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贵忠  孙莉  杨进波 《重庆医学》2013,42(8):872-873,876
目的探讨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18例,按病情将其分为AMI组36例,UAP组40例,SAP组42例,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PA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CD40L等资料。结果 AMI组和UAP组与SAP组和对照组血浆PAPP-A、sCD40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PAPP-A和sCD40L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862,P<0.05)。结论血浆PAPP-A和sCD40L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与ACS患者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sCD40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进展、斑块性质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的ACS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sCD40L、sCD40以及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斑块稳定性相关分子的含量。结果:ACS组血清中sCD40、sCD40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中NSTEMI患者以及STEMI患者血清sCD40、sCD40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UAP组,STEMI患者血清sCD40、sCD40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NSTEMI患者;ACS组血清中炎症反应相关因子hs-CRP、TNF-α、IL-8、IL-18以及斑块稳定性相关分子MMP2、MMP9、LPA、Angptl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sCD40L、sCD40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sCD40含量异常升高且对病情进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级联激活、斑块性质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IMO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ELISA)及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ACS组的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并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D术对其的影响。结果(1)ACS组血清hs-CRP及sCIMOL水平均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787,P〈0.001);(3)SAP和ACS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ACS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的不稳定状态,可能有助于临床识别和预测AC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IA)对入选的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的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AMI血清sCD40L明显高于UA组高(P<0.05);随访期ACS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作为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情凶险、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ACS的重要启动环节即为易损斑块的破裂,而炎症机制在易损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多种血清炎性因子参与了易损斑块的形成、失稳定性以及破裂,这对于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和ACS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取ACS患者52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随访ACS患者1月,测定其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增加,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因此CD40L可能成为预测斑块稳定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MP-9对ACS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及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同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内血清MMP-9、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临床检测MMP-9浓度水平的高低可以预测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D40-CD40L系统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5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10组:正常对照1~5组(C1~5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5组(AS1~5组).C1~5组分别予兔标准饲料喂养至8周、10周、12周、14周、16周取腹主动脉标本;AS1~5组均在高脂饲养1周后予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术造模,并分别持续高脂饮食至8周、10周、12周、14周、16周取标本.各组均于实验前及取标本前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各组腹主动脉标本通过免疫及特殊染色定位、光镜下摄片并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斑块内CD40、CD40L、MMP-1阳性染色的面积占血管内膜面积百分比值及胶原/脂质含量比值,分析CD40-CD40L系统的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AS1~5组均形成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1~5组对应比较,AS1~5各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1),斑块内CD40、CD40L、MMP-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CD40、CD40L表达与CRP、MMP-1表达呈正相关,与胶原/脂质含量比值负相关.结论:斑块中CD40-CD40L系统表达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逐渐增高,其高表达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聃丹  刘小菁  陶冶 《西部医学》2006,18(2):137-138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 S)患者血清可溶性CD 40配体(sCD 40L)水平与血脂、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关系。方法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CD 40L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脂等其余各项指标由本院检验科检测。结果N S组患者血清中sCD 40L水平[(4.0048±2.56013)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6±0.9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S组患者血清sCD 40L水平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r=0.386,P=0.014);与总胆固醇水平相关(r=0.48,P=0.002);与血浆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白蛋白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sCD 40L水平的增高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的明显相关性提示肾脏炎症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纤维帽变薄、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说明炎症因子在冠心病的过程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测定ACS患者来探讨炎症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 ACS组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sCD40L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D40L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而导致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最终促使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轻中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轻型32例、中型36例)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CD40L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的水平分别为轻型(1764.16±320.36)ng/ml,中型(2658.56±515.46)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89.60±243.47)ng/ml,中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患者水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异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通过血清sCD40L水平来估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而预测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血清MMP-3水平与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水平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方法确诊ACS的135例患者和71例非ACS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gensini score,GS)。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MMP-3水平。结果ACS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组46例,MMP-3浓度(36.66±13.23)μg/L;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47例,MMP-3浓度(41.82±13.86)μg/L;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42例,MMP-3浓度(69.27±34.02)μg/L。NSTEMI组及STEMI组的MMP-3浓度与对照组MMP-3浓度(35.29±13.10)μg/L有显著差异(P〈0.01)。将所有ACS组Gensini评分资料根据MMP-3血清浓度的25%、50%、75%分界点分为4组,发现ACS患者MMP-3血清浓度越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越高。相关分析显示桡动脉血MMP-3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明显相关,相关系数0.749,(P〈0.01)。结论MMP-3血清水平与ACS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血清MMP-3是ACS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组48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HD)组38例和30例对照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明显高于SCHD组患者和对照者(均P<0.01),且血清sCD40L水平与sICAM-1显著相关(r=0.436,P<0.01).结论血清sCD40L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ACS临床预测炎症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因IVS6+95多态性与血清PAPP-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AMI组252例、对照组(行冠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病变者)1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60例分为三组(A、B、C组),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B组血清LDL—C、U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LDL—C、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UA与LDL—C、TC水平呈正相关,TBIL、DBIL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③尿酸与斑块稳定性呈明显的正相关,胆红素与斑块稳定性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合理的控制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sCD40L、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发生的关系,评价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作为粥样斑块破裂的血浆学指标意义。方法: 选取ACS患者48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组1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sCD40L、MMP-9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浆MMP-9水平亦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浆sCD40L与MMP-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sCD40L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易损斑块标志物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经证实易损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和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是ACS的主要发病机制。易损斑块的存在是发生ACS的病理基础,而易损斑块的破裂则是ACS发生的始动环节。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及时进行干预,对降低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中一些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蛋白A等对易损斑块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ACS高危人群及将来发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作者就检测易损斑块的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AF患者及20例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动态观察术前及术后0、12、24 h研究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射频消融术前相比,sCD40L、hs-CRP在术后0、12、24 h均明显降低(P<0.05);射频消融术后0、12、24 h 3组间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sCD40L及hs-CRP水平低于AF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CD40L及hs-CRP对临床AF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炎症机制可能在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