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61例成人过敏性紫癜中具有腹痛表现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腹型紫癜患者(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具有腹痛症状,其中脐周痛占48.4%(15/31),全腹痛占38.7%(12/31),下腹痛占12.9%(4/31),恶心、呕吐占19.4% (6/31),便隐血试验阳性占45.1%(14/31)。其中13例行胃、肠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及同肠末端内见黏膜散在片状出血点,糜烂,浅表溃疡等损害。有腹痛症状和无腹痛症状者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过敏史、前期感染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痛组混合型明显多于无腹痛组(24例与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6.725,P<0.01)。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以中、青年为主,所以对于年轻急腹症患者应高度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有腹痛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以混合型居多,且胃、肠镜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成人腹型HSP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所有患者均有腹痛,其中脐周腹痛17例(48.6%)、中上腹痛13例(37.1%)、下腹痛5例(14.3%),12例(34.2%)患者伴恶心、呕吐,16例(45.7%)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生后2~14 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广泛多发的出血点、红斑、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黏膜病理改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解痉剂和抑酸药物治疗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5例患者均在2~6周内治愈.[结论]腹型HSP患者的小肠病变程度重于胃和结肠,其临床和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腹型过敏性紫癜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9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83例,由于部分患儿腹痛严重,特别在梗血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时,临床易误诊误治,现就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以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且皮肤紫癜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早期很难作出诊断,常被误诊为急腹症,甚至进行手术探查。本院1996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8~65(平均32)岁。1·2临床特点有诱因可查者15例(41·7%),其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7例,有鱼虾等海产品饮食史3例,青霉素过敏3例,花粉过敏2例。所有病例均以腹疼等胃肠道症状为首发和突出表现,分别于起病… 相似文献
6.
过敏行紫癜也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年,以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少见,由于临床现缺乏特异性,且皮肤紫癜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早期极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4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2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特殊表现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2例儿童腹型HSP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而无皮肤紫癜。均经胃镜诊断HSP。用激素后腹痛很快缓解。经治疗1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诊断不明的儿童期急性腹痛患儿,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尽早做胃镜检查,明确胃肠道受累情况,有利于尽早诊断HSP。极早应用激素对缓解腹痛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微量蛋白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58例HSPN患儿、38例HSP患儿及30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5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有无差异;了解HSPN组尿液M-Alb与其他尿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将HSPN组按照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实验分为3组,比较少量、中量、大量蛋白尿5种微量蛋白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5种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P组尿液β2-MG、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β2-MG、IgG、M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NAG也升高(P<0.05);HSPN组尿液M-Alb水平与RBP、NAG、IgG呈正相关,与β2-MG无关;少量蛋白尿组5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914,P〉0.05),与中量、大量蛋白尿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252、15.600,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较好的反映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诊断,HSPN患儿伴蛋白尿程度加重时,尿IgG和M-Alb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对33例HSP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了全血6种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HSP患儿的全血铜、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而钙、镁、铁、铅等含量在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SP患儿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3.
血清淀粉酶及血清IgA检测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及血清IgA和总IgE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又称腹型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9例无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时的血清淀粉酶、血清IgA和总IgE水平,并与47例急性腹痛(胃、肠炎)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腹型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平均值为180.3±15.8IU,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和急性腹痛组(F=32.214,P=0.009);腹型组血清IgA增高病例占44.2%,与非腹型组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高于急性腹痛组(χ^2=13.73,P=0.001);腹型组总IgE增高病例占40.4%,三组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80,P=0.41)。结论血清淀粉酶增高结合血清IgA增高可作为以腹痛起病的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的参考指标,而血清总IgE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拟的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对本院住院的30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惠儿的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这些指标与HSPN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HSPN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紫癜反复发作、关节并发症、含肝素的治疗方案.[结论]HSPN发生与部分因素相关,紫癜反复发作、关节并发症为HSPN的危险因素;而含肝素的治疗方案有利于避免HSP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AX2在紫癜性肾炎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紫癜性肾炎肾活检组织PAX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所有紫癜性肾炎肾病理切片均存在不同程度PAX2再表达,且其中肾远端小管表达明显高于近端小管(P〈0.05),足细胞表达微弱,Ⅲa级和Ⅳa级未见足细胞表达.②表达密集部位的肾小管多呈现明显扩张或结构不完整表现.③PAX2在HSPN不同肾脏病理级别的表达积分,无论在近端小管,还是远端小管,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紫癜性肾炎患儿肾组织存在PAX2胎儿期回归表达.②紫癜性肾炎PAX2再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足细胞表达微弱,其表达程度可能与其病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小剂量肝素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97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分为超小剂量肝素治疗组(39例)。小剂量肝素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10d。【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9个月,超小剂量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4例(10.3%),小剂量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10%),对照组发生肾炎9例(32.1%)。肝素治疗组间肾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小剂量组所有病例均朱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超小剂量肝素能预防或降低HSPN的发生。改善HSP的预后,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并同期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HSP组、HSPN组的尿系列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与HS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BUN、C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肾功能早期受损时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腹型过敏性紫癜共168例,根据是否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分为病例组55例和对照组113例,病例组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对照组为皮疹先于腹痛出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68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占比高达32.7%(55/168),皮疹滞后于腹痛出现的时间范围为1~20天。两组间粪便隐血试验、入院体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腹痛合并D二聚体升高的儿童,需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D二聚体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并做出相关的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预后等.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除有皮疹外,尚具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腹痛轻重不一,反复发作,部位不固定,病程延长的特点.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较为常见,主要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合并胃肠道出血,病程较长,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小儿过敏性紫癜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二组的疗效。【结果】128例均有皮肤紫癜,88例合并消化道症状(68.7%),78例合并关节症状(61%);肾损害57例(44.5%),其中男性(64.9%)高于女性(35.1%)(P<0.05),紫癜复发者(61.53%)高于初发者(32.89%)(P<0.01);同时发现紫癜合并其他系统症状越多,肾损害发生率越高(P<0.01)。治疗上加用西咪替丁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P发病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春冬季节发病为多,原因以感染为多见,男性及反复复发者、合并多系统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较高。加用西咪替丁能明显提高疗效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