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建平 《当代医学》2010,16(7):31-32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重症哮喘患者行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抢救治疗,并在抢救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循环情况。结果患者PaCO2明显下降,PaO2显著上升(P〈0.05)。35例患者好转31例(88.6%),加重4例(11.4%),改为有创通气后得以好转。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经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的抢救措施,便于操作,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评价营养支持管理方案指导营养支持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7和14天的血清总蛋白( TB)、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丙氨酰氨基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和血红蛋白( HGB)。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肠内营养达标率、静脉营养支持比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第7天,营养支持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营养支持组TP、ALB、PA和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营养支持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结论:营养支持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降低静脉营养支持比例,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作为重症患抢救的主要措施之一,临床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以下简称ICU)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患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的发生率却很高。据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9%-70%,病死率可达50%~70%。在国内VAP也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自2004—1—2006—03共有50例患使用机械通气治疗,16名患出现VAP,现就发生VAP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彭光成  耿光照  滕艳 《吉林医学》2010,31(12):1629-162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恰当的参数和模式进行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80例患者经抢救均存活,所有患者均于6d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时间为1.5d~7d,平均3.2d。5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出现呼吸机所致的肺炎、气压伤肺部损伤。机械通气后pH、PaCO2、PaO2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有显著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无创性机械治疗的方法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ICU内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3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28例).EN和TPN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上臂肌肉周径和肱三头肌皮皱褶厚度,并计算氮平衡. 结果 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 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地提供营养底物,并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胃饲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不良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营养不良又可以引起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损害通气驱动功能,同时由于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使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更加困难。因此。加强营养支持已经成为治疗危重症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营养支持中,首选胃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是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治疗方案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肠内营养可以保护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同时增强免疫功能。但不恰当的胃肠营养支持方法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呕吐、反流,诱发误吸等并发症。本研究观察比较持续胃饲和间断胃饲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症呼吸衰竭病人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因此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28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低氧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危急重症,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容易延误抢救治疗时机,影响预后。目前无创通气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为抢救呼吸衰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我科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急重症,易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为进一步探讨机械通气对本症的治疗作用,提高对脑血管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对我院ICU近两年来收治的47例脑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ICU)的普及和现代化监测与机械通气治疗的发展,危重病人抢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合理使用呼吸机,正确认识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ICU2001年1月~2005年10月202人次(190例)机械通气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联合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等模式治疗了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征象有显著改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动脉血气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是一种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辅助治疗时的有效治疗手段。早期使用能够缩短缓解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和有创机械通气比较,在接受治疗时无痛苦,不影响咳嗽、咳痰,不影响口服药物,既可以讲话,又可以进食,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无撤机困难,安全有效,但在病例选择、上机时机、参数设定等方面,还需更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 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 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瑞兰  余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43-1044
面罩机械通气是通过面罩代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侵入性)与呼吸机连接的一种正压通气技术。我科2002年5月-2005年5月,采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7例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哮喘患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有效人工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治疗组为12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主治疗,均为经口插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为2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均用非机械通气疗法,即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措施。结果 治疗组8例(8/12)患者在机械通气40~90分钟内肺部罗音有不同程度的减少,3小时内血气分析均有明显好转。4例24小时内症状明显好转,即予撤离呼吸机,面罩或鼻导管吸氧。6例3天内撤机,2例因心律失常而死亡,病死率为16.67%。对照组病死率54.2%。治疗组患者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及意识、肺部罗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适时地气管插管行有效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短时间内纠正严重低氧状态,是成功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53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分为两组:EN组25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PN组)28例,接受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及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P<0.05),且均高于PN组治疗后水平(分别P<0.05).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1周内平均营养费用则明显低于PN组(分别P<0.05);两组1周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费用低,能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正压和30例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采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征、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及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气分析各项参数治疗前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3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给予相应治疗7d后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ALT、WBC均明显高于EN组和PN组(P均〈0.05);EN组间ALT、WBC及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PN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为28.3%,明显高于EN组的14.3%(P〈0.05)。三组患者血BUN及PaCO2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及早给予EN、PN比单纯葡萄糖供能要优越得多,有助于保护胃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减少全身炎症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  相似文献   

20.
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碧玲  熊小兰  洪秀英 《吉林医学》2009,30(10):910-9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3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从术后48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无一例发生误吸,18例患者成功脱机,4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