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限  高夕雷  孙文  吴凤会  钱雷 《海南医学》2012,23(21):11-13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经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双剂量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产生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20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出生后联合接种10mg乙肝疫苗(0、1、6个月)和双剂量200IU HBIG(0、2周),出生后第7个月检测婴儿血液HBsAg和抗HBs浓度。结果 2.8%的婴儿(9/320)乙肝免疫预防失败(HBsAg阳性),2.5%的婴儿(8/320)呈免疫应答无反应(抗HBs浓度<10IU/L),94.7%的婴儿(303/320)免疫应答有反应(抗HBs≥10IU/L)。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免疫接种失败率分别为0%和5.17%(P<0.05),HBV DNA阴性和HBV DNA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免疫接种失败率分别为0%和4.41%(P<0.05),但母亲HBeAg和HBV DNA阳性与婴儿对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不相关(P>0.05)。结论通过联合乙肝疫苗和双剂量200IUHBIG接种,绝大多数婴儿(94.7%)在出生后第7个月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母亲HBeAg和HBV DNA可影响婴儿的乙肝免疫预防失败率,但与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无反应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婴儿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其母亲HBeAg的关系,以及HBeAg在婴儿体内的清除情况。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妇女中,随机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1例,剔除其中3例发生宫内感染者。98例母亲中HBsAg单一阳性者27例,HBsAg及HBeAg阳性者71例。对应的婴儿98例,婴儿出生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HBsAg均为阴性。观察婴儿HBeAg与母亲HBeAg的关系及清除情况。结果:HBsAg及HBeAg均阳性71例孕妇所生婴儿中65例HBeAg阳性,HBeAg阴性孕妇所生婴儿HBeAg均阴性。HBeAg阳性婴儿出生时的HBeAg平均值为126.78 S/co,1月龄的HBeAg平均值为14.93 S/co,较出生时下降88.22%;2月龄时HBeAg平均值为3.80 S/co,较1月龄时下降74.55%,较出生时下降97.00%;7月龄时HBeAg平均值为0.59S/co,达到阴性水平,转阴率为90.77%(59/65)。出生时HBeAg阳性婴儿的HBeAg平均值与其母亲HBeAg平均值呈正相关(r=0.512,F=34.07,P=0.000)。结论:婴儿出生时HBeAg值与母亲产前HBeAg值呈正相关,考虑为母源性;婴儿体内的母源性HBeAg能够迅速清除,婴儿出生1个月内清除速率快,7月龄时母源性HBeAg基本清除。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980年80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后6个月HBsAg阳性率为45%。其中HBeAg阳性母亲40名,婴儿出生后6个月HBsAg阳性率达75%,并演变为慢性HBsAg携带者,2年和3年后分别为94.4和75%。自1982年分别应用乙肝疫苗或加HBIG及乙肝免疫血清,共免疫110名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婴儿,观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118例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9例。分别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和12月龄时HBsAg和抗-HBs水平,比较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7%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随访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3.4%和1.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无/弱应答率高于20μg组婴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vs 33.9%,P<0.05)。结论 2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建议接种20μg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5.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乙肝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禤春玲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2):163-164,166
对208例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HBVac)、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HBVac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单用HBVac、1剂HBIG+HBVac、2剂HBIG+HBVac婴儿12月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2.9%、80.0%、85.7%.(x2=8.32 P<0.05),24月时分别为69.8%、77.1%、81.0%(x2=2.31,P>0.05);HBsAg阳性率12月和24月时相同,各组分别为20.8%、14.3%、9.5%。应用1剂、2剂HBIG,12月时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3.06,P>0.05;x2=2.08 P>0.05)。母亲HBsAg单阳性,HBsAg、HBeAg双阳性的婴儿HBV感染率分别为6.7%、40%(x2=18.30 P<0.05)。提示: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联合免疫效果优于单独免疫;宫内感染是乙肝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赞 《黑龙江医学》2005,29(3):171-172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她们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 ,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在道里区的 4家产科单位选择 2 0 0 1- 0 1- 0 1~ 2 0 0 3- 0 6 - 30期间 ,由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 15 8名新生儿按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 3组 ,于婴儿 12个月龄时 ,采血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  3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2 6 32 %、11 4 8%和 10 % ,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两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 (P <0 0 5 )。 3组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74 14 %、81 97%和 75 % ,各组间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但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哪种方法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孕妇之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193例,出生时留脐血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出生后12h内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200 IU,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按0、1、6方案注射.12月龄时检测静脉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 脐血HBsAg和/或HBeAg的阳性率:在孕妇HBsAg及HBeAg均阳性时为68.42%;孕妇HBsAg单阳性并HBV-DNA阳性时为14.29%;孕妇HBsAg单阳性并HBV-DNA阴性时为5.36%.12月龄时97.41%血清抗HBs阳性,2.07% HBsAg及HBeAg阳性;1例所有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结论 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孕妇之新生儿,通过采用HBIG加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使97.41%的新生儿获得保护性抗体,2.59% 新生儿免疫失败.免疫失败者其母亲均为HBsAg及HBeAg双阳性.  相似文献   

8.
对42例HBsAg 阳性产妇的婴儿用国产乙肝血源疫苗按0、1、6月注射。每次20μg,在6月龄时的结果:20例HBeAg和HBV—D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受免疫注射后,11例免疫失败(55%),9例HBeAg阳性、HBV—DNA阴性母亲所生婴儿仅1例免疫失败(11.2%),p<0.001。2例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保护均告失败,11例HBsAg阳性,HBeAg及HBV—DNA均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免疫保护均成功。4例婴儿出生时矢状窦血HBV—DNA阳性,而HBsAg、HBeAg、抗—HBcIgM均阴性,提示HBV母婴传播,也可发生于分娩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BH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区6305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3.60%(227/6305)。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0.97%(93/227)。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的49例婴儿作预防注射,12个月后,受试者抗-HBs阳性率为76.67%(23/30),18个月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21/22),HBsAg均为阴性(0/49)。63例婴儿单用HBIG,12个月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88%(2/34)和85.29%(29/34),而对照组观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60%(15/25),说明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1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70%、2.22%和26.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8.26%、73.33%和6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阻断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  相似文献   

13.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上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4.
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智超  刘伟芳  张文增  唐莹 《北京医学》2013,35(12):999-1002
目的评价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母亲为HBsAg阴性的婴儿(普通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血清学资料。结果224例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中,HBsAg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2.2%;HBsAb阳性者204例。219例HBsAg阴性婴儿和165例普通婴儿的HBsAb阳性率分别为93.2%和99.4%。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者、母亲单阳性者(HBsAg阳性)及母亲HBsAg阳性、HBeAg不详者,3组的免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sAg阳性婴儿免疫效果比普通婴儿差(P〈0.01)。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接种10μg剂量进口疫苗和10μg剂量“搭配接种方案”的免疫效果均优于5μg国产疫苗(P〈0.05)。母亲HBsAg阳性是阻碍婴儿HBsAb产生的影响因素(OR=0.086,P=0.035)。结论顺义区现行乙肝免疫策略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免疫效果较理想,但较普通婴儿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76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进行HBV标志检测。母血HBeAg和PHSA-R阳性率分别为48.9%和52.9%。婴儿脐血HBsAg阳性率9.8%(27/276)。对276例新生儿按0、1、3、6月程序,每次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0μg进行阻断研究。生后9月龄,脐血HBsAg阴性组212例抗-HBs阳转率86.8%,随访24月龄时抗-HBs阳性率91.4%。脐血HBsAg阳性组27例抗HBs阳转率51.9%,9例HBsAg持续阳性。母血HBV标志和婴儿性别对疫苗阻断效果无明显影响。抗-HBs阳转组婴儿血清PHSA-R和HBV-DNA检测均阴性。表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340名孕妇产前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7.7%、4.7%、6.2%、2.9%、4.7%。25名HBsAg阳性产妇的婴儿中,7例HBsAg阳性(29.6%)。三大抗原系统阴性的婴儿无一例HBsAg阳性,13例e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5例HBs阳性,12例e抗原阴性、HBsAg阳性产妇之婴儿,2名HBsAg阳性。430份脐血,HBsAg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省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和机械抽样方法,调查12~24月龄儿童及其母亲和小学一年级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史,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3ml,同时采集12~24月龄儿童母亲血5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HBsAg携带状况和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全省抽查12-36月龄儿童666名,一年级新生528名,母亲50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1.59%、41.48%;及时接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21%,不及时接种者为7.12%;及时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12~36月龄为0.49%,一年级新生为3.2.%;HBsAg携带率全程接种儿童为2.35%,未接种儿童为11.67%;母亲中HBsAg、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HBsAg携带率最高,为13.79%,HBsAg单阳性所生儿童为1.52%,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为0.24%,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6.76,P0.01);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4.16%,母亲HBsAg单阳性者阻断率为98.32%,HBsAg、HBeAg双阳性者阻断率为84.68%。12-36月龄儿童中携带HBsAg的均为母亲双阳或单阳者,6名携带HBsAg儿童及时接种率仅为16.67%。结论海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对母亲HBsAg阳性,特别是双阳性母亲所生携带HBsAg儿童,虽不能排除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但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婴儿联合免疫应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及分娩HBeAg阳性孕妇及所生婴儿128对作为研究组,HBeAg阴性孕妇及所生婴儿88对为对照组,两组婴儿在出生即刻及15 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U,并按常规0?1?6月龄方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所有婴儿于出生后未免疫预防前及1?7?12月龄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观察婴儿血清HBeAg情况?联合免疫失败率及免疫应答反应?结果:① HBeAg阳性孕妇的婴儿出生时HBeAg阳性率95.31%;HBeAg阴性孕妇的婴儿出生时HBeAg均为阴性?②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的婴儿进行联合免疫接种后在7月龄时免疫失败率分别为6.25%?0%(P < 0.01)?③HBeAg阳性孕妇免疫失败8例婴儿出生直至12月龄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均阴性,12月龄时HBeAg明显高于出生时?④ HBeAg阳性孕妇非免疫失败婴儿12月龄HBeAg均转阴;7?12月龄时婴儿HBsAb滴度分别为(717.38 ± 338.43) mU/ml?(476.46 ± 322.27) mU/ml,与HBeAg阴性母亲的婴儿7?12月龄时HBsAb滴度(747.26 ± 343.23) mU/ml?(532.31 ± 341.61) m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母亲HBeAg阳性是联合免疫失败的高危因素,婴儿体内母源性HBeAg不影响婴儿免疫应答中HBsAb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马磊  何卫  刘涛  徐朝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69-169,17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母婴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99例,分为A、B两组进行效果观察,A组126例,24 h内及时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B组173例,在24 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时,同时接种100 UI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所有婴儿按0、1、6个月完成全程免疫后,7~12个月做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A组126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34例,保护率26.98%;B组173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108例,保护率62.43%,统计学分析比较,P〈0.01,二者差异显著,B组保护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优于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者。  相似文献   

20.
HBV携带产妇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76例HBsAg阳性孕产妇血清、乳汁及其分娩的276例婴儿静脉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和婴儿的外周血以及产妇乳汁的HBV-DNA滴度,比较母亲血清HBV-M状态与母亲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的关系;选取其中71例母亲乳汁HBsAg阳性,婴儿出生时HBsAg阴性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婴儿HBV感染率.结果 母亲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时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7.5%和8.8%,母亲血清HBsAg单阳性时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4.0%和2.O%,两组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34例母乳喂养组婴儿有2例感染了HBV,感染率为5.9%;37例人工喂养组婴儿有3例感染了HBV,感染率为8.1%,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婴儿感染HBV可能与喂养方式无关,在婴儿采取适当的免疫措施后,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