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理论依据和临证方药两方面系统探析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脏腑分期论治法,该病以五脏病变涉及肝而为发病核心,以病因为经,以脏腑为纬,结合脏腑分期论治,系统把握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治思路。本病病机复杂,证型及主证多相兼夹或重叠,掌握分期,明辨脏腑,随证治之,可从系统高度把握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复杂的中医辨证论治,发展和创新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诊疗体系,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思路,依据临床经验的总结,从中医药为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三方面论述中医的病机、治法和用药。以对该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属中医“慢惊风”、“抽搐”等范畴。现将近几年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集束化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病历资料,病例均采用中医集束化疗法方案(包括中药汤剂+益智宁神口服液+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YGT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抽动总有效率为88.24%,发声抽动总有效率为94.12%。结论:中医集束化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明确,丰富了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库。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肋骨骨折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其多由外部暴力所致。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胸肋部肿胀疼痛、呼吸困难及转侧不利,严重者可出现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甚至死亡。西医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常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中医辨治方法相对较少提及,文章结合作者在院临床所见,从中医角度对多发性肋骨骨折辨证治疗作简要论述,附典型病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抽动症是以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洪  马媛媛  王莉  王宏磊  孟牛安 《新中医》2020,52(22):196-198
正文:杨之藻主任医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阳市名中医,荣获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杨之藻主任从医五十余年,专攻儿科,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杨之藻主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84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化疗组与中医组,各42例。化疗组行常规化疗,中医组在化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化疗疗效具有积极影响,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中医、中药、针灸",采用主题词+自由词构建检索式,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64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规范及重复文献,选取54篇进行精读。中医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体系,为医学工作者今后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辨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病辨证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颅CT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及辨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辨证以瘀血阻窍型多见 ,CT表现以多发性梗死灶者多见。结论 血管性痴呆各证型中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多发性硬化 73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 8例 ,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 3 5例 ,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表明 ,治疗组在完全缓解及显效率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灵活采用了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斯洛伐克为地处欧洲内陆中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实行强制保险医疗制度。导致该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肺癌,近年来AD和高血压性心脏病致死率呈大幅度上升。斯洛伐克传统医学以顺势医学为主,目前中医及针灸尚未纳入医保。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及中药使用受限,使得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受到限制;未来希望通过中斯两国合作交流,促进中医药相关立法,加强中医药教育及民众普及,从而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阐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6例患者进行证候分析、治疗观察及1年随访。结果: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76%;随访1年,总有效率53.84%。结论:本病中医辨证病位在肾、肝、脾三脏,补肾养肝益脾、通络软索治痿为主要治则,中医药在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探讨抗硬化复方抗博莱霉素所致小鼠皮肤硬变的作用机理。方法:制作硬皮小鼠动物模型:博莱霉素(BLM)200μg/ml每日于C3H小鼠背部(剃毛后)皮下注射,连续3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硬皮小鼠模型皮肤中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的表达,观察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和TGF-β1表达的影响。53只C3H鼠分成6组。①空白对照组;②造模对照组;③早服中药组,造模同时服用中药;④中药组,造模成功后服中药;⑤西药组,造模成功后服青霉胺;⑥中西药合用组。比较研究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变化,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抗硬化复方能对抗博莱霉素所致的小鼠皮肤硬变,早服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小鼠皮肤COL-Ⅰ、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小鼠,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早服中药组及中西药合用组效果尤佳。早服中药组、中药组及中、西药合用组小鼠皮肤TGF-β1、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又明显低于西药组小鼠,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抗硬化复方能有效抑制硬皮小鼠皮肤中Ⅰ型胶原、Ⅲ胶原的合成,有抗组织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71例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6例用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死亡2例(8%),西医治疗组死亡9例(19.6%)(P<0.05),尤其是高烧昏迷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结合中医分型介绍了有效的中医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臂踝指数(BAI)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与中医脉象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244例,排除下肢动脉有闭塞者12例,根据baPWV分为正常组(87例)、轻度硬化组(63例)和硬化组(82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的baPWV及BAI,同时记录体检者年龄、病史、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和脉象,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动脉弹性的因素及与中医脉象的相关性。结果 3组体检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随着baPWV值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影响因素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BAI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史(P<0.05)。反映动脉硬度由弱到强的脉象(弱脉组、平脉组、弦脉组)双侧baPWV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脉管的粗细相关的脉象(细脉组、平脉组)双侧BAI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baPWV、BAI与脉象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