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地震伤严重伤员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286例严重地震伤员实施早期救治,单部位伤189例(66.1%),AIS评分平均3.8分;多发伤97例(33.9%),ISS评分平均27.7分.紧急手术65例:其中肝破裂修补1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3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修补3例,腹部多脏器损伤修补6例,膈肌破裂修补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大量血气胸行开胸手术9例(肺破裂修补4例,肺及支气管部分切除5例),心脏压塞行心包切开1例,连枷胸行肋骨内固定5例.早期手术72例:清创加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57例,截肢术15例.结果 59例治愈出院,196例经初期治疗后转院,28例接受后期康复治疗,死亡3例.结论 分级救治可保证严重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伤员应实施损害控制;做好反复检诊是防止延误诊治的有效方法;加强多专业合作对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患者急诊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15年1月632例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1例,女性121例,年龄13~90岁。632例急诊手术患者中开胸探查并内固定胸壁423例,行肺叶修补138例,开胸止血76例,膈疝修补32例,胸腹联合探查29例,气管及支气管断裂修复25例,心脏刀刺伤行心室壁修补22例,肺叶切除18例,胸壁巨大缺损重建修复16例,清创及异物取出6例,开胸食管破裂手术3例。先后或同期行脊柱和四肢等骨科相关手术169例、腹部手术45例、颌面手术33例、颅脑手术28例、尿道会师术15例。结果全组死亡7例,其中刀刺穿右心室致失血性休克3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2例,胸腹联合伤伴胰十二指肠破裂2例。其他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55例,心脏衰竭32例,上消化道出血17例,急性肾衰竭6例,支气管胸膜瘘4例,均治愈。结论胸部创伤需行开胸手术治疗,随着合并其他部位伤患者的逐渐增多,心脏刀刺伤、胸部创伤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及严重腹部损伤死亡率增加,多发性肋骨骨折早期应采用胸腔探查及内固定恢复胸壁稳定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方医院诊治地震伤员时应掌握的要点。方法对2008年5月由灾区前线医院转送重庆急救中心救治的61例汶川地震伤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42.6%)早期漏诊颅脑、胸和腹部损伤,在转入1小时~4天内补充诊断;2例延迟性血气胸和2例腹内脏器延迟性破裂及时发现和处理。11例下肢严重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避免了截肢;6例伤口采样培养有梭状芽胞杆菌生长但未发生气性坏疽。除2例遗留截瘫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地震伤员的后方医院处理,重点为对初期抢救中的漏诊和治疗不足及时发现和补救;警惕胸腹脏器损伤的延迟性破裂;肢体挤压伤注意防治挤压综合征和气性坏疽,彻底切除坏死肌肉组织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4.
严重胸腹联合伤36例早期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东  于晓枚 《人民军医》1999,42(12):689-690
胸腹联合伤的损伤脏器较多,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及手术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1980~1998年共收治严重胸腹联合伤36例,现将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占63.9%),刀刺伤5例(占13.9%),砸伤及挤压伤5例(占13.9%),坠落伤3例(占8.3%)。主要伤情:血气胸3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19例,肺挫裂伤8例,膈肌破裂5例(其中合并膈疝4例),脾破裂13例,肝破裂8例,胃肠破裂5例,后腹膜血肿4例。合并颅脑损伤6例,脊柱、四肢及骨盆骨折4…  相似文献   

5.
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损伤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伴腹膜后血肿的腹盆部多脏器伤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51例(78.5%),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中后腹膜切开探查29例(56.9%),肝修补14例,脾切除或修补15例,胰体尾切除1例,胃修补3例,十二指肠修补及造瘘术11例,肠部分切除或修补术30例,肾修补13例,膀胱修补和造瘘术9例,血管修补5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为多发伤,入院时休克41例(63.1%)。治愈58例,死亡7例,死亡率10.8%,死亡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伤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抗休克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并强调根据受伤部位和伤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我所在轮战期间,曾担负某行动的战伤救治任务,此任务时间性强,伤员集中,工作量大,加之野战条件下手术室设备简陋,器材数量有限,如何做好手术室的组织工作就成为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问题。我们在短短13小时内,连续集中接收伤员42名,需要紧急手术者24名,均为重伤和中度伤伤员,共做手术24例次,其中胸部手术4例,剖腹手术3例(肝破裂修补缝合1例,脾破裂合并膈肌破裂行脾切除,膈肌缝合1例,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类救治"在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在5.12汶川地震收治伤员的伤情和救治情况.结果 我院地震后72小时共收治1 097例地震伤入院伤员,共开展手术169台(紧急手术39台,急诊手术29台,延期手术101台).1个月后GOS评价,治愈出院574例,好转388例,无效84例,死亡51例.结论 "分类救治"可为大量地震伤员的急救建立良好的救治体系,拓展伤员的救治空间,提高紧急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地震伤的特点,阐述救治体会。方法:分析地震救治现场伤员的伤情及临床表现,按受伤部位、有无伤口、损伤程度进行分类,按野战医疗队编制分组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后送。结果:本组962例伤员,现场急救54例,清创缝合253例,石膏、夹板固定410例,1例头部和肢体受伤预产期孕妇现场助产正常分娩。1例因外伤性癫痫后送到我院实施剖腹产手术,母婴平安。所有伤员无1例死亡。结论:高原地区地震灾害因环境和建筑物等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创伤伤情有所不同,因人因地进行施救,确保伤员病情平稳,为后方医院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迟发型创伤性膈疝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腹部创伤所致的膈肌损伤 ,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急性期无膈肌破裂表现 ,而在后期出现迟发型膈疝[1]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预后可凶险 ,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笔者报告 1989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 12例迟发型创伤性膈疝 ,探讨其诊断和治疗。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7~ 45岁 ,平均 32 .5岁。腹部钝性伤 5例 ,其中交通伤 2例 ,高处坠落伤 3例。钝性伤中有 1例行急诊腹腔探查脾切除术。左季肋部刀刺伤 7例 ,其中 6例伤后早期行急诊清创缝合术 ,1例行腹腔探查脾切除 空肠穿孔修补术。症状出现时间距原…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treating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treated by DCO from 1998 to 2008.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8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hemorrhage. Bilateralis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rmed early in 17 patients and nonage pelvis ex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 Eleve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femoral fractures received primary debridement and tempo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furthe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eceived primary simple decompre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suscitation in ICU for average 4.3 days (1-11 days). There was one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s DCO well confor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wounded. Early DCO and later integrated treatment are key to enhancement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延迟加重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延迟加重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 4年来收治的 3 7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体征延迟出现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资料 ,分析此类患者腹部手术前后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和简明损伤定级 (AIS)差异、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伤后是否直接入ICU的关系。 结果 伤后直接入ICU与未直接入ICU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ISS、AIS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患者腹部手术前后ISS及AI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 ,死亡率与伤后是否直接入ICU密切相关 (P =0 .0 18) ,并发症发生率与是否直接入ICU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67)。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延迟加重的患者伤后直接入ICU ,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毁损性电击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这类创面早期、反复清创,VSD覆盖、引流的同时,促进肉芽生长;植皮与(肌)皮瓣相结合修复创面;早期截肢,多次截骨,VSD引流,创面清洁后封闭伤口。结果首次清创平均为伤后第7 d,最早为第3 d;17例截肢,有1例行3次截骨。11例单纯植皮,17例采用植皮加(肌)皮瓣消灭创面,5例单纯用(肌)皮瓣修复创面,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VSD结合植皮及(肌)皮瓣用于毁损性电击伤创面修复,使早期清创成为可能,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节约住院费用,并减轻医师的工作量。其修复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笔者报告8例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旨在评价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延误诊断造成的后果。方法:本组4例于伤后5小时以内,1例于伤后6天内施行支气管修复手术。结果:本组8例中5例手术后痊愈。3例延误诊断3~6月,其中1例死亡,另2例合并肺部感染和脓胸未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减少肺和胸腔感染的机会,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和恢复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826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为类似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收集录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收集资料较为完整、符合要求的伤员826例,其中男410例,女416例;年龄1~102岁,平均45.8岁.其中31~60岁伤员占总数的50.2%.有职业记录的477例中,农民占43.8%(209/477),工人占15.7%(75/477),在校学生占14.1%(67/477).钝器伤(53.2%)、挤压/掩埋(22.5%)和跌倒/坠落(15.0%)为前3位致伤原因.德阳市两家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地震后4 d内,占92.1%;华西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后3~9 d(81.7%).骨科伤员占伤员总数的59.2%.伤员的AIS主要集中在1~3分的区域.严重多发伤(ISS>16分)发生率为8.2%.入院后接受内固定术120例(34.1%),清创缝合术103例(29.3%)及外固定术55例(15.6%).肢体离断术22例(6.3%),颅内手术仅2例(0.6%).结论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是主要致伤机制,伤员以骨伤较多.损伤多在AIS 1~3分范围,严重多发伤较少.伤员接受专业救治时间普遍较晚,伤员后送分流较迟,提示对特大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早期救治和及时高效后送救治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治愈98例,死亡4例(2例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腹腔严重感染死亡,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救治成功率96.1%。结论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救治重点在于早期正确判断是否存在穿透伤、腹腔内脏器损伤及是否需要急诊剖腹探查。应当根据患者受伤过程、腹部体征结合必要的检查来把握剖腹探查指征。一旦发现剖腹探查指征,应尽早手术探查。仔细、全面、有序的剖腹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放性腹部外伤腹腔镜探查具有早期诊断、治疗和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