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正确运用可使病人起死回生,使用不当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正确认识输血、输血风险、推广科学用血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1 重新认识输血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在确定给患者输血之前,应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输血是血液细胞及其它血液成份的移植过程,可能出现与器官移植相类似的一系列移植排斥反应。二是认识全血的真正含义。在  相似文献   

2.
3.
临床输血是挽救大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的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用血量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过对我院临床输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太航医院妇科、外科等手术大量开展,由同种异体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保护受血者的身体健康,防止丙肝、乙肝、艾滋病毒等经输血的传播,了解医院患者HCV、HBV、HIV是术前还是术后,输血前还是输血后的感染,从2002年起,医院对所有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输血系列(包括HIVAb、HCVAb、乙肝五项、ALT、RPR)筛查。  相似文献   

5.
浅谈医院临床用血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输血医学和输血技术的发展 ,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家卫生部已明确要求县 (市 )级以上医院要成立输血科 ,对临床输血加强管理。2 0 0 0年卫生部专门颁发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对临床输血的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送检、交叉配血、血液入库和贮存、发血及输血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1~ 3〕。然而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 ,国内传染病发生率的增加 ,输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要求医护人员更新输血观念。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要遵循规范、安全…  相似文献   

6.
成都军区总医院近三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献血法》实施以后临床用血品种、季节分布变化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2000~2004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成分血比例逐年升高,2004年成分输血率达到97.61%;机采血小板用量接近总用血量的40%;年用血高峰在8~9月。结论:我院推广成分输血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陈新  阎素珍 《人民军医》2001,44(7):391-392
为了解临床输血适应证掌握是否正确 ,输血成分使用是否合理 ,笔者从某医院 1999~ 2 0 0 0年有输血史出院病人病历中随机抽取 10 0份 ,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0 0例中 ,男 6 7例 ,女 33例 ;年龄14~ 6 8岁 ,平均 38岁。总输入血量 16 9.6L。外科 6 2例 ,用血 12 0L ,占 70 2 % ;内科 38例 ,用血4 9 .6L ,占 2 9 8%。输血总量中 ,全血 10 3L ,占6 0 7% ;血浆 52 .4L ,占 30 9% ;红细胞 2 2U ,占2 6 % ;白细胞为 0 ;血小板 36U ,占 4 2 % ;自体血为 2人次 ,术中回收血 2 6L ,占 1 5%。1 2 方法 对 10 0例输血…  相似文献   

8.
霍军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303-304
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为了解我市临床用血情况,笔者就我市2006年1—7月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由本站供血的石河子市35家医院200年1—7月临床用血反馈调查表,其中三甲医院1家,二甲医  相似文献   

9.
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性调查分析大剂量输血患者,比较了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Ca^2 、总CO2、pH的变化 以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等多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常规输血组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后3天GPT降低(P<0.05);输血后1、3、7天GOT、LDH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输血后3天TB较低(P<0.05),而输血后1、3、7天DB均低(P<0.01)。常规输血组在大剂量输血后总CO2有 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去白细胞输血组基本保持稳定。两组输血后pH均略有升高 ,无高血K^ 发生, 输血后1天血Ca^2 明显降低,输血后GLU明显增高。输血前后两组GLU、ALP、TP、ALB、K^ 、pH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使用激素或其他抗过敏药物后,大剂量常规输血FNHTR发生率27%,而去白细胞输血组仅为1.9%,提示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FNHTR的发生,改善脏器功能,可减少组织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朱国标  于丽君 《西南军医》2012,14(4):671-673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用血理念已为广大医务人员普遍接受,成分输血比率逐年上升,临床不合理用血得到有效遏制,许多医院临床用血量出现稳中有降的可喜局面。自2011年6月起,我们对医院临床用血进行了逐月监测,发现临床用血规范程度有明显好转,内科病人不合理用血基本杜绝,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以误用安全输血概念最为严重,怕引发纠纷是许多外科医师出现过度输血、不合理输血的重要原因。作者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对临床用血现存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标  甘新宇  黄菲  彭涛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63-1364
血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现象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出现[1-4],"血荒"信息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上.为抑制临床用血量过快上涨,各地相继出台了多种限制用血的措施,但仍难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献血员进行HBsAg筛选以后,输血后乙型肝炎明显减少,而输血后丙型肝炎则相对增多。为了解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规律,我们对1991年以来所收治的76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选自本院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总计76例,男54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2.45:1,年龄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39.5岁。诊断标准:(1)既往无肝炎病史,输血前肝功能正常。(2)发病前有输血或输血制品史。(3)输血或输血制品后半年内,出现肝功能异常,具有肝炎临床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情况监督力度的加大,临床用血规范化的程度显著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科学合理临床用血的认识有明显提高。然而,传统的输血观念、严峻的输血风险对临床用血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很不健全,需要加强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我们结合工作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某些疾病,输血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输血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治疗效果,错误地输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2].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加强血液管理,我们对我科1981年1月-2008年1月发生的输血差错进行了分类,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临床输血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发挥血液制品的最大功效,我们对临床护士取血、输血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涛  张长虹  杨连贵 《人民军医》2009,(12):794-794
1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概念无过错输血感染是指医疗采供血机构在无过失情况下造成患者出现血液污染反应或感染其他疾病。无过错输血感染的特征:一是医疗采供血机构主观上没有过错,但客观上造成了患者受到感染;二是医疗采供血机构对患者的输血行为与患者感染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2归责原则无过错输血感染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侵权行为。根据对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应当制定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7.
18.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又存在一定风险。血液管理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和失误,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目前,建立健全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业内共识。临床输血管理作为主要的也是最后的环节,是连接血站、医师与患者的桥梁。计算机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输血管理快速、准确和及时传递信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们随机观察了有输血史的烧伤病人90例,发现烧伤病人输血后HCV的感染率为71.1%,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45.6%,输血量越大,输血次数越式,感染HCV的机会就越多。提出对献血员应进行常规HCV检测;加强对血制品的安全性检查,烧伤病人应少输或不输全血及血制品,才能有效地降低烧伤病人HC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大量输血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1年1月-2003年5月临床输血在3000ml以上的252例病例用全血和各种成分血的构成比,让输血发挥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查阅配发血记录本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军字I号工程)及病历资料,以术前Hb<80g/L为A组,术前Hb>80g/L为B组,分组观察用血量、用血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血球比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用计算机程序作统计分析。结果 252例中,1998年以前80例,共计用血434436ml,全血占91.9%,1999年后172例,用血951055ml,全血占3.3%,红细胞制品占59.2%,血浆占29.8%。输血后,Hb从53.8-95.6g/L升高至88.9-132.1g/L,Hct从16.5%-29.8%升高至26.8%-39.0%,Plt从(9.7-12.3)×109/L升高至(13.8-25.2)×109/L。1999年后成分输血比例达96.7%,节约原料血281 510ml,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大出血病人可选用红细胞制品维持Hb在80g/L以上,红细胞与血浆按2:1比例输注,按需要补充血小板等成分,以维持凝血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