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德忠  范小东 《中国药师》2013,16(7):1022-102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po,qd,2周后如血压控制不佳可增加剂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d,连用12周.观察两组血脂及血浆炎症介质水平,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协同降压和调脂作用,安全性较佳,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保护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电话回访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6个月以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PCI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和对照组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hs-CRP和TNF-α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并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联合PCI治疗强化了上述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于降低血管炎症反应的协同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阿托伐他汀+雷米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雷米普利5 mg/d联合治疗);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均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0例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营养脑细胞、止血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次20mg,1日1次,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2周后,血浆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7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安全有效,能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作用,从而减少脑出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CHD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hs-CRP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1)hs-CRP水平在UAP组、AMI组较SAP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亦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及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β2-MG、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可显著降低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hs-CRP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①hs-CRP水平在UAP组、AMI组较SAP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亦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溶栓、抗凝、扩冠、β2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另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前sICAM-1、ET和TNF-α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清sICAM-1、ET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ET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天服用1次,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有关,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尤其在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速效救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97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治疗1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C,LDL-C)、血清炎症因子(TNF-α,CRP,MMP-9,IL-6)及肝肾功指标(ALT,BUN,Scr)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脂(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CRP、MMP-9,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CRP,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指标(ALT,BUN,Scr)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并不加重肝肾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治疗1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进一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94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6例)采用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2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患者体内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8和TNF-α浓度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增高,同时hs-CRP、IL-8和TNF-α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组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此外,观察组hs-CRP、IL-8和TNF-α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但观察组3例出现复发性心绞痛,对照组出现5例,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改善炎症反应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9):1207-1210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口服,每日1次;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10 mg/次,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峰值流速(PV)、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MT、PV、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IMT、PV、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本院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5)。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口服阿托伐他汀0.02g/次,每1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14d。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外周血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表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测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NF—α、IL-1β、MDA浓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治疗效果NDS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和MDA水平,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途径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挥治疗和保护脑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AD)的治疗效果,及对CA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CA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进行CAD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2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hs-CRP及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χ2=5.252,P<0.05).治疗24周后,2组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IMT及斑块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CAD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减轻斑块炎性反应;并能稳定、控制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剂量为40 mg/d的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优于20 mg/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以东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40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空腹抽血查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检测炎症指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一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高血脂和高炎症状态,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P<0.05),而炎症因子hs—CRP、IL-6和TNF-α水平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还能明显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68.00%,观察组为9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及IL-6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在常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促进血压降低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还能有效促进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利于改善机体的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测定这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者血清中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的浓度,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试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4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IL-6、TNF-α的活性水平。结果用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试验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6、TNF-α的产生,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敏  黄俊  段微  孙跃玲 《河北医药》2015,(2):191-193
目的探讨罗苏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调控因子核因子-κβ(NF-κβ)活性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罗苏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胰岛素、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和钙通道阻滞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罗苏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以及炎症因子和调控因子水平。结果 (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过罗苏伐他汀联合治疗后,FBG、PPG、Hb A1c、FINS、IRI、TC和LDL-C水平不仅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2)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过罗苏伐他汀联合治疗后,hs-CRP、IL-6、TNF-α和NF-κβ水平,不仅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罗苏伐他汀通过抑制NF-κβ的活性,下调hs-CRP、IL-6、TNF-α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表明罗苏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