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药材种植研究和产业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藏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藏药材已进人了一个野生资源短缺、需要产业化种植的阶段。但是,原生藏药材并没有家种历史和成熟经验,甚至有一部分一时还无法种植成功。藏药材产业化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完善。因此,认真分析当前藏药材科研和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深入探讨其中的难点和规律,是指导和推动当前藏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老年疾病与诸多因素,如遗传、种族、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习俗、饮食、甚至心理因素等有关。本文通过笔者对云南迪庆藏区老年疾病构成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对藏区老年疾病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对藏区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青青兰是传统藏医极为常用的藏药材之一,也是西藏民间有着悠久食用历史的食材之一。该药材在藏医古籍文献与现代藏医药临床应用中使用"Priyangu"(知阳谷),是印地语的音译,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草考证的方法,考证这个用印地语命名的藏药材的来龙去脉,考证其传统知识传承至今的准确性。考证结果表明,藏药材"Priyangu"的基源植物就是唇形科青兰属的甘青青兰,该物种在印度没有分布的记录,与阿育吠陀本草和印度药用植物记载的药材"Priyangu"并无物种和功效上的关联,是典型的同名异物现象。之所以甘青青兰的藏语名使用了印度语中的"Priyangu"一词的音译,主要源于佛教信仰,刻意为之。《蓝琉璃》中提到的3种"Priyangu"药材,在本文得到了考证,为甘青青兰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结合部。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与藏、青、川等地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文化体系。甘南州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海拔3000m以上,垂直分布差异大,光照时数多,高原气候特色明显,自东南向西北生物种群变化比较显著,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植被,造就了丰富的藏药资源。藏药材资源是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藏药资源相结合,根据野生藏药材的分布特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创建藏药种植示范基地,引进或开发现代先进种植技术,开展野生藏药材的驯化试验、技术推广、资源保护等研究工作,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藏药材的人工种植是不断发展的藏药产业所必需的,也是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所要求的。而藏药材的GAP种植是实现藏药材人工种植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必要条件,通过藏药材GAP的研究,制定符合GAP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析鉴定技术,做出特有或稀少藏药材的指纹图谱,确定原产地标准,申请原产地品种保护,使藏药材种质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本文从藏药材资源概况及分布特点、藏药材资源开发现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主要途径、藏药材种植实施GAP的必要性、藏药材种植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等方面阐述了甘南州藏药材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部颁标准基础上,更好地控制丛菔药材的质量,提升了丛菔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β-谷甾醇的定性鉴别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精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丛菔的水分、重金属及水溶性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实验测定及方法学研究结果证明,修订后的丛菔薄层鉴别专属性强,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精氨酸的含量在:0.0612~0.306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n=6),RSD=0.9%。结论:研究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可以全面有效地控制丛菔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药材鉴定方法不统一是民族医药学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藏药材鉴定方法不统一的历史成因,从7个方面探究该问题产生的原由。藏医药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应理性看待该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注重结合古籍经验及实际临床效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分析药材价值。藏药材鉴定需借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多角度研究藏药材鉴定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7.
进入7月,云南地产药材大部分品种走动平缓,个别热点品种有商调货,市场显得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其产地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方法:在新疆14个不同地区采集麻黄药材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各生长地的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差异很大。新疆东部与中南部地区麻黄药材中麻黄碱的含量高于新疆北部与最南部地区。结论:与麻黄中麻黄碱含量相关的因素有生长地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和土壤的pH值等,其中土壤的pH值为重要因素。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更有利于麻黄碱的积累。另外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气候因子(年日照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青海、西藏11个地区藏药材柳兰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均含0.1 mol/L乙酸铵+0.05%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A)软件计算相似度。结果:建立的11批柳兰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在0.901~0.985之间。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为柳兰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药材多穂蓼(Polygonum polystachyum Wall. etMeisn.)是蓼科蓼属植物多穂蓼的全草。性凉,味辛,具有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化学成分有蓼属甙、腊梅甙、异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pentacosanyl heptacosanoat、二十七烷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药理研究多体现在一些含有多穂蓼等原材料的中药复方制剂上,且与多穂蓼的功效和主治相一致。文章就原植物形态特征、资源分布、分类学研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研究方面进行概述,为今后多穗蓼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释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藏药方剂大全》和《四部医典方剂大全》中搜集所有含藏药材榜嘎方剂,利用Spss Modeler 18.0应用软件分析各藏药之间的关联性,用Gephi制作各药物之间的可视化关联图。结果:共收集到331首含藏药材榜嘎方剂,涉及285味药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榜嘎多与治疗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的药物联合使用,频次、置信度和支持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榜嘎-诃子、榜嘎-牛黄、榜嘎-藏红花。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主治疾病依次是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结论: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特点与主治疾病性质息息相关,充分彰显藏药药性和方剂配伍理论特点。这一规律在含榜嘎藏药方剂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创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迪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交界,因其地域特殊而形成了与其他藏区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既属于藏文化系统,但又拥有不同于其他藏区的自身发展规律性和独特性。这种特殊的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对迪庆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品种整理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藏药专著文献的分析整理,从藏药材的分类、文献入手,对藏药材基源的记载形式、名称(命名、异名、名称文字)、基源、质量控制等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规范藏药材品种的名称和基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1藏药资源概况[1-2]1.1地域范围:青藏高原有史以来就是藏族先民聚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藏族先贤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动、植、矿物作为防治疾病的物质,在自身筛选中积累了本民族的有效药物——藏药。因此青藏高原是藏医药学发生发展的摇篮。几千年来虽然经过无数次民族(种族)和地域的变迁,但延续至今其地域范围仍包括青海、西藏、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甘孜两州、云  相似文献   

15.
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品种整理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藏药专著文献的分析整理,从藏药材的分类、文献入手,对藏药材基源的记载形式、名称(命名、异名、名称文字)、基源、质量控制等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规范藏药材品种的名称和基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州的药品监督检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藏茴香和蛇床子混用的现象为提醒同行和调剂师的注意,现将两者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功效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魏立新  杜玉枝 《中药材》2007,30(11):1401-1403
目的:用新方法提取藏药材石榴籽油,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石榴籽的药理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石榴籽的可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为亚油酸40.0%、油酸22.7%、棕榈酸17.5%、硬脂酸9.0%及共轭亚油酸5.7%。结论:藏药材石榴籽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两者含量共占全部提取物的62.7%。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藏药材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有关藏药专著文献为依据,对文献中收载的制剂及藏、青、甘、川、滇藏区藏医医疗机构、藏药制药企业实际生产使用的院内制剂、藏成药制剂等进行调查,对制剂处方中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述标准和专著中收载的439个制剂、所调查的40家藏医医疗机构和藏药制药企业反馈的711个医院制剂和藏成药制剂处方中使用的药材共约502个品种,使用制剂数在10个以上的药材品种约154个,绝大多数为藏药特有品种;约416个药材品种有基原的文献记载依据,包括植物药287个、动物药78个、矿物药51个,共涉及到基原植物94科261属643种(含种下等级),基原动物35科52属61种(含种下等级);中医与藏医交叉使用的药材品种约122个,约80%的藏药材品种均产自于青藏高原藏区;约293个药材品种在上述标准中有收载,除《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作为藏药材收载的8个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的标准仅有【性状】、【鉴别】或【检查】项。结论:藏药标准工作应以常用藏药材品种为重点,特别应加强品种及其基原的调查整理、物质基础研究与民族医药术语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川产道地药材气候分布格局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10种川产道地药材气候生态适应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欧氏距离系数定量刻划了它们在四川盆地的分布关系,提出了川产道地药材的生态区划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生濒危药材引种驯化基地”建设项目日前在云南文山县柳井彝族乡立碑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