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与早期宫颈癌的病死率显著相关,近年来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与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充分认识LVSI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总结早期宫颈癌LVSI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相关文献,大多数文献表明早期宫颈癌LVSI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目前需探讨早期宫颈癌细化后的LVS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并将有显著意义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是否可以从新辅助化疗中降低其阳性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首位,淋巴转移是其最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是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通过对前哨淋巴结多种方法的识别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进而判断淋巴转移情况,为早期宫颈癌的治疗、预后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首位,淋巴转移是其最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是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通过对前哨淋巴结多种方法的识别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进而判断淋巴转移情况,为早期宫颈癌的治疗、预后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淋巴结微转移(LNmM)(〈2mm)的临床意义还有争议。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在早期宫颈癌的发生率为43%,但预后意义及其与LNmM的关系未明。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评估LVSI和LNmM是否可预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联蛋白A9(S100A9)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在子宫颈癌及其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9例子宫颈癌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LNM)灶及灶旁淋巴结和盆腔阴性淋巴结组织中S100A9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LNM组(33例)和无淋巴结转移(NLNM)组(66例),分析S100A9和Vimentin表达与子宫颈癌LNM、转移前生态位的关系。结果:(1)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淋巴结组织主要表达于细胞膜;(2)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7/99)、29.3%(29/99)。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表达的阳性率均与LNM有关(P<0.05);(3)S100A9在LNM组子宫颈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和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S100A9在淋巴结中表达的阳性率:LNM组灶旁淋巴结(70.0%)>LNM组阴性淋巴结(37.3%)≈NLNM组阴性淋巴结(27.0%);Vimentin在淋巴结中表达的阳性率:LNM组灶旁淋巴结(75.0%)≈LNM组阴性淋巴结(72.3%)>NLNM组阴性淋巴结(43.7%);(5)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和LNM灶中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P<0.05);(6)S100A9和Vimentin在子宫颈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关系(P>0.05),但S100A9(r=0.555,P<0.001)和Vimentin(r=0.227,P=0.02)表达强度随LNM数目增加而增加。结论:S100A9和Vimentin表达与子宫颈癌LNM相关,S100A9可能参与LNM、转移前生态位等过程,其机制可能涉及到上皮间质转化,S100A9和Vimentin有望作为评估子宫颈癌LNM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肿瘤细胞转移的最早特征,宫颈癌患者局部淋巴结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决定着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然而对患者盆腔所有淋巴结进行评估是一件十分繁杂的事情,前哨淋巴结(SLN)能反映整个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其研究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常用的淋巴结识别方法有染料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及联合法。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法(如:免疫组化法、连续切片法、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及淋巴结HPV检测法等)能提高SLN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A~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7例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共取518枚淋巴结,共490枚经组织学证实无转移。对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 27例490枚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5例患者5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18.5%(5/27),淋巴结总阳性率1.02%(5/490)。在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08)和1.5%(2/132)。所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小于20枚与大于20枚两组间微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随着切除淋巴结数目的增多,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IGF-IR在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瑶  娄阁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03-105,I0001
目的:研究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IR)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IR在46例宫颈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和2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IR蛋白表达率为45.7%(21/46),转移淋巴结组织中阳性率为45.5%(10/22),分别高于良性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中IGF-IR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原发灶中的表达(x~2=5.497,P=0.019)。结论:宫颈癌广泛存在IGF- IR蛋白过表达,检测IGF-IR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并可能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几年发现的VEGF家族的新成员,主要通过与其受体VEGFR-3(Flt4)和VEGFR-2(Flk1)结合,促进淋巴管、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细胞转移.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中其表达显著增强,且与宫颈癌的侵袭表型、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VEGF-C的发现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宫旁浸润、手术切缘阳性和淋巴转移等.淋巴转移是宫颈癌的重要扩散方式,与肿瘤的复发和预后有着密切联系.盆腔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患者,单纯手术或单纯放射治疗常难以达到根治效果,复发率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尽管宫颈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不包括淋巴结状态,但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可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并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鉴于淋巴转移在宫颈癌治疗与预后中的重要作用,现就两者的关系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几年发现的VEGF家族的新成员,主要通过与其受体VEGFR-3(Flt4)和VEGFR-2(FIkI)结合,促进淋巴管、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细胞转移。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中其表达显著增强,且与宫颈癌的侵袭表型、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VEGF-C的发现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结转移与否是判断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依据。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因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而不能从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受益。若通过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来准确评估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则可以用SLN活检技术替代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减少手术并发症。虽然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该项技术未能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CNP)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契机。CNP具有淋巴系统趋向性和吸附抗癌药物等特点,能在淋巴管、淋巴结高密度且长时间聚集,有利于指导恶性肿瘤的淋巴结清除及淋巴化疗。综述运用CNP混悬液在术前标记早期宫颈癌SLN的可行性,使SLN活检技术替代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妇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前放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和放疗是子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晚期即预后不良型巨块状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可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65例早期宫颈癌耐药基因产物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有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宫颈癌中P-gp TopoⅡ、GST-π、TS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常见,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明显影响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评估的金标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综合分析近年关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文献,发现其仍存不同方面的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宫颈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宫颈上皮相比,宫颈癌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TA1阳性细胞数量及染色强度均明显增高.正常宫颈中MTA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TA1出现了细胞核、细胞浆、细胞膜的多种形式的蛋白定位.宫颈癌中MTA1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及脉管浸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未发现MTA1是宫颈癌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MTA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为全球妇女第二大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其显著的预后影响因素[1].早期官颈癌的浸润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过程,包括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酶解和运动等,涉及到多种转移相关因子,如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D44 v6)、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7、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S100钙离子结合蛋白4(S100A4)等,这些因子在早期宫颈鳞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为探讨这些因子是否协同作用导致了早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本研究将探讨Ⅰ b~Ⅱa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和生物学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以往宫颈癌采用临床分期,2018年FIGO发布了全新的宫颈癌分期标准,首次将淋巴转移纳入分期,而且其诊断既可通过影像学也可依据手术病理。有关临床早期患者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以及是否改善预后,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影像或手术方式确诊淋巴转移的优劣以及淋巴结手术分期对预后的价值等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汇总分析相关文献,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对淋巴转移情况作出较好的预测.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为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淋巴清扫术提供依据.前哨淋巴结可采用淋巴绘图方法识别,观察其分布.这一新技术包括肿瘤的"超分期"、多步分层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使淋巴转移的检测更为准确,阳性率更高.前哨淋巴结预测淋巴转移的准确性和切除疗效还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