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结肠癌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围术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8天早晨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术后体质量等营养状况比较,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体质量下降值、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手术后明显降低,实验组手术后降低不明显.[结论]结肠癌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并能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机体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胡细玲  凌聪  周雪玲 《全科护理》2012,(20):1881-18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GLN)的作用。[方法]将9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d、术后8d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GLN组术后第8天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A、IgG、CD4、CD8较EN组明显增高,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GLN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结肠癌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肠癌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近期并发症、Karnofsky体能状况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促进老年结肠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体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并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 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 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陈颖君  范英华  乔羽 《护理研究》2012,26(16):1489-1490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倒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收集120例可切除的结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快速康复护理组与传统围术期护理组各60例。快速康复护理组病人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方案,传统围术期护理组病人给予传统围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该研究未见相关死亡病例。与传统围术期护理组病人相比,A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营养状况更好(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病人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方案护理结肠癌病人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围术期护理方案相比,病人胃肠道能够恢复时间更短,并不增加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号43例为对照组,双号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于术后24 h或气管插管拔出后6 h后开始行胃肠内营养,观察组于术后6 h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Hb)、血清前清蛋白(PA)、人血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患儿术后的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田艳萍  孔香兰  马英 《护理研究》2010,24(6):1549-15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口服加入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乳剂(TPF-T)对病人肝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某院肝胆外科肝癌需行肝切除的42例病人,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围术期口服加入益生菌的TPF-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结论]围术期病人口服加入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乳剂是肝癌肝切除病人有效、经济的营养方式,可改善病人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邓尚英  邹灿 《护理研究》2015,(12):1444-1447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干预对改善终末期肝癌病人营养不良状况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病人按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积极给予肠内肠外营养干预,治疗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饮食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营养不良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与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值、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NRS2002评分、血清前清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肝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r检验及t检验。结果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丁琰俊  杭琤  张侃 《全科护理》2016,(33):3543-354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期间行腹部按摩的安全性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择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给予腹部按摩,每次10min~15min,每天3次,连续5d,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肠内营养达到全量时间较对照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期间予以腹部按摩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前后血清中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并发症例次、病死率、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两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例次、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病死率等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结果 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留置胃管、禁食、输液和肠胃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2h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共7d.营养支持治疗第8天对2组患者体质量、前清蛋白、血清蛋白等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肠鸣音恢复、排便、进食、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8天,观察组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总蛋白指标及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排便、进食、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提高患者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