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化疗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肺癌靶点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细胞毒性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药物的应用使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成为可能。随着肿瘤发生机制的逐步揭示,细胞与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这些靶向抗肿瘤药物中,化学合成类药物占多数。对化学合成类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0%-65%。外科手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是治疗脑转移的基本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现就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确诊人数达73.3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患者有61万。目前,用于肺癌诊治的医疗费用成倍增长,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WHO根据生物学行为、治疗以及预后等因素,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其中NSCLC占80%以上[1]。在NSCLC中,约65%的患者在首诊时已经发生了局部进展或者远处转移,转移性NSCLC患者的平均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2],而相对于 SCLC,NSCLC 对于传统治疗手段化疗和放疗都较不敏感,即使目前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厄洛替尼或贝伐单抗等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往往也只是初期疗效较为显著而已,几个月后多由于肿瘤细胞演化出不同的代谢旁路而逐渐耐药进而失去作用[3-4]。因此,提高转移性 NSCLC的疗效已刻不容缓,亟需新疗法来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随着单克隆抗体尤其是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多种与肿瘤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靶向疗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临床资料阐明特异性肿瘤抗原podoplanin(PDP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联,证实PDPN是一个新的、较为可靠的肺癌治疗靶点,从而为将来非小细胞肺癌中各类新型生物靶向疗法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潜在特异性治疗靶位。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生存率更低。目前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标准治疗方案为化疗,但疗效欠佳,生存获益低,对于有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可适当延长生存期,但最终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因此目前急需新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新生异常血管网形成、导致肿瘤微环境发生改变。目前贝伐珠单抗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在NSCLC一线治疗中与化疗药物联合提高生存获益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一些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被证明在NSCLC中有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肿瘤细胞生长因子为靶点,有针对性的阻断这些因子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目的,已在胃肠间质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治疗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据报道,2005年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死亡人数已达49.7万,比2002年增加了17万人[1],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手术切除病灶辅以放化疗是治疗NSCLC常用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个体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越来越引人注意,探讨NSCLC的发病机制对个体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小英  杨朝凤  李杨 《安徽医学》2024,45(3):389-393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确切,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影像组学高通量地提取定量影像数据,捕捉人眼无法识别的潜在信息,全面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以无创预测肿瘤的分子分型及其微环境改变,对NSCL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选择优势人群、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意义重大。本文就影像组学在NSCL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发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NSCLC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后均接受全脑放疗及化疗,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8.8%和13.9%;接受和未接受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和2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结论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对NSCLC单发脑转移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肺部肿瘤是否切除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发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NSCLC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后均接受全脑放疗及化疗,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8.8%和13.9%;接受和未接受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和2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结论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对NSCLC单发脑转移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肺部肿瘤是否切除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比传统治疗药物拥有更强的针对性,可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而且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肺癌靶向药物的应用极大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但也带来了新毒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等)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Twist和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有完整资料的NSCLC术后肿瘤标本和60例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Twist与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8.3%;RECK阳性表达率为51.7%,低于癌旁组织中的85%.Twist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者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P>0.05).Twist与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随Twist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随RECK阳性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Twist、RECK可能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存在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NSCLC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wist高表达、RECK低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肺癌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复发转移,因此治疗困难,预后差。尽管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能为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经过多年的努力,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10%左右。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以及对一些治疗肿瘤新靶点的发现,靶向治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疗效已达一个平台,且毒性作用限制了化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认识逐渐加深,靶向治疗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使药物进入体内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最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正常组织细胞不受影响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多靶点药物等。  相似文献   

15.
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已居肿瘤死亡首位,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以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化疗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10年来化疗的疗效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靶向治疗的建立,让肺癌病人获得了新的希望。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已取得了飞跃的进展,许多新的靶向性治疗的研究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相关药物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已成为复发性晚期NSCLC治疗中的热点。因NSCLC中EGFR表达率高达30%~80%,因此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I)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分子。吉非替尼为苯氨喹唑啉化合物,可选择性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从而抑制EGFR激活,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的失控,加速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及转移等。FDA批准吉非替尼作为NSCL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IDEAL-1,IDEAL-2的试验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6.
杜向青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6-140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进展、血管生成、转移扩散、凋亡受抑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在正常肺组织、癌前病变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是逐级增高的。近年来针对EGFR分子的靶向药物表现出确定的临床效果,为NSCLC个体化治疗的真正临床实践开启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7.
李博  刘黎明 《海南医学》2016,(9):1477-1480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高,是肺癌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化疗之后肺癌脑转移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方面是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现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为男性各种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中医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传统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仍是最佳方法,但是能够施行手术的患者比例很小,而且手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比例很高,因此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近年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分子靶点药物的开发应用及免疫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肺癌已成为全球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1.6 %、18.4 %[1].在我国,肺癌的5 年生存率仅仅为17.7 %[2].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NSCLC)两类,其中NSCLC占85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剂的使用,对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但疾病复发、转移、耐药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涉及了 Hedgehog (Hh )、Wnt、EGFR/PI3 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其中Hh通路作为靶向治疗中关键的信号通路,其异常激活促进了肺癌的发生.研究表明,阻断Hh通路可能成为靶向药物治疗的关键.本文就Hh 通路及其关键靶基因及生物制剂治疗NSCLC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从而为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是典型老年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升高趋势。由于老年人生理的特殊性,既往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至今尚未有老年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现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化疗策略、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老年人中的研究进展,为老年晚期NSCLC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