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卢永超 《现代医院》2012,12(9):44-45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重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间因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行CT扫描资料。扫描包括常规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肾排泄期,根据梗阻程度选择合适的扫描延迟时间,所有原始图像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得出CTU后处理图像。结果本组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单纯肾结石15例,单纯输尿管结石23例,单纯膀胱结石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膀胱结石3例,肾、输尿管及膀胱多发结石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优良的成像质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而获得多种模式的二、三维图像,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及血管病变,结合泌尿系造影可提高结石检出率及评价尿路有无梗阻及其程度,对IVP不显影或不能确诊的泌尿系结石可明确诊断,可为临床医师手术提供直观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7例临床疑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方法,获得完整泌尿系图像。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良好显示泌尿系病变情况。其中泌尿系结石伴积水27例,肿瘤12例,炎症4例,先天性畸形4例。MSCTU对上尿路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100%,并能直观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U能够从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的解剖情况,对泌尿系肿瘤、结石及其它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5例泌尿系病变病例,60例单纯行16层螺旋平扫,51例行四期扫描(平扫、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其中应用Sure-Start软件30例,常规增强21例),非增强尿路成像4例,利用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可以得到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在内的完整尿路成像。结果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空间关系、双肾功能情况。115例病人中,诊断先天发育畸形17例,胡桃夹现象2例,泌尿系结核10例,多囊肾3例,单纯囊肿10例,泌尿系结石58例,肾、输尿管、膀胱肿瘤15例。结论16层螺旋CT泌尿系扫描,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病因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及双肾功能,具有检查快速、后处理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完整尿路图像,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15例泌尿系病变病例,60例单纯行16层螺旋平扫,51例行四期扫描(平扫、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其中应用Sure-Start软件30例,常规增强21例),非增强尿路成像4例,利用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可以得到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在内的完整尿路成像. 结果 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空间关系、双肾功能情况.115例病人中,诊断先天发育畸形17例,胡桃夹现象2例,泌尿系结核10例,多囊肾3例,单纯囊肿10例,泌尿系结石58例,肾、输尿管、膀胱肿瘤15例. 结论 16层螺旋CT泌尿系扫描,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病因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及双肾功能,具有检查快速、后处理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完整尿路图像,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是利用CT技术显示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和肾实质的方法,它把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部分性的结合为一体,具有IVP和CT的优点,因而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可以代替IVP、输尿管镜等泌尿系检查,开创了泌尿系无痛性检查的先河.它由于能同时显示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和肾实质,因此对疾病的应用范围广泛,其包括:解剖变异、尿路结石、感染性疾病及良恶性肿瘤,它采用1 mm层厚进行全尿路扫描,根据情况采用尿路平扫,动、静脉期增强加延时期扫描,并对数据进行各期各种三维重建,能大大提高阳性率和诊断率.现就我院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行MSCTU检查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的影像表现,评价MSCTU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尿培养、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结核的CT影像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58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技术,获得尿路成像图像。结果 37例患者中,确诊前通过MSCTU诊断肾结核34例,准确率达91.9%;其中肾脏形态、大小改变28例,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灶28例,肾内出现钙化灶14例,累及输尿管7例,膀胱3例。结论 MSCTU检查能够客观显示各期肾结核的病理特征,直观显示泌尿系全貌,逐渐取代了传统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静脉尿路造影与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存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静脉尿路造影和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比较泌尿系疾病类型、不同的造影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和两种尿路显影方法结果。结果:由临床综合诊断的96例,其中泌尿系结石患者检出45例,占比为46.88%;肾结石患者检出26例,占比为27.08%;输尿管结石患者检出15例,占比为15.63%;膀胱结石患者检出1例,占比为1.04%;肿瘤患者检出4例,占比为4.17%;感染性病变患者检出3例,占比为3.13%;泌尿系畸形患者检出2例,占比为2.08%,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方法(P<0.05),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方法的双侧肾盏、肾盂、输尿管上段发育显影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对鉴别泌尿系疾病的类型和泌尿系相关疾病的诊断更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剂量MSCT尿路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3例泌尿系病变患者进行低剂量MSCT尿路成像(MSCTU)检查,将容积数据进行MPR、CPR、MIP及VR三维重建得到尿路造影图像,并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23例MSCTU低剂量检查,辐射剂量明显减低,图像质量未见明显下降;输尿管结石8例,肾输尿管畸形3例,外压性输尿管梗阻2例,膀胱肿瘤3例,膀胱内大血块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癌1例,外伤性输尿管瘘1例,肾切除术后1例.结论 低剂量MSCT尿路成像检查方法,降低了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临床应用,同时要注意应用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泌尿系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科检查的泌尿系患者76例,采用常规B超、X射线平片、VIP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超、X射线平片及VIP联合临床检查确诊,上述泌尿系检查患者中,42例为泌尿系结石,26例为疑似结石需要进一步检查,8例未见异常。通过螺旋CT对泌尿系的平扫或泌尿系成像(CTU)检查,使用图像重建技术后共有63例患者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肾、输尿管、膀胱结石;3例患者确诊泌尿系结核;2例为外伤引起的肾破裂损伤和膀胱破裂损伤;2例为输尿管扩张畸形;6例未见异常。结论:在泌尿系检查中有效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泌尿系疾病的检出率和检查准确性,同时极大地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先后用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查。对照组30例,行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测。实验组30例,行层螺旋CT检测。比较2组各类型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以输尿管结石和肿瘤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MRU、层螺旋CT各有其优点,但总体来说层螺旋CT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因此,早期行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早期治愈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8例上尿路结石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其中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18例,经皮肾穿刺造瘘10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并留置双J管20例。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无一例死亡。40例术后1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先予以引流尿液是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安全方法,情况许可则首选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相似文献   

12.
杨斌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54-1755
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急诊脉栓塞对泌尿系出血的医治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泌尿系出血病患50例,在这50例泌尿系出血病患中有外伤性肾出血的病患27例、有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病患13例、膀胱癌出血10例。结果 50例泌尿系出血病患中有非医源性肾损伤的病患27例,22例动脉栓塞之后第1d停止临床出血现象,血尿现象消失,3例术之后第4~6d血尿渐渐消失。13例经过皮肾镜术之后有出血临床现象的病患当中,8例病患的出血原因为穿刺误伤到小动脉出血,5例病患的出血原因为穿刺误伤到小动脉伴动静脉瘘所形成。10例膀胱肿瘤出血病患在动脉栓塞之后都在清除体内血块之后尿颜色呈现洗肉水样并渐渐转为清亮。结论泌尿系出血采用急诊动脉栓塞手术方法,是一种高效、主动、迅速和安全的止血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病患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the world and it is only logical to hypothesize that it alone or in association with mycoplasma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initi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upp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Having in mind the inconclusiv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role of C. trachomatis in upp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 decided to study the presence of C. trachomatis in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pyelonephritis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 studied 20 patients (12 female and 8 male, aged 20-60 years) with symptoms and signs of acute pyelonephritis in accordance with Kunin's criteria (1997). Samples were taken during surgery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by aspirating urine from the renal pelvis or the ureter above the level of the obstruction and analyzed for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pathogens using routine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and employing the "AMPLICOR CT/NG" test (Roche Diagnostic Systems, Branchburg, NJ, USA) for the presence of C. trachomatis. Chlamydia trachomatis was found in the aspirated urine of 5 patients (25%). In 3 of the patients the microbiological tests of the aspirated urine did not establish any other microbial agent. In the other two Escherichia coli and Proteus mirabilis were cultured.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in the patients with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alone and those with an associated bacterial pathogen failed to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llowing the operation all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Ofloxacin 200 mg bid for 7 days with a favorabl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outcome. In our opinion, the AMPLICOR CT/NG test i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diagnosing low-number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pyelonephritis. Chlamydia trachomat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etiologic agent in acute pyelonephritis and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in such patients should be targeted at its possible underlying presence.  相似文献   

14.
熊俊芳 《现代保健》2010,(23):100-10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护理.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43例,对患儿及家属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 43例术后无死亡,一次性取净结石34例,二次取净结石9例,所有患儿无输血,患儿及家属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结论 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对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B超引导下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70.5±8.3)min。Ⅰ期手术86例,Ⅱ期手术4例。失血量与手术时间、穿刺路径呈正相关,与肾积水程度呈负相关。术后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抗感染治疗后,均恢复正常。8例术后出现出血,予以夹闭肾造瘘管、止血剂、输血等治疗,7例获得成功,其中1例出血严重,行开放患肾切除。所有患者术中均无胸膜、肠管及肾邻近脏器损伤。结论: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并行双源CT尿路造影的病例86例,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CPR及VR三维重建。然后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可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的三维图像.能够通过旋转、放大等清晰显示全尿路及其局部细微结构、形态、走形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通过双源CT对全尿路的适当扫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三维重建,能够大大地提高病灶的阳性率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 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特点与评估尿路梗阻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过碎石或病例证实的尿路梗阻病变患者57 例,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仰卧头先进,Sense-Body 线圈,先行轴位和冠状位FSE 序列呼吸门控T2WI 成像及SE 序列呼吸门控T1WI 成像,MRU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作冠状面重T2 加权水成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出尿路造影图像,再进行手术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57 例行MRU 检查的患者,发现泌尿系狭窄20 例,泌尿系结石22 例,原发性泌尿系肿瘤5例,泌尿系畸形4例,原发性巨泌尿系3例,异位血管压迫泌尿系3例.MRU 对尿路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 %,定性诊断准确率87.7%.结论:MRU 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但需综合临床表现及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腔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疗效 ,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 16F大小皮肾通道 ,使用 8/ 9 8F输尿管肾镜 ,结合电子弹道碎石 ,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 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 5 6例。结果 Ⅰ期肾穿刺取石术 98例 ,Ⅱ期取石术 8例 ,无中转开放性手术。建立一通道 96例 ,二通道 8例 ,三通道 2例。手术时间 0 5h~ 3 5h ,平均 2 0h。肾结石取净率 88% ,结合ESWL治疗肾结石清除率 94 % ,输尿管结石取净率 10 0 %。术中输血 2例。拔除输尿管后需相应手术治疗处理肾输尿管病变 3例。结论 微创PCNL疗效确切 ,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 ,配合ESWL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是治疗复杂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