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茜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773-77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情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00名医务人员中在2005年-2006年2年中有54人发生过锐器伤56例次,其中采血针头刺伤2例次,占3.6%;注射器针头刺伤7例次,占12.5%;输液器针头刺伤17例次,占30.4%;缝合针刺伤16例次,占28.6%;手术刀刺伤11例次,占19.6%;玻璃划伤2例次,占3.6%;其他刺伤1例次,占1.8%。操作中未戴手套24例次,占42.9%;锐器伤后处理伤口不正确20例次,占35.7%;未报告23例次,占41.1%。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茜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8):773-77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情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00名医务人员中在2005年 ̄2006年2年中有54人发生过锐器伤56例次,其中采血针头刺伤2例次,占3.6%;注射器针头刺伤7例次,占12.5%;输液器针头刺伤17例次,占30.4%;缝合针刺伤16例次,占28.6%;手术刀刺伤11例次,占19.6%;玻璃划伤2例次,占3.6%;其他刺伤1例次,占1.8%。操作中未戴手套24例次,占42.9%;锐器伤后处理伤口不正确20例次,占35.7%;未报告23例次,占41.1%。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对我院2014年54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546名医务人员中发生锐器伤300名,发生率为5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锐器伤的人员中,护士占82%,保洁员占59%,工作年限以1年≤工作年限<5年者为主,占锐器伤总数的48.67%。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6%,输液器针头刺伤占25%。结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和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33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个案登记表进行分析、调查及随访.结果:3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中医生为16例,占48.48%;主要致伤物为注射器针头占39.39%;明确污染源为90.90%,其中HBV占45.45%.33例经追踪监测目前无1例发生职业感染.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应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全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设备,严格锐器伤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遵义市医务人员锐器伤流行现状,分析锐器伤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高危致伤锐器物种类,为制定区域性锐器伤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调查问卷,对遵义市14所医院1 200名医务人员过去1年内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33份,有效回收率94.4%.结果 1 133名医务人员有695人发生锐器伤,共1 871例次,锐器伤发生率为61.34%,发生密度为每年1.65次/人;其中412人发生污染锐器伤,共767例次,污染锐器伤发生率为36.36%,发生密度为每年0.68次/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医生(x2=23.046,P=0.001);低年资、低职称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折断安瓿、输液、拔针、手术缝合、整理及处理锐器物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安瓿、注射器针头、头皮针、缝合针是高危致伤锐器物种类;锐器伤上报率仅为17.69%.结论 医疗机构应立足于锐器伤分布特征,重点控制锐器伤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锐器物种类,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危险环节,探讨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保障行医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锐器伤包括针刺锐器伤及玻璃安瓿锐器伤两种。结果初筛锐器伤报告263人。经核查,排除14人,误报率为1.24%。全院2012年8月发生锐器伤暴露249人,发生率为22.02%。其中:针刺锐器伤47人,占全院医务人员的4.16%,占本次锐器伤暴露者的18.88%,47例中仅有9例及时上报,漏报率高达80.85%。发生玻璃安瓿锐器伤202人,占全院医务人员的17.86%,占本次锐器伤暴露者的81.12%。结论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诊疗操作,加强督导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上报及防控意识,减少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锐器伤中护士占84.0%,医生占12.0%,其中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72.0%,发生锐器伤主要场所病区占88.0%,手术室占12.0%。其中职业暴露占56.0%,暴露源主要为HBV占57.1%、HIV占35.7%。结论:低年限医务人员锐器伤最多见;加强低年限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近4年来我院78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工龄低于5年的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为48.7%;发生锐器伤人群中护士比例居首位,高达69.2%,其次是医生占20.5%,检验师占10.3%;致锐器损伤时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除针头与回套或拔针帽时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4.3%和15.4%,其次是整理用过的锐器时发生率为12.8%,手术时缝合皮肤发生率为10.3%。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锐器伤上报制度,定时跟踪随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低危害程度,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职业暴露控制措施,对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方法 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报告登记的职业暴露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职业暴露的46例医务人员中有40例锐器伤,占86.96%,针刺和锐器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结论 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暴露后的监控管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维梅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502-1503
目的调查遵义某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间护士锐器伤发生现状及与护理职业压力因素的相关性,为护士合理防范锐器伤提供参考。方法对587名临床一线护士近两年锐器伤发生、上报和处置情况以及护理工作中应对的职业压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锐器伤发生与护理职业压力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调查显示,近两年来有392名护士共发生锐器伤1 247例次,发生率68.9%,人均3.2例次,其中发生2~4次锐器伤最多,有176例(占30.9%),针头导致锐器伤占比最多(652次、占52.3%),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注射(685次、54.9%);发生锐器伤后,仅48名(12.3%)护士每次都按规定流程向上级汇报,当发生疑似血源性暴露后,几乎都担心被传染疾病并做简单处理,仅51.3%会建议患者补做传染病相关检查,55.6%会要求自己进行必要检查或预防性治疗;护理专业工作方面压力、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压力、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压力三方面职业压力都与锐器伤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护理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部门应针对性开展护士职业安全培训、操作技能规范、合理调整护理工作强度及团体心理疏导等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