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寰枢椎创伤应用64层螺旋CT重建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普通X线平片对比。结果:43例中,X线平片显示枢椎骨折19处、脱位14例(单纯脱位9例),未显示寰椎骨折;MSCT共显示寰枢椎骨折35处(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30处)、脱位18例(单纯脱位11例):其中MPR显示寰枢椎骨折35处、脱位16例,VRT显示寰枢椎骨折32处、脱位18例。X线和MSCT两种方法对检出寰枢椎骨折阳性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06,P〈0.01)。结论:MSCT重建图像与普通X线平片相比,在寰枢椎创伤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对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枕寰枢复合体(C_0-C_1-C_2)创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枕寰枢复合体创伤的X线、三维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平片发现枕寰枢复合体骨折共15例,寰枢关节脱位7例,枢椎滑脱2例。三维CT发现枕寰枢复合体骨折28例,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10例,寰枕关节半脱位5例,寰枢关节无骨折型脱位或半脱位8例。X线、CT检查阴性4例。MRI检查示28例枕寰枢骨折患者椎体有骨髓挫伤水肿表现,18例延髓或颈髓形态或信号异常,15例椎旁软组织及韧带损伤。结论:联合X线、三维CT及MRI诊断枕寰枢复合体创伤,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CT三维重组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组(CT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实验研究寰枢关节骨标本1套,模拟出寰枢关节正常及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3D检查。前瞻性分析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率。临床患者87例进行中立位CT3D检查,其中28例加行左、右旋转位。分析CT3D显示脱位征象的特点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CT3D能清楚、直观的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各种征象,诊断准确率达100%。表面阴影法(SSD)CT3D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最清楚,寰椎下关节面错位程度测量值与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中诊断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2例,其中旋转型脱位52例,前脱位13例,后脱位7例。中立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72例,旋转位显示为旋转固定8例,旋转不对称15例。结论 CT3D能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各种征象,特别是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其中SSD法3D较X线、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成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金标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寰枢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法,多层面重建(MPR)法,平扫层厚 7.5mm,重建层厚0.625mm,其中34例患者行普通X线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外伤性脱位35例,先天性畸形脱位5例,自发性脱位11例,病理性脱位1例.也可分:寰枢关节旋转脱位31例,其中术后2例,前、后脱位21例.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立体、直观显示骨折、脱位的部位及分型,结合三维后处理漏诊率为0%.而平片漏诊率26.5%(9/34),常规CT漏诊率13.5%(7/52).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VR、MPR是诊断寰枢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寰枢椎骨折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扫描和MPR、MIP及VR后处理图像,通过多平面观察寰枢椎损伤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6例寰枢椎骨折与脱位患者中,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半脱位5例,寰椎前弓骨折伴寰枢关节半脱位7例,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枢椎左侧椎板伴横突骨折9例,寰椎后弓骨折3例,寰枢椎突均骨折4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整体显示寰枢椎的立体解剖结构、评价寰枢椎骨折与脱位,诊断精确度高,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图像后处理及MR扫描在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检查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24例,观察X线、CT及后处理、MRI对于2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齿状突是否居中、齿状突断裂、横韧带及脊髓损伤等表现的显示情况。结果 X线检查发现12例患者寰枢关节齿状突不居中,CT扫描、CT图像后重建处理、MRI分别发现22例、24例、20例,CT图像重建及MRI显示齿状突断裂情况较X线及CT扫描更加明显,24例患者寰枢关节处未见骨折征象,脊髓未见明显受压征象;横韧带位于双侧侧块内侧和齿状突后方,T_2WI显示均匀低信号影,MRI显示3例横韧带损伤。结论单纯依靠CT显示寰枢关节齿状突不居中并不能明确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MRI可以良好的显示横韧带等软组织结构损伤等情况,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4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和X线平片比较. 结果 124例寰枢椎病变中,骨折42例,旋转性脱位7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先天性畸形5例.其中X线诊断89例,常规CT诊断109例,MIP诊断121例,SSD诊断122例,MPR及VR诊断124例.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最佳方法;寰枢椎骨折的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与常规CT和X线平片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临床及CT检查资料.扫描范围包括C1~33个完整椎体及附件,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法(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 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法.结果 50例均出现寰椎侧相移位,其中4例合并寰椎前后相移位,28例合并寰椎旋转.MPR、SSD、MIP 三维重建及横断面图像对寰枢关节半脱位不同征象的显示情况及显示率不同.结论 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时,应以横断面扫描图像为依据,同时结合MPR、MIP、SSD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全方位观察,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 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关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例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确诊病例的寰枢关节CT图像,并利用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 PR)和容积再现(VR)成像等进行CT图像的三维后处理,分析寰枢关节骨质、关节间隙、是否半脱位及方向等CT表现。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关节的主要CT表现为骨质稀疏(6/15),骨质破坏(9/15),关节间隙的变窄或增宽;半脱位7例,其中前半脱位3例,侧方半脱位2例,前后脱位伴侧方脱位2例;2例出现颅底凹陷伴神经病变和椎动脉供血不足,4例因寰枢关节前半脱位引起椎管狭窄,造成脊髓压迫。结论 C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关节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CT3D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患者的三维影像特点及诊断结果。并比较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显乐寰枢关节结构及病变的优缺点。结果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旋转脱位37例,后脱位18例,前脱位14例,脱位合并骨折10例,显示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错位69例,寰齿间隙增宽36例及齿突侧距不对称31例,并骨折29例?与MPR或MIP比较,VR与SSD法三维图像显示征象最直观清楚。结论CT3D重建能直观显示脱位的各种征象,准确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类型及脱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珠海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CAP患儿1793例,入院当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MP特异性IgM。结果1793例CAP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者1380例(77.0%):细菌感染635例(35.4%),病毒感染385例(21.5%),肺炎支原体感染521例(29.0%),肺炎衣原体感染33例(1.8%),混合感染223例(12.4%)。肺炎链球菌位居细菌感染首位,共216例(12.0%),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感染首位,共183例(10.2%)。≤1岁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感染病例数的构成比均高于〉1岁组(P〈0.05),而≤1岁组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病例数构成比低于〉1岁组(P〈0.05)。结论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是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岁组多见。肺炎支原体在〉1岁组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MDCT表现。方法:对3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肺癌(首次检查≤3.0cm)行脚追踪扫描并回顾性分析CT表现。男19例,女15例,年龄38~82岁。结果:腺癌25例,肺泡癌5例,鳞癌4例;混合磨玻璃密度11例,实性23例。结节分叶征25例,毛刺征27例,胸膜凹陷征20例,血管集束征20例,空泡征7例,支气管气相征4例。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8例出现骨或脑转移。13例复查1次以上,2例出现病灶密度或大小的改变,其中1例实性病灶7年内由0.7cm增大至2.8cm。结论:脚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评价16例垂体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治疗方法。结果:原发肿瘤包括乳癌7例,肺癌9例。转移灶位于垂体柄和(或)垂体后叶,呈浸润性生长,T1WI呈等、略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T2WI呈等、略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其中,无明显临床表现3例,有尿崩症9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4例、头痛4例、视力下降3例。9例误诊为垂体腺瘤,接受手术治疗;7例考虑垂体转移瘤,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t=0.883,P〉0.05)。结论:垂体转移瘤的临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治疗方案选择需慎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冠心病的5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查的500例患者中190例(38%)有壁冠状动脉存在,其中157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16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7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10例为多支病变。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怀疑肠系膜缺血患者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评价并分析异常的MSCT征象。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管腔内血栓影,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壁无强化,5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6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33例;肠壁水肿增厚伴密度改变(面包圈征)25例;肠系膜血管增粗,脂肪渗出(缆绳征)17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漩涡征)9例;肠系膜静脉管腔内充盈缺损36例,管壁强化(靶征)27例。结论:MSCT扫描与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准确诊断肠系膜缺血并明确其缺血程度、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内镜检取异物的16例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128层CT低剂量扫描选用个体化方案(100或120kV; Eft.mAs:30~40mA;CARE D()SE 4D:打开);层厚3mm;螺距:1.4;时间1.33s;常规1mm原始重组,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并将CT与内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6例低剂量扫描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发现异物位于气管5例,气管分叉上方1例,右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5例,左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4例,双侧支气管均有异物1例.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4.2%.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28层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及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