(脓肿、血管瘤等)、肺(肉芽肿、结核球等)、椎体内血管瘤、股骨头坏死、非病理性压缩骨折、多发性骨髓瘤等易造成假阳性,C组准确率更高.结论 WB-DWI联合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有较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同时结合CT或MRI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病灶检出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疑似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行WB-DWI检查,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骨转移部位及原发恶性肿瘤部位行常规MRI/CT检查。根据MRI/CT及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独应用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MRI/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分别测定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的ADC值,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将淋巴结按长径大小分为<2cm,2~3cm,>3cm,WB-DWI、MRI/CT及WB-DWI+MRI/CT对长径<2cm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单独应用MRI/CT与WB-DWI+MRI/C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P=0.011)。②ROC分析结果显示,WB-DWI+MRI/CT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诊断最高。③淋巴结转移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病变组,在良恶性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结论: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与MRI/CT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结合ADC值测定,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和鉴别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全身MR-DWI(WB-DWI)、常规MRI和(或)CT(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 MRI-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 对56例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行WB-DWI、胸部CT扫描,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淋巴结转移部位行常规MR扫描,必要时增强扫描.应用ROC曲线比较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在NSCLC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应用x2检验比较全身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不同大小淋巴结的检出能力,应用方差分析比较ADC值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3种方法对长径<2 cm淋巴结(共123枚,三者分别检出109、98、117枚)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819,P<0.01),二者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MRI-CT(x2=13.324,P<0.01),而对其余2组(长径2~3cm淋巴结共46枚,三者分别检出43、40、45枚;长径>3 cm淋巴结共27枚,三者均全部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6,P>0.05).(2)MRI-CT诊断效果优于单独应用WB-DWI,WB-DWI+ MRI-CT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8)、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4%、88.9%、86.3%)均高于MRI-CT或WB-DWI.(3)NSCLC淋巴结转移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组[(0.79±0.15) ×10-3和(1.59 ±0.15)×10-3mm2/s,F=332.813,P<0.01].结论 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可以用于疑似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早期筛查,结合常规MRI-CT图像及ADC值测定,在NSCLC淋巴结转移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