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溶酶体及其类型: 溶酶体(Lysosome)又称溶质体或水解体,系含酸性水解酶和形态异质的一组膜绕性颗粒。de Duve等(1966)把溶酶体分成初生溶酶体(Primary 1ysosome)和次生溶酶体(Secondary 1ysosome)两大组。初生溶酶体就是由高尔基囊分离出的高尔基小胞,直径约为25-50mμ,没有  相似文献   

2.
概说溶酶体(Lysosome)是一种发现较晚的细胞器,它们在细胞内的存在,首先(1955)是用生物化学方法确定的,当时用分段离心法,从大鼠肝细胞匀浆中得到一种较轻的颗粒,其外包有膜,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这种颗粒即溶酶体,后来用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在知道溶酶体的功能不仅是细胞内的消化器,还和组织自溶,炎症以及许多疾病有关,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并且已经发表了许多专题讨论和专著,本文只是对溶酶体及其功能作一般介绍。  相似文献   

3.
溶酶体(Lysosome)是一种发现较晚的细胞器。50年代以前,在光学显微镜下它与线粒体等其它细胞器以及分泌颗粒不易区分,1955年De Duve及其同事用超速分段离心的方法,从大白鼠肝细胞匀浆中,得到一种不同予线粒体,而含有5种酸性水解酶(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糖核酸酶、组织蛋自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直径为0.4μ,其外有单位膜包围的颗粒。De Duve等把这种囊性颗粒称作溶酶体。1956年De Duve和Novikoff以及Holt等应用Gomori细胞化学改良方法描述了大鼠肝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和酸性磷酸酶的含量。由于研究技术的进步,近十几年来有关溶酶体研究的进展非常迅速。现在知道,溶酶体不仅是细胞内的消化器,还和组织自溶、炎症以及许多疾病有关.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鼠第2段近端肾小管溶酶体系统超微结构。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和芳香硫酸酯酶作了测定。结果显示:溶酶体系统由有衣小泡、致密体、多泡体、消化泡、自噬体和残体组成;定量测定表明:酸性磷酸酶高于芳香硫酸酯酶,并讨论了肾小管内溶酶体结构功能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丙种射线照后大鼠脾脏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别着重于溶酶体的活动情况及其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丙种射线照射导致脾脏巨噬细胞大规模地吞噬受损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于是在巨噬细胞内形成大量具有AcP酶活性并转化为异噬溶酶体(HPL)的异噬体。随后,部分大HPL出现绞窄,并分离形成许多小溶酶体。有部分大HPL进一步变扁平并伸出伪足样突起包围某些胞质区或细胞器(如小溶酶体)而形成自噬溶酶体。溶酶体的这些行为可能与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系统的调节或自我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鼠第2段近端肾小管溶酶体系统超微结构。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和芳香硫酸酯酶作了测定。结果显示:溶酶体系统由有衣小泡、致密体、多泡体、消化泡、自噬体和残体组成;定量测定表明:酸性磷酸酶高于芳香硫酸酯酶(P<0.05),并讨论了肾小管内溶酶体结构功能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溶酶体功能的研究已远远超过细胞生物学的范围,不仅实验生物学、实验医学,甚至临床医学中的许多问题均与溶酶体的功能密切相关。 1 溶酶体的概念溶酶体是由单层单位膜包着的含有高浓度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并具有潜在酶反应的一组细胞器的总称。1955年,Duve等人生化分析大鼠肝细胞匀浆的梯度超速离心后的各组分,首先发现溶酶体的存在。他们注意到除了位于微粒体的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及在线粒体中发现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外,还有第三类酶存在。这类酶均为水解酶。“为了实用起见,建议把这些颗粒称  相似文献   

8.
应用对硝基苯酚磷酸(p-NPP)做底物和柠檬酸铅做捕捉剂的孵育液,对大鼠肝细胞溶酶体膜H+-ATP酶进行了组织细胞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标准孵育液孵育肝组织切片时,酶的活性反应产物主要见于肝细胞内的溶酶体膜和基质中;当加入酸性磷酸酶的抑制剂氟化钠(NaF)时,溶酶体基质中的反应被抑制,而溶酶体膜上的反应仍保留;当加入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EM)时,溶酶体膜上的反应产物被抑制,而基质内的反应仍存在;当同时加入NaF和NEM,或标准孵育液中不加底物p-NPP时,溶酶体膜和基质内的反应均被抑制.阳性结果提示溶酶体膜上p-NPP酶的活性可代表H+-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溶酶体膜上H+-ATP酶是由Mg~(2+),K+激活,被NEM抑制的,不同于线粒体F_0F_1-ATP酶的一种H+-ATP酶.  相似文献   

9.
用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 ase)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在半簿切片(semithin sections)上观察到NIH小鼠肝细胞中含有AcP ase反应阳性的线状溶酶体和圆形或卵圆形溶酶体。前者可分为线状和膨大两部分。线状部分又可分支形成网络并与某些圆形或卵圆形溶酶体相连。结果表明该类细胞的细胞质可能存在着“溶酶体三维结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日本血吸虫尾蚴体部和尾部肌肉组织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分布。体部肌肉的超微结构为无纹肌,而尾部肌肉有如下特征:(1)肌原纤维具有横带;(2)线粒体大而多;(3)肌浆网位于致密体之间和 (4)未见糖原,可见溶酶体。形态的差异决定其生理机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常称质膜)。真核细胞除质膜外还存在着细胞内膜系统构成的各种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酶体和核膜等,这些膜结构(包括质膜)统称为生物膜。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内质网、核膜,唯一的膜结构是质  相似文献   

12.
溶酶体的完整性对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非常重要.溶酶体降解含铁的物质会使其内存在大量低质量铁.这些铁主要以还原型Fe(Ⅱ)形式存在并能诱导芬顿反应的发生,导致溶酶体膜完整性破坏.溶酶体膜透性增加会使一系列水解酶和还原铁进入胞浆进而诱导细胞损伤或死亡.此外,自噬在溶酶体铁代谢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溶酶体铁处理的异常在一系列肾脏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巨自噬(以下简称“自噬”)需要形成隔离膜,延伸并吞噬部分细胞质或者细胞器,随后闭合形成自噬体,成熟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降解其内容物[1]。许多自噬相关蛋白参与介导自噬所需的自噬体的生物发生[1]。在这些蛋白中,ATG16L1作为ATG12-ATG5/ATG16L1复合物的亚基存在,并且在自噬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将ATG12-ATG5定位到PAS,  相似文献   

14.
内体-溶酶体系统通过内吞作用介导蛋白质降解。神经元内体-溶酶体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引起的货物蛋白转运途径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 AD风险基因及其变异与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过程有关, 内体-溶酶体系统在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相关AD风险基因在内体-溶酶体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导致AD细胞功能障碍进行综述, 为后续AD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7,(3):361-364
<正>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将受损细胞器及衰老的生物大分子(如变性的蛋白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以胞质内出现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过程,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1]。目前认为自噬在应激防御、维持细胞的自稳态、促进细胞的存活、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作用。在细胞内,细胞自噬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共性是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的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自噬与创面的愈合、修复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自  相似文献   

16.
受体介导内吞引起的巨噬细胞溶酶体碱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3种配体引起的巨噬细胞溶酶体PH值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配体加入后溶酶体pH很快上升,5min左右达到峰值。提示受体介导内吞引起的溶酶体PH的上升,不是由于溶酶体体体积增加引地卢的,而是由于内吞体酸化引细胞内外离子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汁郁积(简称肝内胆郁)是因胆汁排泌器官功能失调,使胆流障碍所致的综合征。肝细胞内的胆汁排泌器官,是由毛细胆管、内网器(Golgi体)和溶酶体组成。胆红素从肝血窦壁的微突处被摄入肝细胞内,经微粒体的醛糖酸转移酶作用和醛糖酸相结合,变成水溶性物质,然后经溶酶体和内网器排泌入毛细胆管,再经细胆管、叶间小胆管及中隔胆管进入左右肝胆管,最后从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分类和病因一、急性肝内胆郁有胆郁型病毒性肝炎,药源性肝病,手术后肝内胆郁,妊娠胆郁,感染伴肝内胆郁。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家兔肺泡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DK组,n=6)给予四氧嘧啶(alloxen)150 mg.kg-1和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1,对照组(NS组,n=6)使用生理盐水,72 h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标本,做病理学检查,采用铅离子捕获法做常规超微结构、酸性磷酸酶(ACPase)细胞化学检查。结果:NS组血气分析正常;肺泡上皮细胞组织结构完整;溶酶体内ACPase活性表达,溶酶体结构完整。DK组体质量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达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标准;光镜可见肺泡内出血和肺泡隔的增厚、断裂;超微结构可见有肺泡上皮损伤、血管内有炎症细胞贴壁、肺泡内见炎症细胞等改变;肺泡上皮细胞内溶酶体形态不规则,细胞浆内有散在黑色酶颗粒,溶酶体数量增多。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引起肺上皮细胞组织结构损坏和细胞内溶酶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刀豆素A(ConA)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onA受体结合、内吞、转运及巨噬细胞自噬、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受体介导内吞与自噬体形成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ConA(ConA-HRP)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取出部分巨噬细胞,制备电镜标本,观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表明:ConA的内吞属于受体介导内吞;形成的内吞体有泡状、管状及双层膜的线状等形式;双层膜的线状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器,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后巨噬细胞凋亡。结论受体介导内吞和自噬同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用电镜及定量细胞化学技术证明糖原诱出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体积增大,皱折和伪足增多。细胞质中吞噬体和溶酶体增多。酸性磷酸酶(AcPase)、非特性酯酶(ANAE)、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增强,而5核苷酸酶(5Nase)活性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