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单发6例,多发4例,手术前误诊7例。肿瘤多位于脑室旁的深部白质。影像学表现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重叠之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手术及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早期手术配合放疗、化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颅压高症状出现早,多位于幕上,可单发或多发,可侵及室管膜和软脑膜并沿之播散;CT扫捕多表现为等密度肿块,MRI显示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捕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对放疗、化疗敏感。结论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之处,鉴别比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常有误诊发生。本文总结本科1994-2003年10年问收治的5例颅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杰金淋巴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和MR表现.结果21例临床表现均不一样,病程短.CT和MRI上有一定的特点:可发生颅内任何部位,肿块在CT上表现为均匀等或稍高密度,邻近病灶的脑组织轻、中度水肿,MRI上以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均显著强化.肿瘤多为分叶状,边界模糊,常沿软脑膜蔓延.结论虽然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其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常有误诊发生。本文总结本科1994-2003年10年间收治的5例颅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患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颅内黑色素瘤成功全切除,术后结合放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颅内黑色素瘤临床较少见,影像学表现多变,术前易误诊,显微手术结合放疗可以降低恶性黑色素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PML)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对本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PML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颅高压和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增高,肿瘤可呈单发或多发,以额叶和颞叶多见。CPML的病理形态学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颇相似,绝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结论CPML的临床或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脑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PCNSML的临床资料 ,归纳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 ,其临床特点和影像表现多变、临床误诊率高 ,平均生存时间只有 13 8个月。结论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好发于 4 5~ 6 5岁 ,发展迅速 ,临床和影像学方法容易误诊 ,病理诊断是必需的 ,放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或漏诊,预后极差。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以隐匿性头痛起病、病程短、进展迅速;初始头颅CT表现正常,动态复查头颅MRI发现左侧额部颅板下结节状信号影逐渐增大,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复查脑脊液细胞学发现异形肿瘤细胞;最终通过脑组织活检明确诊断。该病例提示对于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应动态复查头部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必要时采用更为新颖的脑脊液液体活检方法,如DNA扩增及鉴定等技术,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4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复发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经首次手术全切除后病理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未行放化疗等后续辅助治疗,随访7年余复发,二次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月余未见复发。结论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长期生存者较罕见,其影像学表现多变,术前易误诊,手术全切除是治疗关键,对于复发病例重复切除仍是延长生存期的方案;放化疗效果不确切,手术结合立体定性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似乎是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临床特点为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和肢体运动感觉障碍 ,影像学多为颅内单发病灶 ,病理类型以低、中度恶性B细胞源性为主。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均与免疫缺陷或抑制相关的PCNSL不同。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ML-CN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所见,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1月至1999年7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15例PML-CNS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PML-CNS临床表现多变,但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和癫痫发作等),半数以上的病人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易误诊为其他脑瘤;约20%的病人表现类似脱髓鞘疾病,易误诊为多发性硬化。结论 综合分析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活检是确诊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而颅内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床常见的居第3位的颅内转移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不良,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等情况,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付相平,兰宗铭,易声禹,李兵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很少见于文献[1]。我院于1983~1993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3~57岁。病程15~40天、均有颅内或椎管内占位...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初步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15例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脑深部组织如基底节区、小脑半球等,肿瘤T1加权像多为等或低信号,R加权像多呈高信号,也可以为等信号,DWI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多个小突起,似树枝状改变。1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组织活检.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术后14例行直线加速器电子线放疗及激素治疗,1个月后复查提示肿瘤明显变小;1例术后放弃放疗,给予激素治疗,肿瘤明显变小,但易复发。结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及树枝状改变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特征,缺乏特异性;MRI表现及诊断性激素治疗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后行激素及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肿瘤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的动态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MRI变化、临床表现、病检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患者临床上反复发作,影像学上表现不典型,多在基底节、胼胝体和脑室周围,常误诊为多发性脑梗死或脱髓鞘疾病。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上和影像学上酷似脱髓鞘病,行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或病灶组织活检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7.
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CT和MRI特点,诊断及目前治疗颅内黑色素瘤的观点。结果 CT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数目,但特异性差,定性困难。肿瘤因含有黑色素细胞数量的不同而MRI表现为不同的信号。3例颅内黑色素瘤术前曾分别考虑为转移瘤、脑膜瘤或胶质瘤。部分颅内黑色素瘤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多发性病灶。结论 颅内黑色素瘤,尤其是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术前诊断困难,病理是确诊黑色素瘤的最后手段,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起源于神经系统,主要累及脑、玻璃体、视神经、脑脊膜、脑神经和脊神经根,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占颅内肿瘤的0.80%~6.60%,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升高之趋势。因其对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敏感,若术前能够明确诊断,患者可避免外科手术之痛苦,而且局部手术切除亦是导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良预后的因素之一。因此术前明确诊断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一、临床和影像学诊断陷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程较短,约6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结合文献对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以颅内压升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B细胞型)。4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给予联合放化疗、单纯化疗或放疗,至随访终点,2例患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20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来综合判定,确诊必须依赖病理学检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不佳,手术治疗是PCNSL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积极放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以进行性脑萎缩和颅内多发病变起病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方法收集1例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颅内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9岁,因"进行性四肢震颤伴反应迟钝2年,双下肢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前MRI提示进行性加重的脑萎缩及颅内皮质下、侧脑室旁、基底节多发长T1长T2病灶。外院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个月后复查头颅MRI示原病灶缓解,左顶叶新发长T1短T2病灶,有占位效应。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左顶叶病灶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非占位性白质病变及脑萎缩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鲜见,肿瘤实质病灶出现前,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激素治疗效果往往与脱髓鞘病变难以鉴别。因此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考量诊断,合理选择检查与治疗时机,重视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