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脓肿临床分析1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01/2011-06收治的183例肝脓肿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12例,女6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3岁.左肝脓肿65例,右肝脓肿110例,混合型脓肿8例.单腔脓肿152例,2个以上脓腔31例.脓腔最大139mm×115mm,最小17mm×16mm;合并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107例,感染性休克5例.好转治愈178例,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3例自动出院;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107例,穿刺次数1-7次.结论:肝脓肿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操作简便,效果好,可作为肝脓肿局部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术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传统方法之一,但其并发症和死亡率高达10—47%。我院五年来采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37例,治愈率达100%。介绍如下: 资料和方法细菌性30例,阿米巴性5例,混合性2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8例,肝左叶6例,全肝3例。单脓腔29例,多脓腔8例。脓腔最大直径16cm,最小4.5cm。放置单管引流33例,双管引流4例。排脓量最多者达4800ml。合并隔下脓肿或右侧脓胸5例。方法;术前测定凝血机能,B型超声定位后,选择脓肿距体表最近的部位作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和铺孔巾,在局麻下先用细针试穿,抽出脓液后换用直径为5mm的穿刺套  相似文献   

3.
1986-05/1994-07,我院采用经皮肤肝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3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回对象和方洁1.l对象本组男28例,女5例年龄18岁一67岁,平均42.6岁细菌性肝脓肿31例,阿米巴肝脓肿1例,混合性1例单个脓肿28例,多个脓肿5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6例,肝左叶7例2例有阿米巴痢疾史,回例查到阿米巴滋养体治疗前B超检测,脓腔最大为14cmXg.scm,最小3.scmX3.scm放置单管引流29例,双管引流4例排脓量最多者达1800mL、入院时17树体温在39t以上,28例白细胞>20X10’/L.胸透均有不同程度的右肋角变钝,5例伴胸腔积液回.2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30例肝脏肿病人行B超定位穿刺引流,同时脓腔内注射甲硝唑治疗,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3~72岁。其中细菌性肝脓肿18例,阿米巴肝脓肿12例;病变单发者28例,多发者2例;右肝叶20例,左肝叶10例。脓腔3cm×4cm~11cm×13cm,平均吸出脓液300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应用深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0例,治疗组17例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脓腔内置管冲洗引流,对照组13例应用深静脉穿刺针行脓肿穿刺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效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下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肝脓肿穿刺引流结合术后脓腔冲洗,是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2月 ,我们应用奈替米星治疗消化道感染 5 6例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16~ 74岁 ,平均41± 15岁。肠道系统感染 2 1例 ,肝脓肿 14例 ,细菌性痢疾 8例 ,急性肠炎 7例 ,伪膜性肠炎 4例 ,肛周化脓性炎症 2例。治疗方法 :轻中度感染用奈替米星 0 .2 g加 5 %葡萄糖液5 0 0 ml静滴 ,每天 1次 ;重度感染静滴奈替米星 0 .3~ 0 .4g/天。疗程为 3~ 2 8天。体质较差者配合支持疗法。肝脓肿配合穿刺引流 ,胆道系统感染均作十二指肠引流 ,肛周化脓炎症配合手术切开引流。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脓肿38例,2个以上多发脓肿4例。脓肿部位:肝右叶32例,左叶7例,左右肝叶3例。[结果]患者在置管后平均5 d体温恢复正常,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从置管到拔管时间为5~16 d,平均(9.6±2.3)d。42例患者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后痊愈41例,治愈率97.6%。[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忧点,是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74~1979年我科应用套管针(膀胱穿刺针)肝插管引流抽脓术配合抗感染和支持疗法共治疗肝脓肿31例,现报道如下。本组病例均有肝脓肿症状且经肝穿刺抽出脓液证实。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一般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基础上,用套管针行肝插管引流及反复抽脓加冲洗疗法。一、肝插管引流抽脓术1.适应证:较大型的肝脓肿需反复行肝穿刺抽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介入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方法 以我院超声科自 2015 年 9 月至2019 年 9 月采用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肝脓肿 49 例为研究对象,脓腔均经穿刺置管引流、并行脓腔冲洗、注药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抗感染治疗。 结果 本研究 49 例患者均穿刺成功。 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 均<0. 05)。 术后及出院时 49 例患者脓肿直径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 05);术后 25例患者体温 3 d 内恢复正常,16 例患者体温 3~ 7 d 内恢复正常,8 例患者体温超过 7 d 恢复正常。 患者均能较好耐受穿刺置管治疗,置管引流时间为 3~ 28 d,平均 13. 5 d,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胆漏、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且均无复发迹象。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已逐渐取代大剂量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且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在临床治疗肝脓肿方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置管引流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实施经皮肝穿刺浓重引流术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冲洗治疗后。有24例在第2~3天体温恢复正常,21例患者在2~3周后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已经完全消失。结论给予进行置管引流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39例肝脓肿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同时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39例患者40个病灶经穿刺置管引流,大多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例脓肿因接近肝表面,穿刺针无法避开膈肌,放弃穿刺引流。1例患者合并肺脓肿,全身炎症反应较明显,在肝脓肿引流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2周后体温及白细胞才接近正常。1例患者因脓肿较大,表浅,穿刺引流3天后仍高热、腹痛,存在腹膜炎表现,急查彩超及全腹CT提示肝脓肿破裂,转外科手术治疗。穿刺液培养发现23例细菌阳性,致病菌主要为格兰阴性杆菌17例(74.0%),格兰阳性球菌6例(26.0%),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大肠埃希菌5例、阴沟肠杆菌3例、屎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引流管的结构不合理,肝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后常出现引流管脱落、引流不畅、阻塞等现象。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我们根据临床体会设计了双腔肝脓肿引流管。试用36例肝脓肿患者,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4岁。患者表现为发热...  相似文献   

13.
自 198 6年以来 ,我院采用 B超普通探头引导下 PTCD穿刺针置管引流治疗膈顶部肝脓肿 30例 ,效果满意。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5岁~ 75岁。经 B超检查确定脓肿位置、数目和液腔的大小后 ,即行超声引导穿刺。局限肝右叶 2 6例 ,累及左右叶 4例 ;单发性 2 3例 ,多发性 7例。脓腔最小为 2 .5 cm× 3.1cm,最大为 10 cm× 8.5 cm。方法 :采用日立 SSD- 2 5 6 A及西门子 -小狮王 B型超声诊断仪 ,普通探头频率 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先以 B超做常规检查 ,超声对于局限性液性病变的诊断非常灵敏准确 ,然…  相似文献   

14.
王忠耀  刘希胜 《肝脏》2015,(1):60-62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MSCT)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临床、穿刺引流及脓液培养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总结MS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特点。结果 54例患者中,45例病灶位于肝右叶,9例病灶位于肝左叶。MS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灶,CT值约5~39Hu,MSCT增强扫描:42例病灶呈边缘环状强化,12例病灶表现为多房或蜂窝状征象,1例病灶内见气体。内科保守治疗14例,脓腔直径4.1±2.1cm,发热时间为16.6±3.3天,平均住院21.8±3.3天;穿刺引流37例,脓腔直径6.3±2.6cm,发热时间为11.3±2.7天,平均住院14.4±2.1天;外科切除治疗3例,平均脓腔直径6.2 cm,平均发热时间为8.5天,平均住院18.7天。三组数据比较提示:内科治疗组脓腔直径、发热时间较另外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穿刺引流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另外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三期扫描能详细的显示脓肿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根据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断。对脓腔较小者可以内科治疗;对脓腔较大、全身反应较重者建议进行穿刺引流治疗,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发热,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系统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3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2例肝脓肿患者经脓肿穿刺引流临床效果良好.1例眼内炎患者经左眼玻璃体切除、激光、硅油填充术治疗效果可.结论 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肺脓肿、肝脓肿、眼内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但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临床医生需提高重视,尤其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过去四十年中检查技术和抗生素治疗有所发展,过去对化脓性肝脓肿的处理多采用外科引流,但引流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很高。经皮穿刺吸引方法已被普遍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脓肿,但对化脓性肝脓肿则未被接受。作者等报道15例化脓性肝脓肿病人在超声下行穿刺吸引和抗生素治疗的结果。共15例病人,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1~76岁,平均47岁。10例为单发性肝脓肿(右叶9例,左叶1例)5例为多发性肝脓肿。形成脓肿的病因:外科手  相似文献   

17.
我科近期收治了2例肝脓肿患者。1例为女性患者。肝巨大脓肿穿刺引流液量大。10001500ml/d,引流物持续不断达6个月之久。另1例男性患者肝脓肿穿刺后引流出现血性物,继之失血性休克,经DSA栓塞等措施抢救无效死亡。就此2例罕见类型的肝脓肿作一报告,以助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阿米巴肝脓肿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8月收治阿米巴肝脓肿 74例 ,采用了非手术治疗、穿刺抽脓、经皮引流、手术引流等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其治疗情况作一分析。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74例中男 5 1例 ,女 2 3例。年龄 4岁~ 72岁。均结合临床表现 ,经B超、手术或经皮穿刺确诊 ,5例又经CT检查证实。脓肿最大 17cm× 14cm ,最小 4cm× 3cm ;直径 10cm以上者 2 4例。单发脓肿 6 7例 ,多发脓肿 7例。右叶 5 6例 ,且多位于右叶顶部 ,左叶 12例 ,左右肝 6例。伴右侧胸腔积液 10例 ,脓肿破裂引起腹膜炎 1例。病程最短 6d ,最长 …  相似文献   

19.
1995年以来 ,我院应用膀胱穿刺造瘘套管针代替 PTCD导管引流治疗腹腔内脓肿 47例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腹腔内脓肿 47例 ,男 19例 ,女 18例 ,年龄 9~ 6 7岁 ,平均 5 1岁。肝脓肿 2 4例 ,术后并发腹腔脓肿 14例 ,其它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脓肿 9例。多发脓肿 3例 ,最多 1例达 4处脓肿。 47例共穿刺置管 5 2条 ,其中置管 1条 44例 ,置管 2条 2例 ,置管 4条 1例。方法 :经 B超定位后 ,明确脓肿位置 ,并测量脓肿大小依此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和深度。随后在穿刺点施以局麻 ,试穿成功后 ,切开皮肤约 8m m,按预定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6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86.1%)、发热(86.1%)、肝肿大伴触痛(83.3%)和右肋间压痛(58.3%).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1.1%)、血沉增快(88.5%)等.92.6%的患者血阿米巴抗体阳性.超声检查示75%为单个脓肿、75%为右叶肝脓肿.所有患者均者用甲硝唑治疗,其中27例患者还同时进行肝脓肿穿刺引流.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97.2%.有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单用药物治疗对于小肝脓肿疗效好,如肝脓肿较大可同时行脓肿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