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贫血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性贫血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铁摄入不足或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贫血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性格及免疫功能等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解濮阳市幼儿的贫血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笔者对濮阳市城区2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调查和营养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对策,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8所小学7~11岁肥胖学生40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4所学校的肥胖学生278人为干预组,另4所学校的127名肥胖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干预学校的学生进行2a的干预和追踪研究,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关于肥胖和合理营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率比对照学校高,肥胖儿童的BMI有下降趋势。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肥胖儿童有一定预防和控制作用,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防治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5所幼儿园,3所为干预幼儿园,2所作为对照幼儿园。以干预园保健医、教师、保育员、厨师、幼儿及其家长为干预对象,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改变其行为,达到防治儿童肥胖的目的。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随访1年后,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入组时体质量正常的儿童转为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不会影响儿童身高的生长,但可有效降低正常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了解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的各项体检指标干预前后变化,为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海淀区216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适宜的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医务及家长监督、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下降,13.4%的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3,P<0.01).儿童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改善明显,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多项指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适宜的运动方式,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肥胖有效、方便、无副作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了解学龄前儿童膳食中营养素摄入状况,探讨钙摄入量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在武汉市中心城区三餐制示范性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6所幼儿园儿童5 664名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前3个月的膳食钙摄入量及其他重要营养素摄人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分析钙摄入量与身高、体重五级评价分布关系;采用前瞻性调查分析方法将其中4所低钙摄入量幼儿园分为实验组(113人)和对照组(121人),干预研究1 a后,比较两组膳食中钙摄人量水平以及儿童身高、体重年增长平均值.结果 16所幼儿园横断面现场调查表明,按照我国制定的推荐摄入量RNI标准,幼儿膳食中蛋白质、能量、铁、锌摄入量符合标准,钙摄入量较低(41.9%~81.0%);膳食中钙摄人量占RNI比例<50%组与≥80%组中儿童身高五级评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平均身高增长值分别为(7.25±0.96),(5.69±0.8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钙摄入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膳食中长期严重缺钙可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并使身高生长速率减缓.幼儿园儿童膳食中钙的摄人量应达到标准供给量80%以上.  相似文献   

6.
了解采用结合移动健康技术辅助饮食及身体活动的综合干预对学校儿童人群进行干预的效果,为有效开展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1 所学校共58 名四年级学生进行3 个月的综合性肥胖干预,干预期间采用微信服务号的形式加强家长互动.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及体成分等身体测量,并调查肥胖相关的饮食及身体活动行为的达标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儿童的体质量指数Z 评分、腰臀比及舒张压差值分别为-0.13,-0.02 和-2.47 mmHg,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24,-2.07,2.15,P 值均<0.05).超重肥胖率和中心肥胖率均下降(39.60%和34.48%, 36.21%和32.7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干预前后肥胖相关的行为达标率除过量饮食外均得到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3.85,4.00,8.26,7.54,9.85,P 值均<0.05).结论 采取移动健康技术辅助的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善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镇江市区12所幼儿园中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8例,随机分为2组.对实验组儿童进行3个月的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月给肥胖儿测一次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体重减轻,皮脂厚度减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肥胖儿治愈率为42.03%,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轻度肥胖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肥胖治愈率(P<0.05),3岁和4岁组肥胖儿治愈率高于5岁和6岁组(P<0.05);对照组无治愈例数,仅1例有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可行、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对肥胖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8.
超重与肥胖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超重及肥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三~五年级学生744名进行体检,以检出的超重及肥胖者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发育指标的测量。按班级分层,将每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2组,再将每个班的2组学生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干预后肥胖程度加重的趋势得到控制,BMI指数的增加得到减缓。干预组干预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舒张压测量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肥胖程度的增加,达到了缓解肥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施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探讨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方法在项目学校严格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方面要求进行创建活动,并有重点地开展肥胖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学生、家长、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肥胖率调查。结果实施干预活动2a后,项目学校学生正确知识、态度、行为持有率显著提高,与对照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和肥胖干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方法,为及早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扬州市2所学校。在1个学年期内,建立可操作性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预防”、“知-信-行”3个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实施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措施。结果干预后,儿童、家长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都有明显提高(P〈0.01);肥胖儿童BMI和血压都降低(P<0.01),饮食行为有所改普,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价均高于干预前(P<0.01),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通过对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寻找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4所幼儿园2006年9月新入园的3岁(小班)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幼儿园儿童实施为期3学年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及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肥胖发病率从9.8%下降到5.7%,而对照组肥胖发生率从10.1%上升到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幼儿园,加强家园联系,从健康教育入手,采用饮食管理及坚持运动锻炼的群体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寻找出减少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闸北区2所托幼机构4~5岁60例超重及肥胖的学龄前儿童及相同条件的其他2所托幼机构4~5岁60例超重及肥胖的学龄前儿童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儿童,要求每天减少静态少动时间(30 min),增加运动量20%,用计步器作24 h运动强度记录(入园前、离园前记录两次)。在干预研究结束后,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比较及体能测试。【结果】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程度的减轻或痊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托幼机构中开展肥胖儿童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是可行并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肥胖婴幼儿的社区管理,探讨能够在基层使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较强的婴幼儿肥胖的干预方法。方法: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7 539人进行健康体检,共筛出超重及肥胖儿童359人,其中187名儿童经家长知情同意后作为干预组接受肥胖儿管理(干预组),逐月随访,为期半年;另172名肥胖儿童仅接受常规保健,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和一对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The family food environment,FFE),培养正确的喂养行为,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结果:通过社区管理,辖区内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1.6%,0.8%)均较2003年(5.3%,2.9%)明显下降(P<0.001);经过改变肥胖儿童的家庭食物环境,干预组儿童体重转为正常或肥胖度减轻者(77.5%)明显多于对照组(45.3%,P<0.001),且1岁以内出现肥胖的儿童干预效果较1岁以后为好(P<0.01)。结论: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为主的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肥胖早期干预措施并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2个城区随机选择12个社区为研究现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个社区,对研究社区所管辖的所有0~35个月儿童进行身高(身长)和体重的测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高标准体重作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标准。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干预,内容包括生长监测、喂养指导和咨询。干预方式为讲座、咨询、发放宣传折页、墙报、门诊咨询等。干预后对所有12个研究社区的0~47个月的儿童进行身高(身长)和体重的测量。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相似(干预组超重13.3%,肥胖4.6%;对照组超重14.9%,肥胖4.7%);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下降了28%,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干预组肥胖发生率的下降在12~47个月的儿童中尤为明显,下降幅度达60%,而对照组同一年龄段儿童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婴幼儿肥胖干预在城市社区实施是可行的,该干预方案对婴幼儿肥胖发生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托幼机构中儿童肥胖干预的有效措施,研究建立肥胖儿体重控制的新模式,为托幼机构中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上海市田林地区13所托幼机构2 516名幼儿中选出2所基础设施条件、教师人员配备和幼儿家庭经济文化水平基本相同的3~4岁的超重肥胖儿童92人为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42人和对照组50人。对干预组的家长和幼儿采取健康教育、体育锻炼、营养膳食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仅仅在园所内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按照上海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五项指标评价参考值(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肥胖诊断标准(2006年)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一年半的干预,干预组体质指数明显降低,50.0%的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家长对儿童肥胖相关知识认知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超重比(OOR)比值达到理想水平(0.75)。而对照组则未见明显改善。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幼儿肥胖发病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控制幼儿肥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习惯,评估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根据BMI>25确定为肥胖儿童,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置对照组、肥胖儿童组,共抽取3~6岁的儿童178名,其中对照组89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原因包括巨大儿、剖腹产、胎教、初次摄入固体食物时间、缺乏运动和挑食。结论 巨大儿、剖腹产、固体食物摄入时间过早、胎儿教育是武汉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肥胖健康干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家长、教育系统实施肥胖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贵阳地区7所学校部分肥胖学生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就其中一所学校106名肥胖儿童与相应对照人群进行生理、心理指标检测,并对抽取的肥胖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研究.结果通过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指导体能训练、及时心理指导等手段进行健康干预.干预后,生理指标改善明显,肥胖度、收缩压、甘油三脂、血尿酸等多项指标降低,饮食行为中总热能及脂肪摄入减少,且运动形式转变、运动量增加.心理指标中除人格测定中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本次干预对肥胖儿童生理指标改善明显,但对心理健康改善不显著.心理影响一旦形成便不易纠正,这更说明预防肥胖及对超重和轻、中度肥胖患者进行健康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为肥胖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出生资料、饮食行为习惯等,分析进餐速度与儿童期肥胖的关系. [结果]平均每顿用餐时间、性别、出生体重、母亲糖尿病史及孕前高体质指数和吃西式快餐的频率与儿童期肥胖有关.进餐时间与肥胖的OR值为0.951(95%CI:0.927~0.976),吃西式快餐与肥胖的OR值为1.189(95%CI:1.005~1.407).高出生体重的OR值为1.278(95%CI:1.030~2.000). [结论]适当延长进餐时间可降低肥胖风险,巨大儿、母亲糖尿病及吃西式快餐是儿童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唐山市路北区入园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并通过实施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观察儿童肥胖率的降低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BMI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唐山市路北区5所公立幼儿园2010年和2011年入园的3923名儿童的体重、身高进行测量,并采用饮食管理,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及家园联合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1年。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发放问卷,进行了教育前后持不同健康观的比较。结果 2010年和2011年入园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每年分别为6.80%和6.71%,进行综合干预1年后,相应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83%和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干预,家长的育儿观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对于单纯性肥胖的危害从干预前的13.20%提高到干预后的68.74%。持"孩子胖点没有关系,长大后就瘦了"的观点的家长由干预前的28.58%降低到干预后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健康教育入手,实施幼儿园、家长和锻炼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Factors related to obes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for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prevalence of preschool obesity: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obesity,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food for non-nutritive purposes. Parents completed a biographical data form. Height, weight, and skinfold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94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biological parents. Both parents answered a Child Feeding Opinion Questionnaire.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percentile rankings from NHANE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ubjects over the 75th percentile for triceps skinfold were overweight and those above the 90th percentile were obese, 23.4% and 7.5% of the children, 9.6% and 5.3% of the mothers, and 29.8% and 10.6% of the fathers were overweight or obese, respectively. Most parent-child anthropometric correl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and childhood obesity.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varied inversely with the children's weight for height. Mothers and fathers opposed the use of food for reward, punishment, soothing, or affection. The parents' child feeding attitudes had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ldren's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