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先于T12~L1或L1~2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再于L3-4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局麻药行脊麻),也可选用一点穿刺法(L2~3或L3~4)。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一点穿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甚广。由于麻醉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于不同的考虑,在选择一点穿刺间隙位置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临床实际麻醉应用中,我们发现选择L2~3间隙在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2.
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临床外科中常常应用的麻醉方法。病人手术结束回到病房,护士应根据病人麻醉方式的不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腰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其特点是麻醉药品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产生麻醉效果,而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即硬脊膜外腔阻滞,不穿透硬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间隙腰-硬联合麻用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单间隙组和双间隙两组,每组80例.单间隙组(SG组):只选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阻滞术,往蛛网膜下腔向头侧注入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共3ml,注药的速度为0.5ml/s.并常规向头侧置入硬外导管3cm.双间隙组(DG组):先选T11~12行硬脊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外导管3cm.后选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向尾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cm.腰麻用药、平面调节情况同SG组.在腰麻用药15分钟后,上管开始用药,根据腰麻的平面或定时追加局麻药,使上界麻醉的平面维持在T4以下.两组病人从腰麻用药30分钟起,每隔15分钟统计麻醉效果一次.结果 在105分钟内完成的手术,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DG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SG组(P<0.05).结论 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能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提供优良的麻醉效果,且不受手术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腰硬联合麻醉(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SA)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EA)双重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比较SEA和EA在产科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0-35岁,体质量55-80kg,身高150~170cm,足月分娩。入选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蛛网膜下隙注入15mg罗哌卡因注射液;B组:蛛网膜下隙注入12mg罗哌卡因注射液;C组:蛛网膜下隙注入7.5mg罗哌卡因注射液。三组脊麻配置液都稀释成3mL重比重腰麻注射液。结果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剂量7.5~15rag罗哌卡因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三组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观察,得出从7.5~15rag罗哌卡因脊麻液用于剖宫产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罗哌卡因剂量越低,产妇低血压发生率越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越低。结论7.5mg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满意,低血压发生率低,对胎儿影响小,产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高。  相似文献   

6.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临床麻醉中一种较新的麻醉方法,兼有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双重优点。蛛网膜下隙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但维持时间有限,而硬膜外阻滞起效慢,易阻滞不全,可连续用药,二者结合,取长补短,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1],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聋哑患者通常除听说功能障碍外,其他生理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联合应用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涛  郭鸿雁  刘淮海 《河北医药》2011,33(9):1317-1318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150例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孕妇,分为3组,分别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诱导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腰麻、硬膜外麻醉(P〈0.01),腰麻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优于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杨璠  杨卓平 《云南医药》2006,27(2):196-197
硬膜下腔是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此间隙容积非常小。在硬膜外穿刺过程中突破黄韧带后再继续进针,进入硬膜下间隙的机会增多。其硬膜下腔阻滞穿刺过程及置管与硬膜外麻醉相似,其特点为小剂量局麻药10-15mim即可产生广泛的高平面阻滞,甚至出现全脊椎麻醉。但足趾可活动,最初症状为心率减慢低血压,若处理不及时即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腰段脊柱手术,多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全麻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1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硬膜外组行单纯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组术后镇痛优良率73.68%明显高于硬膜外组5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术后镇痛优良率73.68%明显高于硬膜外组5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同时具备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剖宫产手术中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玉正 《安徽医药》2011,15(2):219-219
<正>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目前已成为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CSEA既有脊麻(腰麻)的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腔置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手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80例单胎、足月、合并高血压的产妇自愿选择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分娩的180例单胎、足月正常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为对照组。镇痛效果评定选用VAS评分系统,通过比较2组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产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进行母婴安全性的分析。结果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第2产程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分娩方式相比,研究组阴道助产例数多、顺产例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血压相比,研究组血压受影响例数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相对安全,提高了此病的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即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RP)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各25例。记录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术中镇痛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血压均呈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镇痛效果也明显优于EA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麻醉系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  相似文献   

15.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充分利用完善阻滞的腰麻及可延长时间的硬膜外麻相结合的麻醉技术。目前各大小医院均在开展,现就该技术的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1CSEA的方法 1.1穿刺方法选取L3-4、L2-3,为穿刺点,先予16G硬膜外穿刺针,穿入硬膜外间隙,后予25G腰穿针经针内针法穿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药物。退出腰穿针,置入硬外导管并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及镇痛用药对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下肢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32例。A组:腰硬联合穿刺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丁卡因,术后静脉镇痛用酒石酸布托啡诺经静脉镇痛泵注入;B组:腰硬联合穿刺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丁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用吗啡一次性注入硬脊膜外腔;C组:腰硬联合穿刺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用左布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用吗啡一次性注入硬脊膜外腔;D组:腰硬联合穿刺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用左布卡因,术后镇痛用芬太尼,经静脉镇痛泵注入。分别于术后2、4h询问患者的排尿情况,比较4组尿潴留的情况。结果术后2h和4h,A、B组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2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手术应据手术时间长短,尽可能选用短时效局部麻醉药和对尿潴留影响小的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7.
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对脉搏氧饱和度仪测定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烨 《贵州医药》2005,29(11):976-978
目的研究观察颈胸段和腰骶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对脉搏氧饱和度仪测定时间(PODT)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ASA Ⅰ级和年龄16-40岁拟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下施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部位将患者分成两组:Ⅰ组,颈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n=16);Ⅱ组,腰骶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组(n=7)。应用Datex脉搏氧饱和度仪测定SpQ2,Ⅰ组和Ⅱ组患者的探头分别放置在食指或食趾。PODT的测定方法是在患者尽力摒气后吸入100%O2,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开始前5分钟和硬脊膜外间隙阻滞5、10、15、20、30和40分钟时分别测定PODT。结果在整个测定过程中,两组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之后,所有患者的PODT逐渐缩短,并在30分钟后基本趋于稳定。与对照值相比较,两组患者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后各测定时间的PODT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后PODT明显缩短。PODT可作为成功硬脊膜外阻滞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EA)组和CSEA组,每组60例。CSEA组经L穿刺,珠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仰卧位后调节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EA组也经L进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 cm,常规注入利多卡因,尽可能使手术开始前痛觉阻滞上限达T7水平。术中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效果好,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综合了脊麻和硬膜外阻滞的特点,用药量少,血压下降不明显,没有全脊麻的危险,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平稳、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广泛用于临床,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我们将该技术应用于急症剖宫产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有严重胎儿宫内窘迫或子宫破裂征兆需紧急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例(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随机抽取硬膜外麻醉(EA)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例,作为对照组(B组)。1·2麻醉方法入室后吸氧,常规监测HR、BP、ECG、SpO2;A组选择L3~4或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蕊插入25G笔尖式脊麻针,通过硬脊膜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0~2·2m…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较的优缺点。方法剖宫产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L1~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芬太尼0.05mg,观察5min,确认无腰麻征象后在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至无痛平面达T8。对照组0.75%罗哌卡因2mL注入蛛网膜下腔,随后置入硬脊膜外导管备用。分别记录麻醉阻滞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于麻醉穿刺、切皮和娩出胎儿时记录VAS评分和血压,计算低血压发生率。记录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例数。记录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当,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阻滞对照组较快,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有16%,对照组有60%。最高阻滞平面观察组为T(7±2),对照组为T(5±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可靠、可控、产妇生命体征平稳,胎儿安全,最适合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