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慢性肾脏病(CKD),且心肾疾病为T2DM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对T2DM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筛查和防治心肾疾病。本共识推荐,对于T2DM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心力衰竭(HF)或CKD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或不耐受,二甲双胍应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并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同时,不论患者的HbA1C是否达标,T2DM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联合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T2DM合并HF患者建议优先联合SGLT2i;T2DM合并CKD患者建议优先联合SGLT2i,若不能使用SGLT2i,建议联合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此外,在T2DM合并ASCVD、HF或CKD患者中,还需全面管理好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同时应特别注意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高度相关。循征医学证据表明,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可从贝特类药物的治疗中获益,提示我们不能仅从贝特类传统的调脂作用来看待其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其中脂质异位沉积被证明与CKD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CKD中异位脂质的形成可能由尿毒症毒素累积等因素引起,并且固有脂肪组织的异常是CKD脂质重分布的核心环节.沉积的脂质通过加重肾脏功能损害,介导胰岛素抵抗,促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CKD患者预后.相关研究为理解CKD状态下的脂代谢紊乱拓宽了视野,有助于发现脂质异位沉积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正>他汀类调脂药强化治疗在防治心脑血管病虽已普遍应用,但对其确切治疗效果仍有争议。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发现,采用血脂康常规剂量适度调脂,就可使中国冠心病患者获益,并且副作用较少。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因素作用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故本文研究了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LDL-C并非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更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1])。LDL-C与ASCV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LDL-C与ASCVD风险之间为剂量依赖性、对数线性关系~([1])。降低LDL-C可减少心血管事件(CVE)发生,获益程度与LDL-C水平的绝对降幅呈正比。这意味着,LDL-C降的越低,临床获益越大~([2])。各项血脂管理指南推荐,调脂药物对ASCVD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益,他汀类药物具有药物最强证据。目前,我国血脂异常和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LDL-C降低获益的新证据、降低LDL-C的新方法、ASCVD患者的LDL-C达标值和老年调脂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病死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更大,他汀治疗带来的绝对获益更大。目前,缺乏专为高龄老年人设计的前瞻、随机、对照、大规模临床试验,缺乏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使老年人获益的临床证据。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的首要目标,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次要目标。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调脂药物。建议根据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充分评估调脂治疗的利弊,合理地选择调脂药物,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CKD较为常见,这一人群往往预后更差,死亡和出血风险更高。抗栓治疗是ACS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如何平衡ACS合并CKD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近年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相关指南,从ACS合并CKD患者的流行病学、预后、临床表现及其抗栓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并实现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中国CKD的患病率约10.8%.既往研究显示,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而血脂异常作为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脂代谢紊乱既是CKD的一种伴随的生化改变,也是CKD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治疗血脂异常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调脂治疗的临床证据、调脂治疗目标,并对临床如何选择调脂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目前导致全球人口死亡最常见病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进展,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最有效手段之一。"LDL-C低一些更好"已经成为共识,然而LDL-C可以降到多低、是否存在获益下限却尚无结论。本文回顾调脂治疗发展历程,结合当前血脂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从LDL-C的生理水平和功能代谢的角度分析了LDL-C目标值的可能下限。  相似文献   

11.
近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中是否同样能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是临床医生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人群相比,患有心房颤动(AF)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者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病率。在过去二十年里,AF合并CKD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虽然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降低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但在AF合并严重的CKD患者,华法林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被证实。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分析了AF合并CKD患者长期抗凝的获益和风险,并探讨了在这个特殊病人群体中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作用。长期严格监测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是CKD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基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NOACs对于这些高风险的患者减少脑卒中发病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强化调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化调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依据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胆固醇正常组(n=17)和胆固醇升高组(n=35),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强化调脂(40 mg/d)治疗6月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肱指数(ABI)的改变.结果 强化调脂治疗6月后,胆固醇正常组和胆固醇升高组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2.1±0.3)vs(1.6±0.3),(3.4±0.8)vs(2.3±0.5)mmol/L,P<0.01],胆固醇正常组及胆固醇升高组各动脉段的PwV均显著降低,P均<0.05.胆固醇升高组各动脉段的PWV也显著降低,P均<0.05.各动脉段之间PWV的降低程度相似.胆固醇升高组的PwV降低比胆固醇正常组更明显.调脂治疗后胆固醇正常组ABI显著升高[(1.1±0.2)vs(1.2±0.1),P<0.05],胆固醇升高组ABI也显著升高[(1.0±0.2)vs(1.2±0.2),P<0.01],其改善程度显著大于胆固醇正常组[0.2±0.2)vs(0.1±0.1),P=0.02].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积极的强化调脂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大动脉弹性,逆转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胆固醇升高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调脂治疗的现况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分析从 1997~ 2 0 0 0年 36 5例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的老年患者出院时血清胆固醇水平 ,抗心绞痛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治疗情况。结果 从 1997~ 2 0 0 0年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比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7.3%~ 37% ) ,血清胆固醇水平达到我国制定的目标值的患者比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2 7.2 %~ 46 % ) ,但与使用抗心绞痛的基础药物的比率相比仍十分不足。结论 基于他汀类调脂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有益作用 ,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应用力度和调脂强度。  相似文献   

15.
国外研究证实中等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可更多获益.而国内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 mg,关于20 mg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资料较少.本试验旨在对比观察10 mg 和20 mg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中调脂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和转归有关.因此,调脂治疗已成为最为重要和有效的脑血管病防治措施之一.文章对近年来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异常及调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郭晓曼  张桥  黄超英 《内科》2007,2(4):504-505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在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伴眼底病变60例,按治疗中是否应用调脂治疗,分为调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眼底病变改善情况。结果调脂治疗组的疗效较常规组好。眼底荧光检查示:服药12个月后,调脂治疗组眼底病变改善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个月后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调脂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调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是从国外各种资料分析来看,目前调脂治疗的运用仍不尽人意,可能与患者对疾病、调脂药物作用的认识程度、医生对患者指导的正确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治疗中是否存在J形曲线在医学界已经争论了20多年,J点血压是否可以使高血压患者获益最大仍然没有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关于J形曲线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认为在强化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的高血压人群选择不同的降压目标,对伴有左心室肥厚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警惕舒张压过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脂治疗血脂演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