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菌群的敏感而快速的诊断方法研究尚不多,采取血标本快速诊断流脑也未见文献报道。近年来,Beuvery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对比,检测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认为ELISA较CIE敏感;蒋小平等用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脑脊  相似文献   

2.
<正>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具有与许多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结合的特性,结合后Fab段暴露于外并保持其抗体活性,当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使已标记抗体的SPA菌相互连结引起协同凝集反应(简称COAG)。国内外已应用COAG进行脑膜炎球菌的鉴定和分群,检测脑脊液中的可溶性抗原,并利用此法与细菌培养法、对流免疫电泳法做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常见传染病,而又许多医务工作者不够重视。如果能把脑膜炎双球菌消灭在上呼吸道感染期,不仅花钱少治疗快,而且死亡率极低或无。遗憾的是,当流脑流行时,而能早期诊断为流脑者数字甚低。1965年某地流脑流行时,遂后都证明是流脑的患者,经过分析而其第一次的诊断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暴发型流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我科统计该型占同期流脑住院病人的10%左右。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约半数病人于起病数小时内死亡。近年来,由于对微循环障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早期快速诊断本病,对于及时了解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和限制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乳凝试验早期快速诊断流脑,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是,以往乳凝试剂的载体多采用聚苯乙烯乳,它对抗体蛋白只是物理吸附,结合不够牢固,结合量也较少,有时产生假阳性反应,故不够理想。本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疑似病例的诊断 ①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②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对两组患儿的神志转清时间、降温情况、血压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的昏迷、高热、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的神志转清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以及休克纠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体温降低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能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有效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振球教授(湖南中医学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中医“温疫”、“温毒”的范围,临床应根据其病程特点进行辨证施治。人体肺气通于鼻,司呼吸,当脑膜炎双球菌侵入鼻咽部后,可发生肺卫症状,如喷嚏、流涕、咽喉部不适等。如果受病机体正气不衰,精气充沛,大部分感染者的病变在此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全世界有142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流脑的流行或发病。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未能控制流行。国内随着菌苗的应用,发病率有所下降,病死率也大大的降低。现就病原学、流行病学,有关临床诊断及治疗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有淤斑或淤点、颈项强直等。一、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成肾形,多成对排列,常位于细胞内,在人体内菌体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有较强的致病力。对外界抵抗力弱,阳光、干燥、寒冷及常用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儿李×,男,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一天,惊厥三小时,于1975年3月23日上午9时住院。现病史:患儿于3月她日上午发热、体温38.5℃,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当时到附近铁路保健站诊治,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曾用解热镇痛药、黄连素等治疗均未奏效。下午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且发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结合同位素、荧光电镜、酶等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许多特异性、敏感性高,而且快速的试验方法,为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和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1979年张颖悟等将SPA介绍到国内,引起了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并对SPA的应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我们于1981年及1982年用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脑患者脑脊液和静脉血进行了快速诊断,结果均为满意。后又进一步改进,采用耳垂或手指微量血作为检测标本,同样获得满意结果,这就使病人免受抽取  相似文献   

13.
张雯  孟绚梅 《黑龙江医学》2008,32(5):354-355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者早期病程的典型表现。方法分析冬、春两季两院收治的35例确诊流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确诊时间。结果35例流脑患者高热、脑膜刺激征34例,占总数的97.14%;皮肤出血点压片染色镜检阳性就率87.5%;24 h内脑脊液涂片阳性率24.7%;24 h-5 d脑膜炎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检出率为61%-75%。结论患者临床表现及皮肤出血点压片染色镜检是流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24 h内脑脊液检查在早期诊断上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的化脓性脑膜炎.由于本病与其他细菌或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而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现将流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通过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上以急剧发病、发热、上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始致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入侵血循环形成菌血症,终达脑膜或身体其它部位脏器,临床以发热、头痛、频繁呕吐与颈项强直为主要特征的流行于每年冬春季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早在公元1884~1887年间,我国已发现致病的脑膜炎双球菌,在祖国医学的《伤寒论》中称此病为“急惊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流脑的诊断与防治向题有很多进展,尤其是在治疗暴发型流脑上,自最近采用肝素、山莨菪碱(654-2)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经呼吸道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病起病急骤,传播迅速,必须积极防治。下面将几种类型流脑的诊断与治疗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在农村以简易病床形式,集中住院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190例。由于当时当地已有确诊为流脑的病人,故此190例的诊断不甚困难。我们根据当时突验室的条件,提出的诊断依据为:(一)具有脑膜炎典型症状和体征,对治疗有良好反应者;(二)起病较急,皮肤有瘀点、瘀斑;(三)脑脊液呈明显炎性改变。如具备上述三项中任何一项,诊断即可  相似文献   

20.
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简称鲎试验),近年来认为是临床上用以检测体液中微量内毒素的一种快速、敏感而简便的辅助诊断方法。我们于1985年春对4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鲎试验检测和细菌学检查比较:并对6例其他脑炎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作了鲎试验对照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