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的院内早期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223例胸部创伤患者,117例交通伤,53例坠落伤,其他53例;多发伤133例,ISS9~54,平均24.6分。非手术治疗189例(84.75%),应用胸腔闭式引流163例(73.09%),胸壁固定142例(63.68%),ICU监护治疗65例(29.15%),机械通气支持27例(12.11%),紧急剖胸术34例(15.25%),其它手术90例。结果:本组120例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者,平均检查时间8分钟;189例胸部创伤行非手术治疗,治愈率98.94%(187/189),死亡率1.06%(2/189);34例ET患者多为胸内大出血及肺裂伤,术后存活率76.47%(26/34),死亡率23.53%(8/34)。结论:64排CT可快速准确的诊断胸部创伤,提高其早期救治速度;紧急剖胸术仍是重要而有效的救治生命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另外重视镇痛及肺挫伤的治疗,减少胸部创伤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紧急剖胸术在严重胸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指征。方法观察筛选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紧急剖胸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手术室ET患者36例,设为A组;急诊室ET患者20例,设为B组。分析比较A、B两组预后结果及手术情况,分析ET手术指征与价值。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死亡率低于B组(P0.05);但两组穿透伤死亡率比较(P0.05);钝性伤B组死亡率高于A组(P0.05);对41例存活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针对钝性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采用手术室ET治疗价值更为显著,针对锐性严重胸部创伤患者两种方式均有显著价值。ET手术治疗严重胸部创伤患者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以失血性休克、严重心包压塞为主,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合并空气栓塞、支气管损伤或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应积极给予ET手术治疗,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紧急剖胸术(emergency thoracotomy,ET)在严重胸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ET的情况,男27例,女7例,年龄18~50岁(平均31.5 岁);钝性伤25例,穿透伤9例,分为急诊室ET(6例)和手术室ET(28例),记录一般资料、ISS、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至手术的时间和结果.结果 34例ET, ISS 11~34分(平均25.8分).5例到达急诊室呼吸心跳已停止,入院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8min(15~78min),平均出血量2 300ml(1 100~5 000ml).钝性伤和穿透伤ET的存活率分别为72.00%(18/25)和77.78%(7/9).急诊室ET和手术室ET存活率分别为16.67%(1/6)、89.29%(25/28),包括18例钝性胸部伤(72.00%)和7例穿透性胸伤(77.78%).结论 急诊室ET对胸部钝性伤效果不佳,对穿透伤有一定价值;手术室ET不论对钝性伤或穿透伤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521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1例腹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ISS)评分8~65分,平均23.6分。钝性伤453例,穿透伤68例。入院时休克231例(44.3%)。腹内损伤脏器777例次。腹部创伤手术率83.5%。合并多发伤331例。死亡34例(6.53%)中,平均 ISS 评分43.6分,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3例:肝脏伤大出血 7例,腹内大血管伤4例,肺门血管伤2例;颅脑伤 7例;心脏 4例;胸腔严重感染致 ARDS 3例;术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1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9例。存活者中与腹部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3%(60/487),主要为感染和出血。结论凡腹腔完整性被破坏均应手术探查;紧急情况下采用损伤控制原则(DCS)而不强求依据器官损伤分级决定手术方案;急诊室剖腹可提高腹内大血管伤救治成功率;重视“致死三联征”前兆,在其发生时应迅速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创伤评分研究胸部损伤伴多发伤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41例胸部损伤伴有其他身体器官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作创伤院内评分和临床治疗分析。采用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损伤严重程度分级(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按不同分值分组比较。结果全组伤重病死率7.8%(11/141),其中住院24小时内伤重病死率4.3%(6/141)。住院24小时以后伤重病死率3.5%(5/141)。ISS≤15分轻伤组无严重内脏并发症和伤重死亡发生;ISS为16~24分严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12%,病死率是16%;ISS:25—39分危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57%,病死率是50%;ISS分值超过25分的严重伤组和危重伤组的创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是28.2%,伤重病死率是28.2%。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早期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对伤重评分ISS值超过25分的伤者,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治疗内脏并发症;AIS—ISS评分是从总体水平客观量化评价损伤程度,评估严重损伤的生存概率,对临床医师诊断标准化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穿透伤患者的诊治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胸部穿透伤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有70例,胸腔闭式引流47例。手术治疗32例,剖胸探查25例,剖腹探查7例。结果:本组患者治愈99例(97%),死亡3例(3%)。其中2例患者未来得及手术而因失血性休克死亡,有1例患者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胸部穿透伤比钝性伤较多需要手术,为此,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91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总结分析,采用闭式引流、剖胸剖腹探查、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损伤脏器修补或切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法治疗重症胸外伤及其并发症。结果本组91例中,治愈80例(占87.4%),死亡11例(占12.6%)。其中死于胸部伤6例,合并重型颅脑伤2例,ARDS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与急救,把握好剖胸指征,迅速剖胸手术,妥善处理合并伤,是救治重症胸外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连枷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辅助呼吸模式为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EEP(呼气末正压)。参数:RR为12次/min~20次/min,VT为7.0mL/kg-9.0mL/kg,PEEP为2cmH2O~10cmH2O,维持气道平台压小于30cmH2O,治疗连枷胸12例。结果:机械通气时间3d-12d,治愈出院11例,死亡1例,未发生气压伤现象,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结论:连枷胸如有机械通气指征,应及早使用。选用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紧急剖胸术在严重胸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接受手术室紧急剖胸术的患者归纳为手术室组(n=80)。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5.54±4.2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急诊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手术室组,同时急诊室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显著高于手术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室紧急剖胸术对于钝性伤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在紧急剖胸术治疗后死亡原因主要是以失血性休克为主,对于符合上述手术指征患者,需要尽早采用紧急剖胸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努力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连阳  蒋耀光 《重庆医学》2007,36(22):2247-2248
严重创伤指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创伤;或部位伤创伤定级标准(AIS)≥3;或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其中伤后数小时内早期死亡者约占创伤死亡的30%,早期死亡的原因包括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等,健全创伤救治体系,"黄金时间"内给予确定性处理等有望使早期死亡率下降10%.本文就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7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俊  张元文  邵文生  骆艳丽  刘敏  罗敏 《西部医学》2009,21(12):2139-2141
目的总结闭合性胸部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7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的受伤类型及治疗结果。结果1270例中治愈1232例,死亡38例,其中失血性休克2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7例,成人呼吸窘迫症5例,延迟性假性胸主动脉瘤破裂1例,呼吸道窒息2例,张力性气胸2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闭合性胸部损伤,损伤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常伴严重多发伤。重视院前急救,重视胸部合并其他部位的多发伤,及时准确判断生命体征,尽快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时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开胸探查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对手术治疗闭合性肝外伤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并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闭合性肝外伤84例中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AAST分级:Ⅱ级32例,Ⅲ16例,Ⅳ级14例,V级2例。单纯肝破裂仅16例(25%),有合并伤的肝破裂48例(75%),治愈54例(84.4%),好转4例(6.25%),死亡4例(6.25%),自动出院2例(3.13%),平均出血量2040.7mL(200~5000mL),手术方式:单纯缝合修补46例,清创+缝合修补10例,清创性肝切除4例,肝动脉结扎+缝合修补2例,2例下腔静脉撕裂行缝合修补,其他腹内伤和腹外伤则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处理。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对闭合性肝外伤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大,术者要根据肝损伤具体情况、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技术设备条件加以灵活地选择和组合运用各种手术方式,并且要熟练掌握手术要点和手术指征,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树立损伤控制的概念和牢记存在多发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总结连续6例左心室穿透伤的诊断和抢救治疗经验。方法 连续6例胸部锐器外伤患者,男5例、女1例,伤后0.5~3h送入我院急诊科,6例均有不同程度休克,3例有明显的心包压塞,均行左心室裂口修补,胸腔内自血回输和心包低位开窗引流。结果 6例均被治愈,1例因胸腔内广泛渗血而二次开胸,2例术后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1例留有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迟延,T波倒置。结论 提高心脏损伤诊断和抢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是对心脏损伤的警惕和认识。左心室穿透伤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包压塞征象,建立建全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快捷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急诊开胸止血、解除心包压塞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顺总结连续6例左心室穿透伤的诊断和抢救治疗经验。方法 连续6例胸部锐器外伤患者,男5例、女1例.伤后0.5~3h送入我院急诊科,6例均有不同程度休克,3例有明显的心包乐塞,均行左心室裂口修补,胸腔内自血回输和心包低位开窗引流。结果 6例均被治愈,1例因胸腔内广泛渗血而二次开胸,2例术后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1例留有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迟延,T波倒置。结论 提高心脏损伤诊断和抢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是对心脏损伤的警惕和认识。左心室穿透伤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包压塞征象,建立建全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快捷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急诊开胸止血、解除心包压塞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二例因胸部和上腹部钝性外伤引起的非穿透性创伤性心脏病。一例因严重心肌挫伤致心脏扩大、创伤后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另一例创伤后心包积血引起心包填塞。对非穿透性创伤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提出外伤后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无法以其它原因解释者,可诊断为创伤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与无胸部外伤,H-FABP值的比较,从而评价H-FABP在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中的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探讨H-FABP与多发伤的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41例早期(6h以内)多发伤患者,分为合并有胸部外伤为(A组)22例,无胸部外伤为(B组)19例,分别测定H-FABP、cTnI、CK-MB,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再以H-FABP以12ng/ml为分界点,比较H-FABP≦12ng/ml与H-FABP﹥12ng/ml两组间休克发生率与死亡率;以及与ISS评分值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H-FABP的t=2.388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TnI的t=0.33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的t=1.538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早期,H-FABP比cTnI、CK-MB更具有临床意义,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当H-FABP≦12ng/ml休克发生率17.2%死亡率3.4%,H-FABP>12ng/ml休克发生率83.3%死亡率41.7%,组间休克发生率与死亡率与比较 分别是13.2589和7.1005,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差异,且ISS 评分值具有正相关,表明当H-FABP>12ng/ml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H-FABP可以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早期(6h以内)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作为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危险分层及严重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ight cases of acute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 (ATDH) were caused by penetrating injury in 2 and blunt trauma in 6. Among the latter group, 4 sustained pelvic fractures, 3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xtrernities and only 2 had multiple rib fractures. This denotes that crush injury to the lower abdomen may lead to an abrupt increase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and cause ATDH. We suggest that in patients with chest symptoms after extensive crush trauma below the umbilicus, ATDH should be highly suspected and that routine plain chest X-ray is in dicated for ATDH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