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临床上大多采用药物、鼓室穿刺注药、鼓膜置管等治疗,但后两者又有继发感染,鼓膜及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故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我科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主要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症,儿童和成人发生率均较高,治疗方法 主要为药物和鼓膜穿刺、切开置管术等,如何尽量减少有创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triamcinolone acetonide nasal spray,TANS)喷鼻加桉柠蒎肠溶胶囊(eucalyptol,limonene and pinene enteric soft capsules,ELPESC)治疗SOM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避免鼓膜切开置管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治疗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腔注药及全身给药等方法治疗,但较严重的病例,仍易复发,且中耳积液粘稠的患者,积液不易抽出,常需行鼓膜置管。我院采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治疗SOM,并与传统的硅胶管比较,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l,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及中文期刊数据库(CBM,CNKI及CSTJ),获取对照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NPC放疗后SOM的临床研究资料;用Stata9.2统计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5篇,合计患者352例(484耳);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有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78,1.32)];而鼓膜置管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鼓膜穿刺组[RR=0.25,95%CI(0.14,0.44)]。结论在NPC放疗后SOM患者的初次治疗中,鼓膜穿刺和鼓膜置管的疗效相似,鼓膜置管比鼓膜穿刺更易发生并发症。以上分析结果提示,对于初次治疗的患者选择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的鼓膜穿刺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SOM是迁延、复发的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鼓室天然通气道紊乱致中耳积浆-粘液性渗出物,治疗靠鼓室分流(shunt),最常用者为鼓膜切开置管,虽有效但操作技巧要求高,有可能损伤中耳重要解剖结构,通气管可能掉入鼓室或脱出耳道,管腔易被稠厚分泌物粘堵,治疗结束时须除管,长期置管可影响鼓膜功能。  相似文献   

6.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对难治性患者,临床多采用鼓室置管,反复鼓膜穿刺抽液,激光打孔等方法治疗,我科近年试用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加鼓室封闭的方法治疗难治性中耳炎2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6例(45耳)SOM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浆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在中耳积液、SOM患者血浆及正常人血浆中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慢性SOM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浆中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急性SOM患者(P<0.01,P<0.01);急性SOM患者中耳积液中TGF-β1含量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SOM患者中耳积液中TGF-β1含量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中含量(P<0.01);接受2次及以上鼓膜穿刺和/或置管的SOM患者中耳积液及血浆中TGF-β1的含量均高于首次鼓膜穿刺和/或置管的SOM患者(P<0.01,P<0.05);TGF-β1的含量在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积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作为重要的免疫介质,参与成人SOM的发生发展,尤其在SOM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腔炎性渗出液的产生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形成SOM的重要因素,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被认为是形成SOM的主要生物因素.针对中耳黏膜感染及变态反应炎症进行治疗的同时改善咽鼓管功能是治疗SOM的关键.由2000年始,我们采用鼓膜穿刺加压灌注疗法(简称中耳PPP疗法),对76例(91耳)SOM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有效率达90.11%.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o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变性疾病,是儿童和成人常见听力下降原因之一.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生素、促纤毛运动及黏液溶解药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等.近年来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后给予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OME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负压或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特别是儿童SOM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早期儿童SOM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咽鼓管吹张法,但该方法患儿难以配合常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我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联合药物对比波氏球咽鼓管吹张联合药物治疗儿童SOM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或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还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是引起小耳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抗感染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自2005年以来,采用鼓膜打孔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制鼓膜切开抽液置管手术器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陈舒华1汪宗文1中耳积液(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是耳科临床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等。前三者在治疗本病发病初期有一定疗效,但有不少患者应用上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局部应用氨溴索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145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A组(鼓膜置管+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52耳,治愈45耳(86.5%),好转5耳(9.6%),无效2耳,有效率为96.1%;B组(鼓膜置管)53耳,治愈32耳(60.3%),好转14耳(26.4%),无效7耳,有效率为86.7%;C组(鼓膜穿刺+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40耳,治愈20耳(50%),好转12耳(30%),无效8耳,有效率为80%。经Ridit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疗程经t检验,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结合鼓膜置管治疗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我科从2003年1月~2007年9月,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病灶相邻区域手术及鼓室置管方法阶梯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 (SOM )在鼓膜置管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的变化。方法 :选择鼓室图为B型 ,纯音测听骨导听阈 <30dB ,呈传导性聋的患者 2 6例 (2 9耳 ) (SOM组 ) ,以SmartOAE 4 .2 4型耳声发射仪对患者置管前及置管后即刻、置管后 2周进行DPOAE测试 ,并与正常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DPOAE在置管前测出率与幅值均较低 ,置管后即有提高 ,110 5、15 6 0、2 2 11、4 4 16Hz出现显著升高。置管 2周后DPOAE幅值进一步升高 ,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中耳积液、鼓膜穿孔、鼓膜通气管等均可影响DPOAE的幅值 ,鼓膜穿刺并置管后DPOAE会有逐步的提高 ,但仍难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serous otitis media,SOM)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98耳)小儿SOM行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入醋酸确炎舒松-A、α-糜蛋白酶混合液,另55例(98耳)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药及鼓室置管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90.8%,两者相仿,但前者的优点明显多于后者。结论: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药治疗法为安全、无痛、经济、无创性治疗,且疗效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鼓膜置管后中耳功能综合评价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例(43耳)临床诊断为SOM的患儿,分别在鼓膜置管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导抗图(记录外耳道容积,ECV)测试;术后1个月加咽鼓管功能正负压平衡测试,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置管情况。结果:置管后1个月,39耳置管通畅者ECV>2.0ml,听力比置管前明显提高;DPOAE引出率及部分频率幅值提高,与置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咽鼓管功能尚无完全正常。结论:应用ECV、纯音听阈测试、DPOAE以及咽鼓管功能测试对患儿鼓膜置管术后中耳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重要的致聋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耳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中耳腔内非脓性积液等为主要特征。我科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已广泛应用。我科自2007年6月~2011年6月针对"一"字切口和"十"字形切口(十字切口)两种方法置哑铃状通气管随机分组治疗并追踪随访,统计治疗14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为连接鼓室和咽部的唯一通道,由骨部与软骨部两部分组成。一旦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开放,会引起中耳负压。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或耳鸣。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治疗为鼓膜穿刺及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