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斯娜 《中外医疗》2010,29(3):86-86
目的探讨产程中产妇采取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单胎初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出现产程停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位的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侧侧俯卧位法纠正胎方位,观察阴道分娩率、有效转位与胎儿体重的关系。结果(1)有85例有效转位(其中枕前位80例,枕横位5例),阴道分娩数80例,其中阴道助产5例,阴道分娩率80%。(2)胎儿体重〈3500g,转位有效率93%;胎儿体重〉3500g,转位有效率67%。结论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两种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效果,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 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组A 60例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待产;观察组B 62例采取同侧俯卧位,观察0.5~1.0 h,经阴道检查确定为枕横位时,让产妇再采取对侧俯位待产;对照组58例采取自由卧位待产.结果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在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产后经阴道检查结合B超判定胎方位为枕横位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桂同侧的侧俯卧位,利用羊水浮力、胎儿重力、子宫间歇收缩力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产程时间,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62例(88.57%),剖宫产8例(11.43%);对照组:自然分娩31例(44.29%),剖宫产39倒(5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6.37、3.98、11.31、15.19、13.20。结论:在枕横位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桂同侧的侧俯卧位来矫正枕横位,促进了自然分娩,明显缩短了自然分娩的产程,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的方法对预防持续性枕横位及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348例37~41+6周临产的孕妇,经B超检查或于产程中腹部和阴道检查发现枕横位、后位,行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为枕前位.结果顺利自然阴道分娩275例,阴道分娩率79%.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方位纠正枕横位、后位,无需器械,只要头盆相称,旋转时机恰当,成功率较高,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成娟 《吉林医学》2012,(5):1062-1063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改变孕妇体位矫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分娩的胎方位为枕后位,宫口开大至3 cm出现产程停滞2 h以上无进展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俯卧位,对照组在产程中指导孕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对侧俯卧位或随意卧位。结果:观察组在胎位矫正成功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降低手术产率方面均优于照组。结论:在产程中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俯卧位来矫正枕后位,是将难产转为顺产、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潜伏期经内诊或B超确诊为枕后位的初产妇1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5例。研究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对照组孕妇任意体位。结果 研究组72例(84.71%)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娩出。剖宫产13例,占15.29%,对照组经阴道娩出仅28例,22.94%,剖宫产57例,67.06%。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产程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胎儿脊柱侧行同侧侧俯卧位矫正胎头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7.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手术产率极高-如果不能及早识别及正确处理将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随机选择60例产程中判断为枕后位枕横位的产妇。通过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利用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与子宫收缩力三种力量共同作用使胎方位按分娩机转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旋转至枕前位顺利分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产程中改变产妇卧位矫正枕横位的效果。方法: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取宫口开大3~4cm诊断为枕横位无明显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的初产妇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15例。研究组产妇在规律宫缩作用下,指导其取向胎背对侧方向的侧卧位,胎头在下降的过程中从枕横位逐渐转至枕前位而自然娩出,1例因胎窘行剖宫产;对照组13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娩出,手术产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卧位可将枕横位转到枕前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手术产率极高,如果不能及早识别及正确处理将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随机选择60例产程中判断为枕后位枕横位的产妇,通过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利用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与子宫收缩力三种力量共同作用使胎方位按分娩机转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旋转至枕前位顺利分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樟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23-224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产程中确定胎方位异常后,指导产妇取胎儿背部对侧侧俯卧位,直至第二产程早期,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产程、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数、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中孕妇取侧俯卧位,能大大增加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1例,干预组采用通过改变体位进入产程分娩;对照组采用自由体位进入产程分娩,观察产妇以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比例.结果 在整个产程中,自由体位方式使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比例为51.22%,侧卧位方式使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比例为82.98%.结论 侧卧位方式纠正枕横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冬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98-4699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的体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2组,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对侧俯卧位,使胎头在下降的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成枕前位娩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体位管理可降低头位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和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产程活跃期产妇所取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头位分娩进入产程活跃期后出现产程异常、经阴道检查发现位置异常的初产妇2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132例。试验组:宫口扩张不足8cm的枕横位者,均取与胎儿脊柱及枕部相反方向的侧前倾卧位,枕后位时取与胎儿枕部同侧卧位,待胎头转至枕横位时再取与上述枕横位所取体位矫正。宫口8~10cm者直接取肘膝位,对照组取随意体位。结果显示,试验组阴道自然分娩72例,占54.5%,产钳助娩37例,占28.0%,剖宫产23例,占17.4%。对照组阴道分娩25例,占18.9%,产钳助娩32例,占24.2%,剖宫产75例,占56.8%。试验组阴道分娩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产钳分娩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产妇同侧俯卧位分娩114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兆莲  褚桂莲 《广西医学》2009,31(2):248-249
目的探讨孕产妇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在第一产程采用同侧俯卧位产妇114例(观察组)与采用左侧卧位产妇114例(对照组)的潜伏期、活跃期、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侧俯卧位可缩短产程,减少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对分娩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性枕后位 (POP)的早期发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POP 12 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对照组发现枕后位后不予干预严密观察 ,必要时阴道手术助产或剖宫产 ;观察组针对产程的不同时期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 ,包括人工破膜、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高坡侧俯卧位、徒手扩张宫颈及徒手旋转胎头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产率 (6 .6 7% )明显低于对照组(5 1.6 7% ,P <0 .0 1) ,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 (5 .0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31.6 7% ,P <0 .0 1)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0 )明显低于对照组 (18.33% ,P <0 .0 1)。结论 对POP早期发现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 ,可以使大部分枕后位转成枕前位而顺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孙晓燕  王凤英  周齐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84-785
目的观察产程中活跃早期改变产妇体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入产程活跃期,宫口开至3~5 cm,经阴道检查确诊胎方位为枕后位者共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研究组产妇采取与胎儿背部同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58例(77.3%)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娩出,剖宫产17例(22.7%);对照组31例(41.3%)经阴道娩出,剖宫产43例(57.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活跃早期明确为枕后位的产妇采取与胎儿背部同侧的侧卧位纠正胎位简便有效,可降低难产率和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待产过程中指导产妇采用不同体位预防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待产体位预防头位难产. 方法 选择临产后入产房待产的产妇300例,按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采用侧俯卧位,自由卧位(仰卧、侧卧),观察两组胎方位、分娩方式、产程时间. 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枕前位发生率、产程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待产过程中采用侧俯卧位能有效提高枕前位的发生,使顺产率升高.产程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经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研究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106例(88.3%)胎儿从枕后位转到枕前位经月道娩出.剖宫产14例(11.7%).对照组经阴道娩出仅20例(16.7%),剖宫产100例(8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研究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302.6分钟,第二产程平均59.8分钟.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483.7分钟,第二产程平均156.7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矫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产时超声指导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B超监测胎头方位指导产妇体位,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口开大3cm、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研究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结果研究组转为枕前位84例,自然分娩率7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活跃期为(194.6±21.5)min,第二产程平均(56.4±8.7)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产时应用B超确定胎方位可准确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能有效矫正枕后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待产过程中指导产妇采用不同体位预防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待产体住预防头位难产。方法选择临产后入产房待产的产妇300例,按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采用侧俯卧位,自由卧位(仰卧、侧卧),观察两组胎方位、分娩方式、产程时问。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枕前位发生率、产程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待产过程中采用侧俯卧位能有效提高枕前位的发生,使顺产率升高。产程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