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γδT细胞经唑来膦酸刺激后对骨肉瘤细胞株HOS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5 mL,经唑来膦酸刺激后,在含IL-2的培养液中,培养14 d。用流式细胞仪测定γδT细胞所占的比例,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株HOS的体外杀伤作用,并用抗人γδTCR抗体、抗人NKG2D抗体和穿孔素/颗粒酶阻滞剂CMA分别预处理γδT细胞,观察杀伤作用的变化。另用骨肉瘤细胞株HOS注入BALB/c裸鼠皮下建立骨肉瘤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将裸鼠分为2组,分别为未治疗组、γδT细胞治疗组。观察裸鼠瘤体大小及称量瘤重。结果:PBMCs经唑来膦酸刺激14 d后γδT细胞阳性率达到(95±3)%。当效靶细胞比为6∶1、12∶1、25∶1、50∶1时,对HOS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6.8%、31.5%、37.8%、40.9%。用Anti-γδTCR抗体、Anti-NKG2D抗体及CMA预处理γδT细胞后,当效靶细胞比为25∶1时,对HOS的杀伤率分别为32.3%、4.7%、16.7%。体内抑瘤实验中,γδT细胞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42.78%。结论:PBMCs经唑来膦酸刺激后,可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在体内外其对骨肉瘤细胞株HOS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γδ T细胞杀伤骨肉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扩增原发性、复发性和转移性骨肉瘤患者PBMCs来源γδ T细胞,LDH法检测γδ T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γδ T细胞分泌IFN-γ情况,并应用不同的抗体确定γδ T细胞识别、杀伤骨肉瘤细胞的途径.建立裸鼠HOS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唑来膦酸、γδ T细胞及唑来膦酸联合γδ T细胞,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对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骨肉瘤患者PBMCs体外经过唑来膦酸联合IL-2刺激可高度选择性扩增γδ T细胞,并且扩增后的γδ T细胞具有杀伤骨肉瘤细胞的能力.唑来膦酸预处理骨肉瘤细胞后可显著增强γδ T细胞的杀伤活性,γδ T细胞识别、杀伤唑来膦酸预处理骨肉瘤细胞主要通过TCR途径和穿孔素-纤溶酶途径,NKG2D途径和TRAIL途径发挥作用较小.体内实验表明,唑来膦酸联合γδ T细胞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烈而持久,显著优于单独唑来膦酸治疗组和单独γδ T细胞治疗组.结论 唑来膦酸能够促进骨肉瘤患者PBMCs来源γδ T细胞的增殖,并能够增强γδ T细胞的抗骨肉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用唑来膦酸预处理过的未成熟DCs按10:1混合,在含IL-2 400 U/ml和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倍数。用流式细胞仪对γδT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并检测其细胞内的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经唑来膦酸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到11天时γδT细胞增殖倍数达到(120±15)倍,第8天和11天γδT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70.26%±3.56%、90.11%±4.67%。γδT细胞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及CD107a在第8天时分别为81.66%±4.32%、86.62%±5.21%和80.12%±3.78%,均高于对照组。培养的γδT细胞对SGC-7901、SW-1990、SW-480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至第8天时达到峰值。结论:此法能有效诱导γδT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的γδT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及CD107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IFN)对人来源γδT细胞杀伤骨肉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唑来膦酸(Zol)、Zol和Ⅰ型IFN体外刺激扩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计算扩增倍数。以Zol刺激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为对照组,Zol联合Ⅰ型IFN刺激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为实验组,LDH法检测不同方法扩增的γδ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ELISA法检测γδT细胞分泌的IFN-γ。结果:Zol、Zol联合Ⅰ型IFN均可高度选择性扩增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γδT细胞,扩增后γδT细胞具有杀伤骨肉瘤细胞的能力。Ⅰ型IFN预处理γδT细胞后可显著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Ⅰ型IFN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抗骨肉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γδT细胞、NK细胞及LAK的部分抗肿瘤生物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增殖培养获取γδ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并比较了3种细胞的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用不同单抗分别馐被粘附的细胞,然后通过MACS细胞分选仪的分选,获取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表型、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以单抗阻断效应的分析。结果:经MACS分离得到的γδT细胞,培养2w后细胞数扩散600~800倍,CD3、CD8和γδ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2.29%、58.02%和65.98%。γδT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6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XG-7这3种不同靶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率,分别为35.98%、42.27%和69.08%;NK细胞对此3种细胞杀伤率分别是45.12%、12.34%和29.27;LA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44.01%、29.27%和25.68%。γδT细胞对经M  相似文献   

6.
探讨辣椒素对人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离健康人PBMC,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IL-2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辣椒素作用于γδT细胞48h后,CCK-8法检测各药物浓度组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IFN-γ的表达,用LDH释放法检测各组γδT细胞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显示,培养7d时各组γδT细胞纯度达到了(85.33±6.07)%。浓度为3.2~50μmol/L的辣椒素能显著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在浓度为25μmol/L时其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IFN-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显著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辣椒素在体外能通过促进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IFN-γ的表达上调显著增强其抗骨肉瘤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简单快速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特异快速地诱导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用 5~ 10ml外周血通过CD3细胞的富集、γδ单抗的诱导以及肿瘤细胞刺激的培养体系进行γδT细胞的体外扩增。结果显示 ,γδT细胞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扩增到 10 9~ 10 10 的数量级 ;诱导 4周的CD8、γδ阳性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42 6 9%和 5 8 6 7% ,明显高于诱导前的 2 3 97%和 6 6 2 % ;γδT细胞对NK敏感的K5 6 2细胞和NK抵抗的Daudi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γδT细胞对经抗HSP单抗封闭后的Daudi细胞的杀伤率明显下降。该培养体系是一种用血量少、特异、经济、快速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8.
桂万羊  陈复兴  马勇 《国际病毒学杂志》2007,14(5):157-160,F0003
γδT细胞是指在T细胞受体上表达γ和δ链的一类T细胞亚群,已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对病毒感染的免疫中发挥重要的免疫监视作用。本文主要从病毒感染后机体内γδT细胞变化,γδT细胞抗病毒的机制,基于γδT细胞免疫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含氮二膦酸盐联合IL-2,N-BP/IL-2)诱导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3例肿瘤患者和43例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御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测定患者外周血经药物体外刺激后御细胞增殖指数和用药前后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γδ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结果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御细胞绝对值和御细胞相对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306细胞/μl和1522细胞/μlP=0.003),64细胞/μl和162细胞/μl(P〈0.001),5%和11%(P〈0.001)。24例经药物体外扩增试验阳性的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体内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和御细胞相对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283细胞/μl和1552细胞/μl(P=0.001),54细胞/μl和107细胞/μl(P〈0.001),6%和8%(P=0.008)。全部肿瘤患者中外周血γδT细胞对药物体外诱导增殖反应阳性患者的百分率为68.9%。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人。不同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药物刺激增殖的反应性不同。N-PB/IL-2在体内有显著增加御细胞数量的药理作用。体外增殖试验可作为N-PB/IL-2治疗患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HSP70多肽刺激PBMCs体外扩增γδT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分离提纯所获的肿瘤膜蛋白HSP70-多肽在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成功地建立了γδT细胞的扩增培养系统。扩增培养后γδT细胞从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3.5%±2.8%(健康人样本)、11.5%±10.8%(急性白血病样本)相应地升高至52.8%±7.9%和60.4%±5.9%,并以表达TCRVγ9-Vδ2亚型为主。运用51Cr细胞毒试验探讨了γδT细胞的杀伤效应,发现:HSP70-多肽激活的γδT细胞对一系列肿瘤细胞包括NK敏感的K562、LAK敏感的Daudi以及自体或异体新鲜肿瘤细胞等都具有高效的细胞毒活性,另外,在γδT细胞上清中可检出高水平的IFN-γ、IL-2、TNF、IL-8等细胞因子。以上结果提示:γδT细胞作为一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高效、特异的杀伤效应,在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选择性扩增的模式:即在IL-2的作用下,不需要γδ^+TCR特异性配体的刺激,可使一类个体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γδ^+T细胞发生优先增殖,逐渐成为培养细胞的主要群体。方法将10个γδ^+TCR的个体PBMC分别在含3*10^5U/LIL-2培养液中培养1-2wk后,其中的γδ^+T细胞的比率可达38%-78%。结果对3个宋的个体的坟增帮RT-PCR分析表  相似文献   

12.
探讨IL-21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或无IL-21参与的条件下,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IL-2或IL-15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的第10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细胞因子组诱导10d后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IL-2+IL-21、IL-15+IL-21和IL-2+IL-15+IL-21组与IL-2、IL-15组相比,细胞纯度和扩增倍数没有显著性变化;IL-2+IL-21、IL-15+IL-21和IL-2+IL-15+IL-21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IL-2、IL-15单独组。以上结果表明,IL-21可通过上调γδ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ZOL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ZOL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法及Hoechst 33342法检测ZOL作用前后细胞凋亡情况变化,JC-1检测ZOL对U93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93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ZOL对U937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ZOL可以抑制U937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及Hoechst33342结果显示ZOL可以促进U937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JC-1结果显示ZOL可以明显降低U93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I法证实ZOL将U937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克隆形成实验证实0.2 mmol/L ZOL可以完全抑制U93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OL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表达显著增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强,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ZOL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主要是由于抑制了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同时ZOL可以促进U937细胞凋亡,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IL-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DHA作用于γδT细胞4δ h后,MTT法检测各药物浓度组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γδT细胞对SW1990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培养8d时各组γδT细胞纯度达到了75.46% ±5.32%.浓度为50~100μmol/ml的DHA能显著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DHA处理后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SW1990细胞能力及其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DHA可增强γδT细胞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γδ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人γδT细胞体外增殖与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人γδT细胞,第10天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百分含量。分别采用0.08、0.50、2.00、4.00、6.00 Gy X射线辐射人γδT细胞作为各辐照剂量组,以0.00 Gy组作为未辐射对照组。继续孵育24、48 h,收集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各组人γδ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穿孔素、颗粒酶B及CD107a的表达。结果 经10 d扩增后人γδT细胞百分含量为81.22%±3.51%,经磁珠阳性分选纯化后γδT细胞百分含量为96.76%±1.37%。0.08 Gy剂量组人γδT细胞增殖最为显著,24 h的扩增倍数为1.32±0.07(P <0.05),48 h的扩增倍数为2.22±0.11(P <0.01);辐射后培养24 h的2.00 Gy剂量组、4.00 Gy剂量组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5.33%±3.22%、42.42%±3.54%,辐射后培养48 h的2.00 Gy剂量组、...  相似文献   

16.
γδT在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γδT细胞只占外周血T细胞总数的0.5~5%,因此如何获得足够细胞数量且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效应细胞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γδT的扩增方法比较多,但是没有统一高效且特异性的扩增方法,来保证γδT的扩增效率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本文对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一种体外扩增人γδT细胞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 以便进一步对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100 mL, 分离单个核细胞, 置于含100 mL/L小牛血清, 50 mL/L人AB血清, 异戊烯焦磷酸(2 μg/L)和IL-2(100 IU/mL)RPMI1640 培养液中培养, 进行细胞毒杀伤活性测定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细胞培养10 d时γδT细胞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 增殖倍数可达80倍, 悬浮生长γδT细胞CD44表达为86.39%、贴壁生长γδT细胞为94.0%.效靶细胞比为40: 1时, 对K562细胞和SGC-7901胃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5%和61%.结论:用一种简单、快速和特异性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新方法, 培养的γδT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结核杆菌抗原(Mtb-Ag)活化的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Mtb-Ag刺激正常人PBMC以诱导γδT细胞扩增,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高纯度的γδT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系K562和Raji的细胞毒活性,并观察MEK/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细胞毒活性的阻断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上CD69的表达,并观察PD98059和SB203580对CD69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新鲜分离的PB-MC,用Mtb-Ag刺激培养第10天,用磁珠阳性法分离的细胞中γδ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3.56%、74.63%和98.20%。PD98059可抑制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且对γδT细胞杀伤Fas低表达的K562细胞的抑制率(39.27%)高于对γδT细胞杀伤高表达Fas的Raji细胞的抑制率(26.58%)。PD98059还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表达CD69;而SB203580对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和肿瘤细胞诱导的CD69的表达均无影响。结论:MAPK途径中的Erk通路(而不是p38通路)参与了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启动,且可能对γδT细胞的颗粒外吐作用较大,而对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作用较小。MAPK途径的Erk通路可能还参与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56例),单纯放疗组(40例),单纯唑来膦酸组(28例)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各组止痛及改善活动能力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个月后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止痛效果及活动能力改善均较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唑来膦酸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军  许伟  操少军 《医学信息》2008,21(10):1833-1835
目的 评价唑来磷酸联合泰索帝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A组)及单用唑来磷酸(B组)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骨痛缓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略好于B组(P>0.05).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A组骨转移灶修复率52.4%(11/29),B组20.0%(4/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治疗用,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