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GF-β1和IL-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各组IL-2水平均明显下降;T1-T3期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T4期组TGF-β1水平[(8±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49±10)ng/L],P〈0.01。结论动态监测TGF-β1、IL-2分子水平可作为肝癌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与脑梗死患者炎症损害之间关系.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6例脑梗死患者、34例体检正常者血清TGF-β1、IL-8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GF-β1、IL-8水平分别为(56.8±19.5)ng/ml、(98.8±62.7)pg/ml,对照组分别为(32.4±13.6)ng/ml和(29.5±13.8)pg/ml,两组TGF-β1、IL-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41,3.08,均P<0.01).脑梗死组梗死体积≥6ml者(26例)TGF-β1、IL-8分别为(63.7±15.6)ng/ml、(94.3±61.3)pg/ml,梗死体积<6ml者(30例)则分别为(50.7±20.8)ng/ml、(102.7±64.6)pg/ml,两者比较TGF-β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1,P<0.05),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均升高,TGF-β1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转移生长因子 - β1(TGF- β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 TGF-β1、 s ICAM- 1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技术对 4 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4 0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进行 TGF- β1、s ICAM- 1浓度分析。结果 :正常健康人外周血 TGF- β1、s ICAM- 1水平分别为 (1.83± 0 .4 1) μg/ L、 (193.2 3± 2 .98) μg/ L,而原发性肝癌组为 (11.32± 0 .2 9) μg/ L、 (2 85 .2 1± 4 .36 ) μg/ L,差异有显著性 (均 P <0 .0 0 1)。结论 :肝癌患者体内 TGF- β1、s ICAM- 1表达量和功能的改变 ,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 ,检测 TGF- β1、s ICAM-1对肝癌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并以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为33.8±12.5 ng/ml,肝硬化无腹水组含量为40.2±15.4 ng/ml,肝硬化有腹水组含量为61.4±25.8 ng/ml,正常人和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有腹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浸润转移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浸润转移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中明显升高,并且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为临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清生长因子β1对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 4 0 .38± 5 .8ng/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0 .37± 3.0ng/L(P <0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 ,TGFβ1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尘肺病发生、发展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0例尘肺病患者(其中包括29例矽肺病患者和41例煤工尘肺病患者)和7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GF-β1、PDGF、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CTGF含量分别为(44.95±23.72)ng/mL、(56.95±55.68)ng/mL、(346.70±259.49)pg/mL,对照组则分别为(6.81±4.99)ng/mL、(30.96±21.63)ng/mL、(307.49±235.40)pg/mL,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PD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GF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均高于煤工尘肺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随着期别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PDGF、CTGF与PDGF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TGF-β1、PDGF表达水平与尘肺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sICAM-1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对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进行TGF-β1、sICAM-1浓度分析.结果:正常健康人外周血TGF-β1、sICAM-1水平分别为(1.83±0.41) μg/L、(193.23±2.98) μg/L,而原发性肝癌组为(11.32±0.29) μg/L、(285.21±4.36) μg/L,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结论:肝癌患者体内TGF-β1、sICAM-1表达量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检测TGF-β1、sICAM-1对肝癌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孕晚期血清内瘦素及白介素 1- β(IL- 1β)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及放射免疫法检测 35例妊高征患者 (中度组 15例 ,重度组 2 0例 )和 35例年龄、孕前体质指数 (BMI)及孕周与其相匹配的血压正常的孕妇 (对照组 )血清瘦素及 IL- 1β水平。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内瘦素水平 :中度为 (34.79± 2 .0 8) ng/ml,重度为 (4 2 .19± 2 .2 0 ) ng/m l,较对照组 (2 5 .2 8± 1.98) ng/m l明显升高 (P<0 .0 1) ,IL - 1β水平 3组无差异 (P>0 .0 5 ) ,分别为 (0 .11± 0 .0 4 ) ng/ml(正常 )、(0 .19± 0 .0 3) ng/ml(中度妊高征 )、(0 .13± 0 .0 4 ) ng/ml(重度妊高征 ) ,瘦素及 IL - 1β的水平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重度妊高征组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中度妊高征组 ,而 IL- 1β水平 3组无差异且与瘦素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同期放化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同期放化疗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医科达加速器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剂量控制在56~66 Gy之间,观察组放疗期间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放疗前、完成放疗DT 20 Gy、40 Gy、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8.33%、3.34%,均低于对照组28.33%、6.67%;完成放疗40 Gy及放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5.24±2.67)ng/mL、(5.59±2.16)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2.08)ng/mL、(6.43±2.3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放疗DT 20 Gy、40 Gy及放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40.15±10.68)ng/L、(43.15±12.59)ng/L、(44.15±11.4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6±11.07)ng/L、(50.49±11.73)ng/L、(52.85±13.06)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降低同期放化疗肺癌患者放疗后血清TGF-β1和lL-6水平,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干扰素γ(IFN-γ)在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48例肝硬化、40例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癌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食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和正好对照组(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而两组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肿块数目≥3个,直径≥3cM和AFP≤20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血清TGF-β1和IFN-γ可作为新的血清学标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近期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刘团义 《中原医刊》2005,32(11):2-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苯那普利40~80mg,每日1次,疗程2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比较.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组PⅢP[(7.5±1.8)μg/L]、TGF-β1[(25.8±2.8)μg/L]及AngⅡ浓度[(69±1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2)μg/L、(10.5±2.2)μg/L、(43±8)ng/L],均为P<0.05;苯那普利治疗24周后PⅢP[(4.8±1.5)μg/L]、TGF-β1[(14.9±2.4)μg/L]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AngⅡ[(71±11)ng/L]则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胶原含量,降低TGF-β1浓度,因而有可能会减轻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05例UC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血清IL-1β的含量。结果:活动性UC患者IL-1β含量((62.32±13.23)ng/L)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55.47±12.48)ng/L)和正常对照组((53.82±15.79)ng/L)(P<0.05);不同病变范围IL-1β的含量:全结肠炎组((66.77±13.39)ng/L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炎组((58.71±11.00)ng/L)和远端结肠炎+直肠炎组((57.20±11.75)ng/L)(P<0.05)。结论:UC患)者血清中IL-1β含量与病变活动、范围有关,IL-1β的变化可作为监测UC活动及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患者血清IL-6水平(25.99±18.57 ng/L)及AFP水平(441.40±351.75μg/L)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IL-6(9.09±7.44 ng/L)及AFP水平(86.86±58.64μg/L)和正常对照组IL-6(1.43±1.00 ng/L)及AFP水平(7.92±4.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1%,而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8%。二者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0%,82%。结论:血清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检测中敏感性明显高于AFP。若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防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 β1 ( TGFβ1 )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8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尿液 TGFβ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 ( DM)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 [( 7.99± 1 4.37)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95± 2 .5 1 ) ng/L,P<0 .0 1 ];DM各组间尿液 TGFβ1比较显示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 [( 1 4.45± 2 2 .2 4 ) ng/L、( 1 3.68± 1 8.97) ng/L ]比正常白蛋白尿期患者 [( 3.5 9± 1 .87) ng/L]明显升高 ( P均 <0 .0 5 ) ,但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病程超过 5年者尿液 TGFβ1显著高于病程短于 5年者 ;尿液 TGFβ1与糖化血红蛋白、UAE等无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 ( DN)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升高 ,尿液TGFβ1水平与 DN的发生有关 ,尿液 TGFβ1可作为 DN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动态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炎症损害的机理、脑梗死灶体积和临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规定2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5、10d的血消TGF-β_1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TGC-β_1水平在发病第1d(24.57±7.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46.22±9.3)mg/L,第5d(62.82±9.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5.98±9.0)mg/L,并具统计学差异性(P<0.05,P<0.01),第10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脑梗死组3个时段相互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脑死梗灶体积≤6cm~3为13例,>6cm~3为16例,血清TGF-β_1低谷值与梗死灶大小无关(P>0.05),但高峰值与梗死灶大小有关(P<0.05);血清TGF-β_1与初期病情轻重无关(P>0.05),和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GF-β_1参与了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测定对疾病的转归、预后的判断以及外源性TGF-β_1临床应用,提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四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TGFβ1含量。结果:2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治疗前(47.98±5.10)μg/L,治疗后(32.87±6.12)μg/L;13例膜性增生性肾炎治疗前(46.75±5.78)μg/L,治疗后(30.17±5.92)μg/L;9例膜性肾炎治疗前(44.38±5.27)μg/L,治疗后(31.89±5.76)μg/L;9例轻微病变性肾炎治疗前(32.29±6.15)μg/L,治疗后(20.86±5.41)μg/L;四种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GFβ1含量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TGFβ1含量的测定可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疗效和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个有用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煤工尘肺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C-ELISA法测定50例煤工尘肺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TGF-β1、FGF的含量.结果:煤工尘肺患者血清TGF-β1、FGF的含量分别为(60.24±17.57)μg/L、(209.72±59.71)ng/L,高于对照组的(42.81±11.01)μg/L和(77.58±52.82)ng/L.Ⅰ期煤工尘肺患者2指标血清水平与Ⅱ、Ⅲ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患者血清TGF-β1与FGF水平呈正相关(r=0.419,P<0.05).结论:TGFβ1和FGF可能与煤工尘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清铁蛋白放免检测对原发性亚临床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03-1404
目的 :探讨 AFP浓度较低或亚临床肝癌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 ,有助于观察肝脏实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估价 ,特别是铁蛋白对原发性亚临床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 89例 AFP测定值在 5 0~ 2 5 0 ng/m L左右的肝癌患者及 183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 AFP及血清铁蛋白。结果 :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 15 0 .6~ 2 0 5 0 .1ng/m L;均值为 887.6± 5 93.1ng/m L;正常对照组血清铁蛋白男性为 16 8.3± 72 .4 ng/m L;女性 15 .2± 7.4 ng/m 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铁蛋白与 AFP联合检测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 AFP浓度较低或阴性的原发肝癌的早期诊断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GF、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行脾切断流术治疗.检测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前白蛋白(P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HGF、TGF-β水平,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状态及血清HGF、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GF、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T-Bil(27.59±7.22)μmol/L,AST(46.19±7.66)IU/L,ALT(38.79±8.27)IU/L,ALP(56.25±13.25)U/L等肝功能指标及TGF-β水平(92.28±12.63)μg/L降低,而PA(107.26±10.33)mg/L,HGF(7.55±1.86)μg/L水平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脾切断流术可显著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清HGF水平,降低血清TGF-β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