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收住院诊治的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和合并右室梗死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合并症较常见,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青年AMI患者有所增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6例年龄≤40岁青年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对早期控制青年AMI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青年AMI有一定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维平 《广西医学》2005,27(3):414-415
在临床上单纯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较为少见,一般说来其发病率约占心肌梗死的3%左右;而大多数的右室梗死均为左室梗死延伸而致,这其中下壁或下壁加正后壁梗死又约占右室梗死的近一半左右。我院自1999年至2003年所收治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6例有右室梗死,现对其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右室梗死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共352例,其中发现合并右室梗死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诊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VMI)28例,总结发病特点及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更趋于科学,被大家所熟知。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只注重于左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治,右心室心肌梗死(RMI)往往漏诊。右心室心肌梗死常常存在急性下壁梗死(AIMI),现将本院心内科1995~2005年收治的28例AIMI并发RMI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5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确诊为急性右室MI包括合并下壁和(或)正后壁及前壁MI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右室MI患者2例,合并下壁和(或)后壁患者34例,合并前壁患者14例,同时有下壁和(或)后壁+前壁患者2例。心力衰竭患者22例(44%),室性心律失常27例(5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10%),住院死亡5例(10%)。结论:临床上急性MI出现右心衰竭症状患者应该考虑存在右室MI;合并右室MI漏诊率高、诊疗相对困难、死亡率高;治疗上与其他MI存在一定差异,应区别对待,否则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黄贞 《中外医疗》2014,(23):166-167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们观察47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RV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本院1998年2月~2003年11月收治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5例,其中合并ARVI患者47例,下壁、右室心梗同时合并后壁心梗14例,合并前期间壁心梗6例,合并广泛前壁心梗2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35~85岁,平均62.5岁。心肌梗死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年10月~2004年11月我院住院的9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临床表现中休克占60.4%,头晕占39.6%,浮肿占47.9%,胸闷心前区痛占47.9%。心肌酶中肌酸激酶(CK)升高大于正常2倍占58.3%,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过正常2倍占86%。8例误诊,2例漏诊。除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外,早期扩容、升压、效果好,应用利尿利、硝酸酯类药物效果差。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心电图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治疗宜扩容,禁用利尿剂,慎用硝酸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6例糖尿病并发AMI(A组 )与 5 0例非糖尿病AMI(B组 )患者的发病时状态 ,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组AMI有无不同。结果 与B组比较 ,A组发病年龄早 (5 6 6± 8 2对 6 2 8± 9 0 )岁 ;静息状态下发病多 (6 3 9%对 30 0 % ) ;无痛型AMI多 (5 2 8%对 18 0 % ) ;血甘油三酯高[(3 5 3± 1 72 )mmol/L对 (2 86± 0 95 )mmol/L];左室射血分数小于 5 0 %者多 ;左室内径缩短分数小于 2 5 %者多 ;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多 (6 6 7%对 40 0 % ) ;心力衰竭发生率高 (6 6 6 %对 2 8 0 % ) ;死亡率高 (16 7%对 8 0 % ) ;P均 <0 0 1及 0 0 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AMI发病年龄早 ,静息状态下发病多 ,常呈无痛型 ,AMI时左室功能差 ,心力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研究发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与中青年不尽相同。严重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为总结老年人AMI的发病与临床特点,以改进防治措施,提高治愈率,对5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菲 《中国病案》2011,12(9):71-72
目的研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AMI(A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3例老年AMI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明显高于B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低于B组,但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胸痛症状典型,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中青年发病以男性为主,多有明显诱因,症状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青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近几年来我院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1例),年龄60岁;老年组(68例),年龄≥60岁作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性别结构、病史、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诱因、溶栓再通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病死率等资料。结果中青年组大量吸烟(20支/d,10年以上)、男性、高脂血症、过度劳累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发病时胸痛症状大多明显,多表现为前壁和ST段抬高的AMI,具有临床症状表现典型、溶栓再通率高,预后相对良好等特点(P0.05);而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大量吸烟和血脂代谢异常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后心绞痛症状典型,但溶栓效果好。应在中青年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做好早期预防,从而有利于减少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治的5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1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作对比,从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发病时情况、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前驱症状少,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年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鸣凤 《中原医刊》2005,32(4):29-30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已非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现综合分析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病人,旨在减少误、漏诊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冯云红 《河北医学》2003,9(12):1125-1126
1 临床资料。对1992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30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根据病历记载,对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对血压、血脂、血糖、遗传因素以及烟酒嗜好进行调查。发病年龄最小24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1例。30例中有11例发病前有心前区不适感,活动时有轻度的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心悸、乏力占患病人数的39%。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症状不典型病人的有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AMI病人89例,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者(典型症状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35~93岁,平均62岁.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在上述部位者(不典型症状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41~92岁,平均66.5岁.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9.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文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1-11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右室心肌梗死(RVMI)为AMI的一种特殊类型,且多与急性下壁、后壁、前壁心肌梗死并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治右室梗死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RVMI患者5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属冠心病严重类型,本文着重介绍了1例急性下壁、右室合并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经抗栓、止痛、调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补液、限制液体输入,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和硝普钠等支持对症治疗,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