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今庸先生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现介绍其一二。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治学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从事任何一门科学研究都必须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2.
简述症状、主症及中医主症证治学的相关概念,探讨学习和运用中医主症证治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朴学治学特色及其对中医脉学研究的影响,认为朴学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对中医脉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Wang JX 《中国针灸》2011,31(9):843-845
贺普仁教授从事中医针灸工作至今已70年,其针灸思想、针灸学术、针灸技术独树一帜.除专业学术内容外,同时传承了传统的典型的治学精神和人文理念.“师古”原理之不变,“创新”发展而“不泥”的治学精神和务实执着的基本治学理念是贺老事业成功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5.
狭义的学风就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的学风则包含了特定群体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中医药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药院校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除具有其他高校学风的一般特征外.也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学经验录》是中医药史上第一部关于科学学的专著,着重讨论学习与研究中医药这门医学科学的学问。全书内容取材于按照“两部一局”1990年人职发3号文件精神从全国遴选的500名学有专攻、术有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的治学经验,经过加工、整理、升华而成。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当代老中医药专家的治学经验与方法;关于学习中医药学的学风与治学态度问题;关于研究中医药经典著作的方法与体  相似文献   

7.
从《馆藏任应秋捐赠书目》入手追寻任应秋先生的读书方法与治学之道,得到启示如下:以目录学为读书门径、治学工具,以小学为治学功底和基本方法,以文、史、哲和艺术加强人文修养,精研中医经典,旁通各家学说,广搜海外医籍,博采现代成果,借鉴古今中外的临床经验,与自身临床实践相结合,乃成就一代大医.  相似文献   

8.
赵炳南先生将自己的治学思想概括为:"学习贵在专,师古更创新;宁可会不用,不可用不会".他在治学的"态度与方向"、"继承与发展"、"博学与精专"等几个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学习赵老的治学思想会对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的开拓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尚志钧教授是我国著名本草文献学家,长期致力于本草文献辑复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尚老一生治学经历的回顾,学习总结尚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以及"学贵乎博,业贵乎专"的治学方法,对后学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锲而不舍精勤不倦——记张重华教授的治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著名中医喉科专家张重华教授治学精神及其诊疗经验的总结,强调从事中医工作必须具备热爱中医事业,锲而不舍、虚心好学、持之以恒,学贯文哲以及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著名老中药师徐锡山主任药师在治学方面推崇求实的精神和主张“学习经典,博览探求,持之以恒,学以致用”的严谨有序的治学方法,及其强调既要精研医典,继承前贤,又要善集众长,融会新知的开拓创新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赵炳南先生的治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丙戌 《北京中医》2004,23(5):267-269
赵炳南先生将自己的治学思想概括为 :“学习贵在专 ,师古更创新 ;宁可会不用 ,不可用不会”。他在治学的“态度与方向”、“继承与发展”、“博学与精专”等几个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 ,并身体力行 ,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学习赵老的治学思想会对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的开拓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继洲取得了令世人敬仰的成就,这得益于他的唯物辩证主义的治学思想。本文系统介绍其尊崇经典、见解独特,博采众长、辩证扬弃,注重实践、反对迷信的治学特点,旨在弘扬古人优良传统,并勉励我辈学者学习之。  相似文献   

14.
张小萍 《中医教育》2008,27(4):75-77
通过回忆名老中医张海峰教授的一些生平往事,介绍先生的治学以及部分医疗经验,从而引导中医师如何治学、如何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教学相长。主张勤能补拙、中西结合、重视临床实践,为青年中医师的成长指出一条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卒中微观证治学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微观证治学方法,从“风中五脏”立论,按肝风证治提出降压熄风、祛痰降脂、活血化瘀和降血糖的“治风四法”和相应药物,为防治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  相似文献   

16.
程国彭 ,字钟龄、原字小龄。号恒阳子、普明子、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月不详 ,为清代名医 ,代表著作《医学心悟》。其中的治学方法 ,在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先生为医 ,素有大志 ,治学之道 ,悟性超常。他少时家贫 ,体羸多患 ,每疾皆缠绵难愈 ,故而致力于医学。历经三十载 ,潜心玩索 ,昼夜追思 ,恍然有悟 ,援笔而识。从而达到了研《内经》心明如镜笔发春花 ,究《伤寒》神似玉鉴墨生秋实的境界。此就其治学方法加以探讨。1 心领神悟法程氏治学 ,首畅悟性。认为学医之道 ,心与神务必两者兼之。治学除了要眼到、手到之外 ,最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的成都之路。方法:收集国医大师从年轻治学到成年后的发展路程的丰富资料,介绍了大师的成长历程。结果与结论:国医大师一生成才和治学归纳为五个字:勤、恒、精、博、悟。  相似文献   

18.
周蓉 《光明中医》2012,27(1):6-8
傅山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医药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在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音韵、训诂、金石、考据、杂剧等方面皆有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他以学海般的博学,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本篇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傅山的治学方法和这些方法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贡献。其中傅山的治学方法是从三个方面加以深入探讨,从而揭示了傅山的治学方法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班秀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中医教育家和壮医药专家,提出从六经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等医学思想。回顾班老的治学心路,有助于了解他的治学历程与学术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中医学者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朱维铮先生的治学理念是“从历史本身把历史搞清楚”,这个治学理念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前,中医学术界十分需要从这个治学理念获得启迪——“从中医本身把中医搞清楚”。试从“为何要‘从中医本身把中医搞清楚…及“如何才能‘从中医本身把中医搞清楚一这两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