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探索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9年1月-2010年6月入院患者(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前瞻性干预ICU 2010年7月-2011年12月入院的患者(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通过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比较两组优势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分离病原菌201株,干预组196株,两组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对照组67.6%、干预组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干预组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5.3%、11.7%,较对照组的20.9%、14.9%呈明显下降;干预组肠杆菌科菌和非发酵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30.0%,较对照组>40.0%有显著下降;两组筛选出9种优势菌株的耐药率大多与AUD呈正相关关系,对照组有鲍氏不动杆菌(P<0.01)、溶血葡萄球菌(P<0.05)两组呈显著正相关;干预组有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 细菌耐药性与AUD有关,降低AUD,能有效扼制细菌耐性的增长,是控制细菌耐药切实可行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1995~1996年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1996两年间我院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两年度中引起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而细菌耐药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后,认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受经济因素干扰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
目的研究ICU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与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为ICU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分析2010年7月-2014年6月ICU检出前5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和前5位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变化,并对这两部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年ICU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0.2%、52.5%、45.9%、53.1%、58.9%和74.2%、76.3%、71.1%、84.1%、90.0%,两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与使用强度正相关(r=0.900、P<0.05和r=0.900、P<0.05);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3.3%、80.3%、58.2%、70.6%、82.1%和79.3%、70.3%、39.4%、69.9%、80.6%,两者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使用强度正相关(r=1.000、P<0.05和r=0.900、P<0.05)。结论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与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性有关,ICU需要对抗菌药物加强管理,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性变迁趋势,分析细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量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统计2008-2010年住院部各类抗菌药物和常用品种的使用强度(AUD)并排序,同时统计多药耐药菌株分离率及主要强势病原菌耐药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AUD 2009年比2008年下降12.6%,与2010年基本持平;三代头孢AUD 2010年比2009年增长13.4%,其3年均值占总AUD均值31.5%;使用强度前3位一直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耐药菌株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强势病原菌耐药率2009年比2008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随各抗菌药物AUD变化有所升降。结论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密切相关,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监管,以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5.
1995—1996年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药药物使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5-1996两年间我院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年度中引起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而细菌耐药性滑有显著性的变化,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后,认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受经济因素干扰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主要流行菌株的变迁及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强度、主要流行菌株的检出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试验操作与结果判读按CLSI标准进行,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2011年的63种下降至2012年的48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从2011年的72.26下降至55.92;主要流行菌株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从21.76%降至18.55%,提示二重感染明显减少;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略有下降,总耐药率分别从67.39%、87.01%降至66.47%、82.1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有所上升,从69.57%升至75.85%;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显著下降,分别从38.10%、47.93%降至31.74%、41.28%。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弱,可以延缓病原菌耐药的发展,并可恢复部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5113株,革兰阳性菌占17.7%,革兰阴性菌占8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分别占该菌种的21.3%、33.8%、17.7%、1.0%;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DDDs排序一直保持在前2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DDDs排序逐渐后退直至停用,氨曲南DDDs每季度逐渐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DDDs后3个季度平均比第一季度下降73.6%;头孢噻肟DDDs第四季度比前3个季度平均下降86.4%;全年米诺环素DDDs最低,为28个治疗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日均费用最高,为798.0元/d.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氨曲南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各种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对医院内细菌的耐药率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5)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泰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017年住院患者常用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同期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5年期间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2 521株,检出量逐年上升,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总体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钠的耐药率与其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894,P=0.041),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其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914,P=0.03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与其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900,P=0.037)。同时,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894,P=0.041);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900,P=0.03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复合制剂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914,P=0.030)。结论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复合制剂的使用强度与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使用时应综合考虑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的相关性,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慎重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粱群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13):15-16
目的探讨我院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1850株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及相关仪器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表面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0.49%、16.54%、7.14%及5.57%。此外,上述常用病原菌对我院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详细、全面分析,有利于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形势不断加剧,细菌耐药性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不同抗菌药物如何发挥抗菌作用,以及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等方式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策略,以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降低细菌产生耐药的概率,同时提高抗菌效力。本文从协同抗菌机制出发,对不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作用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抗菌肽与传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效果,以及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推动抗菌肽等新型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创新,抑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耐药性变化及相应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和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敏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按季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8株,占21.3%;阳性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195株占60.9%,其次是脓液56株占17.5%;4个季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均>90.0%;对红霉素耐药率>50.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48.7%57.3%;全年发现1株耐替考拉宁菌株;未发现耐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菌株;15种抗菌药物中各季度DDDs排序一直在前5位的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注射用磷霉素、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结论 MRSA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检出率相对较低,要继续加强耐药性监测;可将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作为保护性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初步探索目前医院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院2000年1-12月的G^-医院感染菌药敏试验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9.15%、92.70%、45.32%、32.08%及20.64%,5种细菌对头孢呋肟的耐药性最高。结论:细菌呈高耐药的抗生素品种与同期临床应用最较大的品种基本一致。临床应用抗生素不合理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对抗菌药物用量和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前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DDs值变化,统计分析其中主要病原菌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DDs值有了明显的下降,头孢吡肟DDDs值由8472降至478,帕尼培南DDDs由838降至264,亚胺培南DDDs值由753降至374,替考拉宁DDDs值593降至30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由69.0%降为58.3%、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由29.5%降为10.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由17.5%降为10.5%;MRSA检出率由70.3%降为60.5%,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由69.0%降为59.2%.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菌耐药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病区近期细菌感染流行状况及药敏结果,分析可能产生的耐药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01/2008-12期间108例烧伤患者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离的16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123株,占72.78%,革兰阳性(G+)球菌46株,占27.2%。主要菌种有:鲍曼不动杆菌48株(28.4%),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22.48%),大肠埃希菌17株(10.6%),铜绿假单胞菌16株(9.47%),肺炎克雷伯菌14株(8.28%),阴沟肠杆菌12株(7.1%)等,其中耐甲氯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6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8.42%。结论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需不断检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菌素,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6.
医院细菌耐药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1998年两年间我院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仍是引发感染的主要细菌;与1997年相比,1998年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细菌和克雷伯菌的平均耐药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克雷伯菌,平均耐药率增加1.4倍;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交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总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 医院感染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问题不容忽视,如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 相似文献
17.
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及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目的 连续对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了解细菌分布及变迁,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对1992~2001年从临床标本分离7386株细菌统计及对常见细菌耐药率分析。结果 历年分离细菌中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0.21%),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近3年克雷伯菌属分离率明显增加。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革兰阳性球菌的38.32%。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抱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60%;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初期使用低耐药率分别增高到2001年的44.9%、83.6%、47.6%;近年来,大肠埃希菌对氟喳诺酮类耐药率为50%~60%;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2001年的统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已达80.5%~82.4%;对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是72.0%。结论 临床医师要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掌握细菌变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动向,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的量化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呼吸病区细菌耐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方法,阐明呼吸病区抗菌药物DDDs与病原菌耐药水平的量化关系。结果 2004~2009年11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变化不一,青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使用频度总体是下降的;从产ESBL克雷伯氏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数据可以看到,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这六年总体来说是随着时间而下降。产ESBL克雷伯氏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对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其实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有相关性关系,同时革兰氏阴性菌ESBL(+)的发生率是与第三代头孢类的使用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依据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医院2008年临床标本培养的3532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30.52%,非发酵糖菌占25.42%,革兰阳性球菌占24.32%,真菌占15.37%;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占71.53%,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占66.0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57.05%。结论细菌耐药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问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流行特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远超过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人类将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把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挑战.本综述对临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现状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抗菌药物使用的量效关系作简要介绍,现报道如下.
1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自19世纪40年代青霉素大量应用于临床以来,抗菌药物治疗已成为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干预措施.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人类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迅速发展,下面简要介绍临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