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在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建立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级全体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704名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知识认知较差,如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预防疫苗知晓率仅为65.12%,对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引起HIV感染正确答对率较低,分别为75.89%、64.63%和57.21%;4.21%的学生已发生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的学生占18.38%,如果发生婚前性行为每次都会采取安全措施的学生为67.72%;95.5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结论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够全面深入,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大。应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学生防治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降低护士艾滋病歧视培训"效果的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歧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降低护士艾滋病歧视培训的150名临床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情况和基本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 150名临床护士培训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歧视态度和护理相关行为等三项指标得分均值分别为(49.73±3.78)、(47.01±3.69)和(36.09±2.89),培训后6个月得分均值分别为(59.01±3.98)、(52.22±5.18)和(38.12±3.01);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和行为得分强相关(知识和态度r=0.52,知识和行为(r=0.31,P0.05),态度和行为得分无强相关性(P0.05);不同科室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三项指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艾滋病人护理经验护士在护理行为方面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3.80,P0.05),不同学历护士在知识得分(F=3.49,P0.05)方面、行为得分方面(F=4.6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是基础,培训效果的巩固与心理干预和护士认知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我院艾滋病病房和门诊的13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78例,依从率为57.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住址、职业、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不同CD4+T细胞计数、不同家庭支持系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4+T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对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6个区/县/市MSM人群为调查对象,获得其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进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212份,HIV抗体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7.8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40岁,最近1周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大于或等于10次,最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从未使用或有时使用安全套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OR值分别为1.785、6.554、1.839、4.518,P<0.05)是MSM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MSM人群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调查对象年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最近1周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次数,以及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频率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和普通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医学院随机抽取2个班共183名学生、普通高校随机抽取3个班共30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能正确写出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医学院校学生数高于普通院校学生;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中,...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艾滋病相关歧视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3月30日至4月5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选取06级5个专业484名医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459份.其中,87人(19.0%)认为应该限制PLWHAs的人身自由,77.6%的对象害怕接触PLWHAs,...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灵川县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我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接受治疗的11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对象的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73例,占比61.86%,而依从性差的患者有45例,占比3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灵川县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率为61.86%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不容乐观,该地区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科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程度,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民族医学院校9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AIDS,94.14%以上知道AIDS有传染性,97.30%以上知道性接触会传播AIDS,82.42%以上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AIDS。但仍有平均75.76%的学生认为HIV携带者等同于AIDS患者,22.65%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AIDS,仅有平均67.29%认为关心、帮助和不歧视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对预防AIDS有意义。结论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还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已经成为影响桂西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主要危害对象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对桂西地区唯一一所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建立"预防艾滋,抗击艾滋"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培养高素质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医学生宣传队伍,在桂西地区建立起高等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10月间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某市1 000名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性取向等)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抽取3 ml静脉血进行HIV及梅毒检测,对上述调查及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000名MSM年龄15~68岁,平均(27.8±9.1)岁.最近6个月,43.6%有3个及以上同性性伴,53.6%有同性无保护肛交性行为,8.0%有同性商业性行为,24.3%有异性性行为.分析显示:大年龄组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低文化组多性伴和异性性行为比例高,浴室来源组商业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比例高,自我性取向为异性恋或未确定组商业性行为比例高.共检出梅毒阳性93例(9.3%),HIV阳性104例(10.4%),其中有18人同时检出梅毒和HIV.分析显示:年龄大(》35岁,OR=3.5, 95%CI 1.7~7.1)、多性伴(2个以上性伴,OR=3.8,95%CI 1.9~7.6)、同性无保护性行为(OR=1.9,95%CI 1.0~3.5)、梅毒感染(OR=2.3,95%CI 1.3~4.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艾滋病防治知识(OR=0.5,95%CI 0.3~0.7)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该地区MSM人群中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并存在HIV的局部流行,需针对年龄、文化程度、性取向等不同影响因素开展相应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医学院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346名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籍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党员、学生干部与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对学习成绩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是否学生干部和家庭经济状况对朋友关系和客观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籍贯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健康和个人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习成绩、朋友关系、健康状况和客观满意度均低于常模。结论:医学院校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切合实际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趋势十分严峻,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AIDS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该文分别从社会大众、医院治疗及患者自身三方面阐述了影响AIDS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现状,并认为应提高对AIDS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和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抗病毒治疗引入以来,有关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即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借鉴,以促进抗病毒治疗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目前相关的研究方法一般应用生存分析法,通过寿命表法或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筛选出影响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发现抗病毒治疗显著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其5年生存率因各地治疗水平和个体基线特征等不同而各异,但多高于75%,死亡主要集中于治疗的前6个月,生存时间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民族等)、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治疗基线时疾病种类、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等。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随访监测及依从性教育,及时处置机会性感染,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治疗和健康干预,对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AIDS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HIV-BREF),调查AIDS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生命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37份。调查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0%(19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位的症状为消化道症状71.7%(170例),睡眠质量降低65.8%(156例),皮肤症状58.6%(13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评分为(84.2±18.5)分,其中生理领域评分(15.3±2.8)分、心理领域评分(13.1±3.1)分、独立性领域评分(15.3±2.9)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3.4±3.1)分、环境领域评分(12.9±2.8)分、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评分(14.2±3.7)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13.5±2.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12.902),其次为患者是否住院、受教育程度及感染途径(标准化回归系数=10.255、2.444、-2.374,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患者间应及时沟通交流服药感受、缓解内心压力,减少漏服现象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抗病毒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是否住院治疗成为影响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AIDS药物干预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改善药物治疗方案、探索更为有效药物治疗和干预方式、完善支持疗法,以及通过更为综合的干预方式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辩证唯物论分析了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感染者、感染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了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从艾滋病知识宣教、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样需要做好社会公众、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即PLWHA)及其家庭成员三方面的工作。加强公众的正确认知,使他们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PLWHA,减少并消除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歧视;另外,作为医务工作者更需要重视与其家庭成员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身心需要,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和支持以及在心理上给予其关怀和鼓励,使患者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希望能为今后的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观点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琛嫦  王威  肖汉  李小燕  李十月  燕虹 《重庆医学》2018,(16):2189-2192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PLWHA)歧视感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治疗且符合要求的PLWHA,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歧视感知量表采用改良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LWHA歧视感知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465人,平均年龄(37.22±12.01)岁,男性占95.1%;被调查者中50.3%性取向为同性,24.5%性取向为双性或不确定.被调查者的歧视感知平均分为(81.25±12.69)分,其中高水平歧视感知者(≥88分)占25.2%(117人),低水平歧视感知者(<88分)占74.8%(348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性取向、社会支持、自尊是PLWHA歧视感知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LWHA歧视感知普遍存在,且歧视感知受到多种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民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民工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结果 农民工人群对艾滋病3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0.56%、74.44%、56.64%.有47.09%的农民工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50.28%的农民工不知道哺乳可以传播艾滋病,52.81%的农民工不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可以传播艾滋病,35.64%的农民工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均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应根据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点和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值及值的95%。结果1000份有效问卷的总知晓率为84.2%,传播途径知晓率(95.2%)要高于非传播途径知晓率(78.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的年龄(OR=0.614,,95%CI:0.478~0.788)、掌握防艾知识需求性(OR=2.621,95%CI:1.052~6.529)、是否得到过宣传资料(OR=3.858,95%CI:2.351~6.333)与艾滋病知识知晓存在显著联系。结论调查对象年龄、掌握防艾知识需求性、是否得到过宣传资料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某血源性艾滋病流行乡PLWHAS的家庭功能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PLWHAS)对家庭关怀的满意度状况。方法抽取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PLWHAS进行调查,采用自编的安徽省农村社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结果半数以上(61.2%)PLWHAS家庭功能良好,24.2%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4.6%家庭功能严重障碍。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态度、人均年收入不同的PLWHAS间家庭功能APGAR得分有差异。男性的家庭关怀满意度指数较女性高;家庭功能良好即已婚未丧偶、子女孝顺及人均年收入高的患者家庭关怀满意度指数较高。APGAR问卷α信度系数为0.91,可以在国内作为PLWHAS家庭功能评价工具。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和子女态度是影响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应积极倡导开展PLWHAS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现状,为今后通过网络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调查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及其相关行为,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特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469人,问卷有效率为94.2%(442)。研究发现,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9%(371),“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7.1%(341),HIV抗体检测率为52.0%(230)。不同年龄段(P=0.001)、不同婚姻状态(P<0.001)、不同性取向(P<0.001)和首次性行为对象的不同性别(P<0.001)的青年学生,“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P=0.010)、不同婚姻状态(P=0.004)、不同性取向(P<0.001)和首次性行为对象的不同性别(P<0.001)的青年学生“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75.1%(332),多性伴发生率为41.3%(137)。相比于同性性取向的学生,性取向为异性(OR=0.282,95%CI:0.151~0.528)和性取向不确定(OR=0.175,95%CI:0.035~0.885)是HIV抗体检测的阻碍因素,多性伴(OR=2.103,95%CI:1.278~3.462)是HIV抗体检测的促进因素。结论: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的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关注有同性性行为倾向的异性恋男生,积极探索通过同性交友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