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常见的症侯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最近发表的功能性胃肠道紊乱的罗马Ⅱ分类体系是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Ⅱ分类体系标准,FD的诊断标准为在过去的12mo里,有顽固的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正中疼痛不适,这些症状至少持续12wk,但不一定连续(例如1wk内仅1d);通过内镜证实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症状;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排便缓解或同大便的频度或形状的变化有关。该标准还将FD存在的主要症状分为3种亚型: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以集中在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要症状;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以集中在上腹部的非疼痛性不适为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感、早饱、恶心;③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84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并据证化裁;对照组用复方阿嗪米特、莫沙必利、法莫替丁等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腹痛、餐后饱胀、腹胀、嗳气、胃部烧灼感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胃部烧灼感、嗳气、腹胀症状较对照组缓解明显(P<0.05).[结论]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FD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复方阿嗪米特、莫沙必利、法莫替丁等,但总体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普遍存在且多方面失调的一种疾病,其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3个方面.此文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异常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肠动力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年 9月~ 2 0 0 0年 9月笔者采用自拟方胃肠动力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并与吗丁啉对照组作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0 0例病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5 0例。治疗组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 4 5 .8± 8.1 )岁 ;病程 1个月~ 2 1年 ,平均 ( 5 .7± 6.2 )年。对照组中男 2 3例 ,女2 7例 ;平均年龄 ( 4 6.2± 7.8)岁 ;病程 1个月~ 2 0年 ,平均 ( 5 .6± 6.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1 .2 诊断标准 :1慢性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异常胃动力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罗马Ⅳ的标准,将FD实验组分成3个亚型,每组10例,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同步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胃电图、胃排空情况,并关注相关激素的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胃的蠕动周期、排空周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及幽门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14名正常人餐后胃收缩频率平均为3.15±0.02次/分,21例FD病人为3.18±0.02次/分(P值>0.05)。正常人及FD病人餐后各时间段平均胃排空时间无明显差异。正常组>10秒的胃排空周期百分率为53.3%,FD组为32.4%(P值<0.01)。餐后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百分率为71.0%,FD组为58.3%(P值<0.001)。21例病人中有5例表现有幽门关闭不全,占23.8%。14例正常人中无一例出现幽门关闭不全。结论幽门功能的损害和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障碍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雄  李健  陈秋夏  王秀玲 《胃肠病学》2006,11(2):107-108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可能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的:通过胃电图检查探讨FD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68例FD患者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榆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本组FD患者可分为胃电节律正常组(43.2%)、胃动过缓组(33.2%)、胃动过速组(6.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17.4%)。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者中,34.0%(54例)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结论:本组71.5%的FD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降导滞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D与祖国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病证相符合。近年来 ,我们以通降导滞法 ,应用中药组方治疗 FD,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为 1 998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消化专科门诊就诊及部分住院患者 ,共 2 32例。病例选择标准参照“罗马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 2 8例 ,其中男 61例 ,女 67例 ;年龄 1 8~ 72岁 ,平均47.5岁 ;病程 3个月~ 1 9年 ,平均 3.6年。对照组1 0 4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中药复方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方法]予大白鼠分别灌服调胃汤及其双倍剂量调胃汤、西沙必利溶液、蒸馏水,再灌服葡聚糖蓝2000,然后处死动物取胃肠,以分光光度计λ620nm测定胃内葡聚糖蓝2000残留量,并计算自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距离百分比为小肠推进比。FD患者9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予调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8例,子多潘立酮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调胃汤组胃内色素残留率小于空白组和西沙比利组(P〈0.01,〈0.05),平均小肠推进率大于对照组(P〈0.01),与西沙比利组相似(P〉0.05)。治疗组改善主要症状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总疗效作用相似(P〉0.05),但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汤有较好的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是治疗FD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瘀和胃口服液合健脾和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FD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化瘀和胃口服液合健脾和胃口服液组(治疗组)66例与莫沙比利片治疗组(对照组)66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8%、92.5%和30.3%、65.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瘀和胃口服液合健脾和胃口服液治疗FD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最常见的症状群,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瞭,治疗用药多而杂乱,疗效较难评价,然而,每年耗资甚大,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力.因此,本征的严重性,已开始引起我国消化系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中美合资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本刊一书(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Dyspepsia),汇集了国际上知名学者对本症的诊治经验,对提高我们对本病的认识甚有助益.本刊特组织人员参加翻译,后经编辑部审校删节,以专辑形式刊出,供读者参考,并向史克公司表示谢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方健脾和胃解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设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自拟健脾和胃解郁汤(党参、白术、茯苓、木香、枳壳、柴胡、莱菔子、山楂、麦芽、茵陈、黄芩、青皮、厚朴、白芍、甘草)为主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吗丁啉片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为71.0%,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健脾和胃解郁汤是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剂量替加色罗对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的d-FD患者,随机接受替加色罗3 mg每天2次(T组,43例)或莫沙必利5 mg每天2次(M组,43例)治疗。同时选择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15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评定症状严重度。计算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周患者的总体FD症状、饱胀、早饱、嗳气、恶心等症状积分;并随机分别从各组中选择1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行钡条胃排空试验及饱餐试验。结果与基线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及2周时各项症状积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治疗2周时,T组患者的FD总体症状感觉积分下降值(22.9±10.0)和治疗有效率(62.8%)与M组(分别为18.7±10.4和5.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5);T组早饱症状积分下降值(24.0±12.4)和治疗有效率(76.7%)均高于M组(分别为9.6±8.1和16.3%,P值均<0.01)。饱胀、嗳气及恶心的治疗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钡条数在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正常对照组(P<O.01),治疗后两组均明显增多(P值均<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进餐最大耐受容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进餐量最大耐受容量均明显增多(P<0.05);T组治疗后的进餐最大耐受容量及治疗后进餐量增加值均显著高于M组(P<0.01)。结论替加色罗治疗d-FD有效,对改善早饱症状及增加试餐进餐量优于莫沙必利。  相似文献   

15.
本指南在美国胃肠病学学院及其实践资料委员会支持下制定。  相似文献   

16.
对38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疏肝健脾基本方加减治疗(中药组),并以西药组(31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在自、他觉症状的改善、远、近期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以中药组为优。其机理与疏肝健脾类中药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具双向调节作用、能消除消化道局部炎症、促进胃排空、抑制胆汁返流、清除幽门螺旋菌等有关.视健脾守方治疗等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根据罗马Ⅱ体系标准,FD的诊断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持续性或反复性以上腹部为中心的疼痛或不适;②经内镜等常规检查排除与症状有关的器质性疾病;③症状与排便和(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④上述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FD按临床表现分为3种亚型。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以上腹部疼痛为主;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以上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肠动力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不清 ,但其的大多数症状发生在进餐 2h后 ,即胃肠道的消化间期。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由于胃肠蠕动呈周期性改变 ,也称消化间期运动周期 (IDMC) ,IDMC分为Ⅰ、Ⅱ、Ⅲ 3期 ,其中胃窦部IDMCⅢ期即移行性肌电复合波 (MMC)的作用最重要 ,它可诱发胃强烈收缩 ,排除胃内不易消化的食物颗粒。MMC的产生是由呈周期性改变的胃动素大量释放入血而引起的[1] ,所以检测FD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以及通过监测胃窦十二指肠动力 ,观察MMC是否缺失及胃窦部MMC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及普瑞博思在此中的作用,本文对20例CRF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胃排空测定,并对20例胃固体排空延迟的CRF患者给予普瑞博思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显示:CRF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较正常组明显延迟(P<0.01),胃排空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经普瑞博思治疗后,胃肠道症状及胃排空功能明显改善.说明:胃排空功能延迟可能是CRF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可能病因之一,普瑞博思对其症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38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疏肝健脾基本方加减治疗(中药组)并以西药组(31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在自、他觉症状的改善,远、远期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以中药组为优。其 与疏肝健脾类中药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具双向调节作用,能消除消化道局部炎症、促进胃排空、抑制胆汁返流、清除幽门螺旋菌等有关。重视健脾守方治疗等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