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实验研究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算法超低剂量640层CT结肠成像的息肉检出能力。方法制作10段猪结肠息肉模型,每段模型上有30枚1~15 mm模拟息肉。所有模型用640层CT机扫描,球管电压120 kVp ,电流剂量分别为10、20、30、40、50 mAs。滤波反投影(FBP)和AIDR3D算法重建后获得CT结肠成像的图像。两位不知道扫描电流剂量及重建算法的影像科医生独立分析图像。每位影像科医生的息肉检出信心分5个等级,用Kappa分析评价2位影像科医生息肉检出信心的一致性。根据剂量长度乘积计算辐射剂量。统计分析5种扫描电流剂量、2种重建算法的图像检出息肉的敏感性。结果两位影像科医生对3000枚息肉检出信心一致性好(κ=0.740)。20 mAs扫描并AIDR3D重建对1~<6、6~<11、11~15 mm息肉检出敏感性与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相同,均达100%;有效辐射剂量1.62 mSv较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的4.04 mSv降低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As扫描并AIDR3D重建对1~<6 mm息肉检出敏感性77%低于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11 mm息肉检出敏感性98%也低于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的100%。结论超低剂量20 mAs扫描并AIDR3D重建640层CT结肠成像息肉检出能力能够与标准低剂量50 mAs扫描并FBP重建媲美,检出敏感性达100%;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60.0%,只有1.62 mSv。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在优化婴幼儿胸部CT扫描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5月间,从拟行胸部CT检查显示正常的,无贫血及其他疾病的0~1岁婴幼儿中随机选取40例,平均分成A与B两组,A组扫描时管电压为80kV,使用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B组为100kV,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比较两组间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6±0.48、4.6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值、SD分别为50.36±5.74HU、12.57±4.48和45.31±4.71HU、10.61±3.48,A组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和CNR分别为3.31±1.02、2.68±1.21和4.31±1.32、2.74±0.92,B组均高于A组,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79±0.316、5.04±0.19mSv,A组较B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平均减少了65%.结论 320层CT在小儿胸部扫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加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优化扫描方案.方法 选取60例70次/min<心率<90次/min患者,随机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组(A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B组),比较两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合格率分别为93.7%(253/270)和99.3% (268/270);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020±0.463)mSv和(16.649±1.232)mSv,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显著降低,但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法略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目的 探讨40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月51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体检患者接受40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使用PHILIP 40层螺旋CT机,经肘静脉以3.5 ml/s~4.5 ml/s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优维显70~95 ml.在心电图R-R间期的75%、70%、45%、40%重建轴位图像,并进行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结果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诊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9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95.5%.结论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其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算法在冠状动脉低剂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或疑诊冠心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检查:A组为常规剂量组100例;B组为低剂量组100例,其中根据数据后处理算法不同将B组分为B1组( iDose4算法)、B2组[滤波反投影法( FBP)]。CTA检查:管电压120 kV,A组管电流800 mAs,碘对比剂非离子型370 mgI/100 mL;B组管电流200~500 mAs,根据BMI选择,<18 kg/m2,200 mAs;18~20 kg/m2,300 mAs;21~22 kg/m2,400 mAs;≥23 kg/m2,500 mAs,碘对比剂非离子型300 mgI/100 mL。采取主观和客观两种评价方法分析图像。结果有效辐射剂量( ED)组间比较:A组8.37~14.46 mSv,B组4.28~10.23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较A组,B1组ED平均降低40.09%;图像噪声A、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噪声较低。图像质量评分,A组与B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1、B2组间比较,图像噪声及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B2组, B1组噪声平均下降12.9(29.93%),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上升0.37(13.26%)。结论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A检查,应用iDose4算法,根据BMI调整管电流,能有效地减少图像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可以在保障诊断准确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c spiral computed to 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本文就其检查前后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上腹部平扫患者200例,随机分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150例,均采用ADMIRE,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V。实验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管电压A、B、C组,管电压分别为80、90、100 kV。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背景噪声标准差(SD)、肝脏信噪比(SNR)、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对照组和低管电压A、B、C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竖脊肌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低管电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BMI和肝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管电压A、B组的BMI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低管电压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低管电压A组的肝脏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低管电压A、B、C组的图像的背景噪声S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肝脏SNR及肝脏CNR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低管电压A、B、C组的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第三代双源CT行上腹部平扫检查时,结合患者BMI的差异,利用基于ADMIRE的低管电压扫描模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选取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AsiR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血管可评估率为95.0%,对照组为95.8%。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90±0.37)mSv,对照组为(10.33±1.65)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2%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价低辐射剂量与低对比剂剂量下的前门控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项扫描-注射技术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共连续选取31例病人,心率(heart rate,HR)<75次/min、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次/mi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Kg/m2,体质量(body mass,BM)≤65Kg。BM≤55Kg采用2.5ml/s流率,55Kg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CTA迭代重建算法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双源CT迭代重建算法(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与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价不同管电压行CCTA的辐射剂量。方法对置入模拟左右冠状动脉的仿真体模,采用100、120 kV管电压行CCTA检查,分别进行FBP及SAFIRE算法的图像重建,测量CT值并计算SNR、CNR、CT值SD。通过体模内放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成像的器官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比较不同CCTA成像条件的图像质量。结果 (1)不同管电压下,SAFIRE算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均优于FBP算法。(2)管电压及重建算法固定,随着管电流的增加(200~360 mA),图像质量呈逐渐改善趋势,340 mA以上图像质量指标趋于稳定。(3)SAFIRE重建算法时,120 kV图像质量优于100 kV,CNR、SNR、CT值S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平均CT值比较,组间100 kV高于120 kV,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0~120 kV的CCTA成像,患者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均逐渐增加。结论采用SAFIRE算法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在CCTA成像适宜管电压范围内,患者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随着管电压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单源光子CT较低管电压联合Care Dose 4D技术,评价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43例患者按照扫描管电压随机分为2组,即120 kV组(n=19)和100 kV组(n=24).平扫采用固定管电压(100、120 kV),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压调节技术(Care kV),参考管电压预设为100、120 kV,平扫和增强扫描均联合Care Dose 4D技术.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2组患者主动脉图像质量、CT值和辐射剂量变化,包括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 平扫,2组主动脉上中下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组辐射剂量(CTDIvol、DLP、ED)明显低于120 kV组.平扫和增强扫描,100 kV组有效剂量ED较120 kV组分别降低41.36%和67.80%.Care 100 kV组主动脉各段的CT值均高于120 kV组(P<0.05),两组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Care Dose 4D技术,Care kV低管电压能够明显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100 kV)联合标准迭代重建技术对上肢动静脉内瘘(AVF)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疑似患者随机编入120 kV、100 kV和80 kV管电压组,每组各24例,采用320排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检查,低管电压组联合标准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以改善图像质量。采用轴位图像结合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观察AVF血管显示情况。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结果:100 kV与80 kV组CTDIvol与DLP明显低于常规120 kV组(P<0.05),但100 kV与80 k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标准迭代重建,随着管电压降低VD明显增高(P<0.05)。100 kV组与120 k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降到80 kV时,其图像噪声比100 kV组及120 kV组大(P<0.05)。80 kV组SNR和CNR最高,比120 kV组分别高67.5%、78.6%,但与100 k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压组与常规120 kV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均良好。结论:100 kV管电压扫描联合标准水平迭代重建算法方案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上肢AVF图像,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A对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35%,特异性96.53%,PPV 90.00%,NPV 92.67%。64排螺旋CTA阳性与SCA阳性间呈正相关关系(r=0.797,P0.01)。64排螺旋CTA检查发现钙化病变180支,SCA仅发现钙化病变80支。结论:64排螺旋CTA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256层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收集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者9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者103例。扫描时记录容积剂量指数及扫描野长度,计算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对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的平均心率分别为69次/min和78次/min,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11±1.36)mSv和(12.10±5.62)mSv(P<0.05),可评价率分别为94.1%和93.6%(P>0.05)。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的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满意,应在心率符合扫描要求时最大限度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后置滤过器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机,采用120 kV,600 mA,0.35s/360°,层厚0.625 mm,pitch 0.2对Catphan 600模型进行扫描。采像后对原始图像分别进行不使用后置滤过器和使用后置滤过器C1、C2、C3重建,得到4组图像(NUC组、UC1组、UC2组和UC3组)。测量图像噪声(SD),计算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调制传输函数(MTF)。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NUC组、UC1组、UC2组和UC3组的SD、CNR、SNR及MTF 50%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NUC组、UC1组和UC2组的MTF 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C3组与其余3组的MTF 1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不同后置滤过器对CTCA图像SD、CNR、SNR和MTF的影响不同,可根据不同临床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与比较320排容积CT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A组)53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②低剂量组(B组)4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通过对比两组的升主动脉根部的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客观评价冠状动脉。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8.66±3.67)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99±2.42)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A、B两组共1187段血管,A组中较为优秀(3分或4分)的血管段数占92.4%(599/648),B组占92.9%(501/539),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631)。A、B两组的SI、SD、SNR、CNR分别为(433.4±82.5) HU、22.1±6.2、20.7±5.7、16.6±5.0和(436.1±94.7)HU、21.5±4.9、20.9±5.5、16.9±4.7,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从客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0.522、0.240、0.311,均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低剂量技术可以减少54%的辐射剂量,又可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64排螺旋CT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对壁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结果:冠状动脉CTA共检出壁冠状动脉12例,检出率为23%,其中10例为前降支(83.3%),2例为回旋支(16.7%).壁冠状动脉长8~210mm,平均长度25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2~3.1mm,平均厚度2.5mm.结论:冠状动脉CTA是一种诊断壁冠状动脉的可靠、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