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注射用氟氧头孢钠(氟吗宁)与3种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4.25%腹膜透析液、乳酸钠林格氏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在25℃,0~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氟氧头孢钠的含量。结果:在25℃、6h内3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氟氧头孢钠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氧头孢钠与3种输液可以在临床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注射用氟氧头孢钠(氟吗宁)与3种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4.25%腹膜透析液、乳酸钠林格氏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在25℃,0~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氟氧头孢钠的含量。结果在25℃、6h内3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氟氧头孢钠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氧头孢钠与3种输液可以在临床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25℃、37℃)、不同光照(避光、自然光)条件下6 h内,氟罗沙星(FLX)与果糖(FS)和木糖醇(XL)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FLX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FLX注射液与两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外观、pH值以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FLX在上述条件下可以与两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酚钠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在室温(20±1)℃下放置6 h,观察配伍液外观、pH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噻酚的含量变化。结果头孢噻酚钠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液0~6 h内含量、外观均无显著变化,6 h时pH下降0.5;头孢噻酚钠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液0~6 h内pH、外观、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头孢噻酚钠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液,0~6 h内pH、外观均无明显变化,2 h含量>98%,6 h含量下降至95.71%。结论在实验条件下,3种输液与头孢噻酚钠配伍基本稳定,可以作为头孢噻酚钠的溶媒,头孢噻酚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时宜在2 h内完成输注。  相似文献   

5.
头孢尼西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薇 《抗感染药学》2011,8(2):119-12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置25℃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将注射用头孢尼西钠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不同时间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尼西钠的质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的变化。结果:25℃下,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0~6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头孢尼西钠的质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5℃下光照与避光放置,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头孢匹胺钠在果糖注射液等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治疗量的头孢匹胺钠在果糖注射液等3种输液中配伍后外观性状、pH值及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4h内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没有变化以及在6h内含量均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建立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在3种输液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混合液在25℃条件下6h内药物含量,并观察其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硫酸头孢噻利含量.结果 6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3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常用输液的配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常用三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常用输液配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的变化以确定相对含量变化,同时测定pH值。结果: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氯化钠在室温下(25℃)配伍,0~8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而与5%葡萄糖在室温下(25℃)配伍稳定性欠佳。结论:本试验提示此药物在氯化钠存在条件下较为稳定,其试验结果可供临床配伍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氟氯西林钠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氟氯西林钠与果糖氯化钠、果糖、5%葡萄糖、转化糖四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氟氯西林钠分别与4种输液配伍后放置于30℃恒温水浴箱,观察配伍溶液6h内的外观、pH值及氟氯西林的含量变化。结果氟氯西林与果糖氯化钠、果糖、5%葡萄糖、转化糖4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其外观性状、pH值、氟氯西林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氟氯西林钠与果糖氯化钠、果糖、5%葡萄糖、转化糖4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静  王钦晖  李良 《中国药业》2008,17(4):23-2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地嗪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情况,用酸度计测定配伍后pH值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配伍0~6h内4种混合液的外观澄明,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pH值、主成分头孢地嗪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地嗪钠与4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凤  张碧玫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391-1392
目的:在25℃和37℃条件下6h内观察头孢替唑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液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唑钠及利巴韦林在6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5℃和37℃条件下0~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上述条件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五种常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剂量,在室温20℃、时间8h内观察头孢匹胺钠与五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以及紫外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8h内五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光谱近乎重叠。结论头孢匹胺钠与五种常用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液中头孢尼西钠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头孢尼西钠在25℃和37℃下与腹膜透析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将头孢尼西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混合均匀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和37℃下于0,1,2,4,6,8h时测定头孢尼西钠的含量,同时记录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和pH值。结果 头孢尼西钠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25℃和37℃下0—8h内头孢尼西钠可与腹膜透析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30℃下,将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果糖氯化钠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6h内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结果硫酸头孢噻利与5种输液在6h内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硫酸头孢噻利与5种输液在30℃,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奥美拉唑钠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在避光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奥美拉唑钠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配伍液在4,25,37 ℃条件下放置8 h内不同时间点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测定pH. 结果头孢地嗪钠与奥美拉唑钠配伍液在4 ℃放置8 h、25 ℃放置4 h、37 ℃放置2 h内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含量变化在5%内. 结论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奥美拉唑钠的配伍液配伍后4 ℃ 8 h,25 ℃ 6 h、37 ℃ 2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16.
熊秋菊  郑芳  朱雪松  李鹏 《中国药师》2010,13(9):1363-1364
目的:考察室温(25±1)℃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头孢替唑钠与盐酸氨溴索配伍后8h内各时间段的含量,同时测定p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8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5±1)℃8h内,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时二者含量和pH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室温(25℃)下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8种临床常用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不同配伍时间,观察8种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其中7种配伍液,测定pH值并采用HPLC法测定头孢地嗪钠含量。结果室温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出现外观变化;与维生素K1、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胰岛素、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后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地嗪钠含量〉90%。结论室温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维生素K1、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胰岛素、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稳定,而与氨甲苯酸注射液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8.
阿洛西林钠与五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察在 2 5℃和 3 7℃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五种输液配伍 6h内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硫醇汞盐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 6h内阿洛西林钠的含量 ,同时观察外观并测pH值。结果 :在 2 5℃和 3 7℃ 6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 ,无颜色改变 ,pH值变化不大 ,在五种输液中 6h内阿洛西林钠的相对百分含量均 >98%。结论 :在 2 5℃和 3 7℃ 6h内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五种输液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新鱼腥草素钠(亚硫酸氢钠十二酰乙醛)注射液与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在常用输液中的药物配伍稳定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酸度计、注射剂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与3种抗菌药物配伍后温度在(25℃)条件下的外观、含量、pH、微粒的变化。结果:在室温(25℃),6h内各混合液均澄明,外观无颜色变化,pH无明显变化,含量大于90%。结论: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可以与3种抗菌药物配伍,但最好在2h内用完或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20.
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6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在配伍后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