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苦参碱缓释片、苦参碱普通胶囊和苦参碱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对杂种犬进行单剂量及多剂量试验,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对苦参碱的三种剂型进行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苦参碱普通胶囊tmax为(85±12) min,cmax为(6.360±0.215) μg/ml,缓释片的tmax为300 min,cmax为(5.088±0.490) μg/ml,注射剂的tmax为10 min,cmax为(6.500±0.404) μg/ml.缓释片相对于普通胶囊之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3.7±9.4)%,相对于注射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3.5±14.2)%.体内外相关性显著(r=0.981 2,P<0.01).结论:苦参碱缓释片释药迟缓,达峰时间长,血药浓度变化平缓,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片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并比较2种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自身交叉分别单剂量口服500mg盐酸二甲双胍试验和参比2种片剂.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2种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2.53±0.95)和(2.43±0.75)h;cmax,(1 774.6±480.8)和(1 829.3±517.7)μg/L;t1/2Ke,(2.53±0.45)和(2.48±0.36)h;AUC0~12 h,(8 951.6±2 012.9)和(9 186.1±1 981.3)μg·h·L-1;AUC0~∞,(9 441.7±1 981.6)和(9 691.0±2 009.9)μg·h·L-1.2种片剂的cmax、AUC0~1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90%可信区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制剂对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12h为(98.2±14.1)%,F0~∞为(98.2±13.2)%.结论:2种片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
头孢丙烯胶囊和片剂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头孢丙烯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500 mg头孢丙烯胶囊与片剂,两次试验间隔为1周,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丙烯浓度.结果:头孢丙烯胶囊与片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78±1.92)和(8.66±1.57) μg/ml;tmax分别为(2.08±0.82)和(1.93±0.61) h;t1/2分别为(1.40±0.267)和(1.40±0.18) h;AUC0-10分别为(28.17±4.31)和(28.28±3.28) h·μg·ml-1,头孢丙烯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61±10.62)%.结论:头孢丙烯胶囊口服后吸收迅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头孢克洛分散片在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试国产头孢克洛分散片在8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血、尿药浓度, 比较了单剂量口服 500 mg头孢克洛分散片和普通胶囊的体内过程和生物利用度。结果:头孢克洛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试验药品和对照药品的cmax分别为(15.87±4.54)和 (13.75±4.54)μg/ml; tmax分别为(0.63±0.19 )和(0.66±0.19)h; t1/2 分别为(0.54±0.13)和(0.63±0.20)h; AUC0?∞分别为(19.13±2.82)和(18.30±3.62)h*μg/ml。试验药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59±19.13)%。结论:两种制剂的AUC及其对数形式经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选择16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分别给予单剂量口服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受试品)或富马酸酮替芬片(参比品)2mg,观察服药后口服受试品及参比品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AUC(0~36h)]及受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受试品[tmax、cmax、t1/2、AUC(0~36h)]分别为(2.8±1.1)h、(403±151)ng/L、(5.6±1.7)h、(2852±1021)ng/(h·L),参比品[tmax、cmax、t1/2、AUC(0~36h)]分别为(3.2±1.2)h、(388±166)ng/L、(5.8±2.4)h、(2761±962)ng/(h·L),受试品与参比品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品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41)%。结论: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人体吸收快,且生物利用度高,与富马酸酮替芬片具有相同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奥关拉唑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小Cmax、Tmax;和AUC0—12h分别为(1.79±0.86)h和(1.49±0.50)h、(0.51±0.25)μg·mL^-1和(0.49±0.19)μg·mL^-1、(2.05±0.64)h和(2.04±0.63)h、(1.64±1.41)μg·h~·mL^-1和(1.57±0.99)μg·h^-1·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8±33.82)%。结论两种奥关拉唑肠溶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洛索洛芬钠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洛索洛芬钠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取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60 mg洛索洛芬钠片,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中洛索洛芬钠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AUC0~8 h分别为(121.4±23.4)min、(3.69±0.77)μg/ml、(30.8±7.1)mtn、(397.4±68.4)μg·min/ml.结论:本品口服吸收快,消除半衰期短.洛索洛芬钠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和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 方法: 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 90 mg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和片剂, HPLC 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向单侧t检验比较两种制剂的 AUC。 结果: 口服溶液和片剂的 cmax 分别为 ( 169.03 ±23.42) 和(163.17±23.41) ng/ml; tmax 分别为 (1.20±0.22) 和 (1.44 ±0.23) h; t1/2β 分别为 (7.07±1.54) 和 (7.97±1.17) h; AUC 分别为 (1 287.13± 250.84)和(1 317.85±151.31) h*ng/ml。 结论: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与片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口服溶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61 ±15.65)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以体外释药和犬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微丸得率86.5%,载药量87.8%;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方程,相似因子f2为74.23;自制缓释微丸胶囊单剂量犬口服给药后的tmax(3.7±0.5)h,cmax(36.36±0.98)μg/mL,AUC0-∞(337.83±7.29)μg.h/mL;苯扎贝特缓释片(参比片)的tmax(4.1±0.4)h,cmax(39.66±0.94)μg/mL,AUC0-∞(327.27±8.97)μg.h/mL。结论:以进口的缓释片为参比片,自制的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3±2.8)%,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野漆树苷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静脉注射后野漆树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处理,用色谱柱Phenomenex C8(30 mm×2.00 mm,3μm)进行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选择离子分别为野漆树苷(m/z 577.6→269.1),内标柚皮素(m/z 271.0→151.0),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测定大鼠静脉注射野漆树苷后血浆的药物浓度,并采用DAS 2.0计算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中野漆树苷在1~2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0%,准确度(RE)在±7%之间,低、中、高3个浓度下提取回收率为86.8%~91.0%,无明显基质效应且稳定性良好。大鼠静注该药(5 mg/kg)后AUC0-t为(72627.8±18067.9)μg·min/L,t1/2为(52.1±14.3)min,CLz为(0.07±0.02)L/(min·kg)。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野漆树苷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大鼠静注该药后体内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1.
杨梅素滴丸和杨梅素分散片的抗血栓作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杨梅素滴丸与杨梅素分散片的抗血栓作用。[方法]用毛细玻璃管法观察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用ADP诱导小鼠急性肺栓塞方法,观察其抗血栓作用。[结果]在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中,第一批实验结果显示,杨梅素滴丸大剂量组有效(P〈0.01),小剂量作用不明显,而杨梅素分散片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P〈0.05):第二批增加剂量的重复实验中,杨梅素滴丸及杨梅素分散片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P〈0.01)。在抗ADP诱导小鼠急性肺栓塞的第一批实验中,杨梅素滴丸及杨梅素分散片大小剂量组未能明显缩短小鼠急性肺栓塞时间;第二批增加剂量的重复实验中,杨梅素滴丸小剂量组及杨梅素分散片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小鼠急性肺栓塞时间(P〈0.01)。[结论]综合两批实验结果看,杨梅素分散片的抗凝血及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比滴丸稍强一些。  相似文献   

12.
曾盛芝 《河北医学》2014,(4):554-557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照组(n=50)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n=50)。对照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8.0%和92.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2.0%,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片口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两相体系超声辅助酶水解法转化提取异黄酮苷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油相萃取一水相酶解两相体系,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时间、温度、酶量、pH值等因素对超声辅助酶水解法提取游离型异黄酮苷元效果的影响,筛选优化提取条件。结果两相体系超声辅助酶水解法提取异黄酮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45℃,酶量10U/100mL,水解液pH值为5。结论该工艺流程简便,溶剂使用量少,酶解时间短,游离型异黄酮苷元的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已上市制剂中丹参不同提取工艺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按照冠心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4种代表制剂的提取工艺制备丹参提取液,研究建立同时测定提取液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不同丹参提取液的丹参素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及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 4种丹参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0.27~1.25、1.44~4.46、33.77~93.92 mg·g-1;冠心丹参胶囊与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781、0.853、0.758,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9.结论 4种代表制剂丹参提取工艺的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丹酚酸B含量及指纹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针对相同的临床适应症,需深入研究以实现丹参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妇人,母猪,雌性大白鼠食用后,尿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成份的比较。方法:妇人食用大豆食品或以含大豆饲料喂食母猪,雌性大白鼠后,收集尿液,以液质联用分析仪分析尿液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的种类及含量。结果:在尿液样品中检测出大豆异黄酮及其糖苷酸代谢物。在大白鼠尿液中的大豆异黄酮代谢物主要为7—4’—异黄烷二醇葡萄糖百酸(equol glucuronide conjugate),其次为7,5,4’—三羟基异黄酮糖苷酸(genistein glucuronide conjugate)及7,4’—二羟基异黄酮糖苷酸(daidzein glucuronide conjugate)。在妇人尿液中大豆异黄酮糖苷酸代谢物超过90%,在母猪尿液中大豆异黄酮糖苷酸代谢物介于80.5%—84.5%之间。在雌性大白鼠尿液中大豆异黄酮糖苷酸代谢物约有50%的大豆异黄酮糖百酸代谢物。结论:7.4’—异黄烷二醇为大白鼠尿液中的主要大豆异黄酮代谢物。猪模型比大白鼠模型较合适用来模拟人类食用大豆食品后的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梅英  郝娟 《中外医疗》2011,30(10):9-9,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Ⅲ期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连续用药90d;对照组26例,给予维生素B1片20mg/次、维生素C片0.2/次、肌苷片0.2/次,均3次/d口服,连续用药90d。通过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视野检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目、视力、视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us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acid hydro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isoflavone aglycones from biomatrices. Methods: β-glucuronidase/sulfatase isolated from Helix pomat/a for routine enzy-matic hydrolysis or 6N HC1 was used to release glucuronide and sulfate conjugates in the serum, urine and tissue samples. Profiles of soy isoflavones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or acid hydrolysis in several tissues of rat fed with diets containing soy protein isolate were also com-pared using I.C/MS and HPLC-ECD. Results: Acid hydrolysis released more aglycone than enzymatic digestion (P<0.05) in liver tissue. The total genistein, daidzein and other metabolites were 20% to 60% lower in samples from enzymatic hydrolysis than in acid hydrolysi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known factors in tissues reduced the enzymatic hydrolytic efficiency for releasing isoflavone aglycones even in op optimized condition. This would underestimate isoflavone tissue concentrations up to 6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芪天滴丸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口服灌胃给药芪天滴丸60、120、240mg· kg-1,每日1次,持续5d,末次给药后lh观察芪天滴丸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及高黏血症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 芪天滴丸低、中、高剂量组能剂量依赖性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高黏血症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沉的升高.结论 芪天滴丸具有明显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药物的浓度,DAS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磷酸川芎嗪滴丸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Ka为(0.151±0.144) min,Tmax为(40.5±15.5) min,Cmax为(1.7±0.3)μg/ml,t1/2β为(67.7±3.2) min,CL/F为(0.017±0.004) L·min-1·kg-1,AUC0-300min为(181.5±40.3)μg·min-1·ml-1,AUC(0-∞)为(209.6±46.6)μg·min-1·ml-1。结论: 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mg最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