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过敏性疾病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均是与炎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二者的症状涉及人体多个器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然而过敏性疾病与DM之间的正负相关关系存在很大争议,关联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多数研究报道认为DM与过敏性疾病中的哮喘呈正相关,而与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呈负相关。正负相关性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受试人群来源的国家地区不同有关。过敏性疾病与DM的关联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已经提出的机制以促炎途径和血糖代谢为主。论文综述过敏性疾病与DM的相关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以期增强临床上对于二者共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获取我国北方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病率的基础上,分析AR患病与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间的相关性及相互影响,为防治AR等变应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自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通过随机整群和多级抽样,抽取河北省沧州市农村、渤海湾黄骅市沿海渔村、承德市雾灵山区、天津市区内的人群共计1524人,采用面对面直接人户调查并结合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lgE)检测结果,获得AR、BA及AD患病与年龄、职业、特应性体质、烟酒嗜好等指标的关系,同时通过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3种变应性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北方地区AR、BA、AD患病率分别为9.1%、5.4%、6.0%.在AR患者中BA、AD患病率分别为30.9%、29.5%,在无AR人群中BA、AD患病率分别为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97、148.40,P值均<0.01).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BA者患AR的风险是无BA者的8.619倍;有AD患者患AR的风险是无AD者的1.817倍.务工者患AR的风险是务农者的2.320倍.生活居住地变迁患AR仅为无变迁者的0.353倍.结论 AR、BA及AD患病存在相关性,BA与AR的关联强度大于AD与AR的关联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0例接受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组)的资料。2006年对其进行调查随访;取同期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对照组,症状发作时服用抗组胺药物及鼻用激素联合治疗;1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静脉血IL-2、IL-4、IL-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后平均症状、体征积分为(3.88±2.71)分,与治疗前(11.10±1.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IL-2、IL-4、IL-5测定:对照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IL-2水平低下,IL-4、IL-5水平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3530次,发生全身反应4例,共6例次,总发生率为0.17%(6/3530);局部反应发生12例,共54例次,总发生率为1.53%(54/3530)。局部及全身反应均较轻。结论:特异性免疫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标准化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4例螨变应原导致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采用集群注射方案,6周达到维持剂量,继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通过鼻部症状总评分、药物用量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在6周左右达到剂量维持阶段,缩短剂量累加阶段疗程60%以上的时间.经过1年集群免疫治疗后,鼻部症状总评分(5.43±1.31)和每日药物用量评分(0.44±0.12)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值均<0.01),总体生活质量和7个分项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值均<0.01).154例中共9例(26次)出现全身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注射例数的5.9%(9/154)和注射针数的0.75%(26/3464).其中Ⅰ级反应10次,Ⅱ级反应12次,Ⅲ级反应4次,无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从病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但免疫治疗的疗程长,费用较高,效果因人而异。目前评价免疫治疗疗效主要是根据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特异性皮肤指数等临床指标,但评价患者在免疫治疗期间以及疗程结束后全身免疫反应及局部炎症的动态变化缺乏可靠的免疫学指标。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指标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可靠佐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炎性疾病,由于症状反复发作而且临床治疗后症状不能明显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困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中,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变应性鼻炎唯一的有潜力提供长期、治疗后效果维持和改变变应性鼻炎自然过程的治疗选择。本研究就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常用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由于Thl/Th2失衡引起的。近年来研究表明Thl7与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时Th2反应占优势。研究还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是降低的,且在进行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达较之前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舌下免疫治疗(s ubl i ng u a l immunotherapy,SLIT)在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对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完成2年或2年以上的SLIT,按年龄分为青春期前组107例,青春期组53例,成人期组69例,组间和组内比较治疗满3个月、1年、2年时疗效评估指标(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变化量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SLIT治疗3个月、1年、2年时,22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均显著降低。3个年龄组间,在治疗满3个月、1年、2年时的鼻炎症状评分(H =0.844、4.153、2.669,P 均>0.05)、VAS评分(H =1.356、3.720、0.313,P 均>0.05)、用药评分(H =1.044、5.841、3.399,P 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满2年与1年的疗效比较,仅在VAS评分上有显著差异(Z =1.635,P =0.01)。结论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SLI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SLIT疗效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变应性鼻炎对因治疗方法,变应原提取物疫苗应用最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逐渐深入,各类新型疫苗逐步发展,包括类变应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一些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渐用于临床,有望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就近年来各类特异性免疫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标准化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 ic immunotherapy,SCIT)的长期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集的236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2组,其中120例接受了标准化尘螨变应原SCIT,另外116 例接受了鼻喷激素、口服抗组胺等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 sual analog ues c a l e,VA S)评分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 ivit is qualit 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儿经历3年的SCIT疗程后,在继续随访3个月、1年、3年和5年的症状VAS平均积分分别为2.3±0.7、2.4±0.6、1.6±0.4、1.9±0.5,显著低于治疗前的积分(P <0.001),而RQLQ积分分别为7.7±1.6、7.4±1.1、4.3±0.7、4.1±0.9,也显著低于治疗前的积分(P <0.001),在随访的各时间点的VAS和RQLQ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比较单一尘螨阳性与含尘螨在内的多变应原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经过SCIT疗程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及RQLQ积分,发现积分没有显著差异(P >0.05)。所有治疗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标准化变应原SCIT治疗对尘螨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长期疗效,且安全性好。含尘螨的多变应原阳性患儿能获得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应用于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比较44例3~13岁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评价SLIT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SLIT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SLIT治疗3个月 与治疗6个月相比,患者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鼻痒症状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Z =-4.185,P <0.05);SLIT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液Eos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44,P<0.05)。结论 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治疗3个月左右观察到疗效,SLIT治疗6个月后患者Eos百分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t sensitization and pet ownership remains unclear. Therefore, we aimed to elucid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t sensitization and pet ownership by age.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2,883 patients who visited our allergy clinic for nasal symptoms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14, of whom 1,957 patients with data on skin-prick tests and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adults (age >19 years) and children (age ≤19 year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t sensitization and pet ownership was evaluated in both groups.Results Among children, dog and cat sensitization showed no associations with dog and cat ownership, respectively. However, among adults, dog sensit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og ownership (odds ratio [OR], 3.283; P<0.001), and cat sensitization with cat ownership (OR, 13.732; P<0.001).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sex, familial history of allergy, sinusitis, diabetes mellitus, other pet ownership, and non-pet sensitization,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remained between dog sensitization and dog ownership (adjusted OR [aOR], 3.881; P<0.001), and between cat sensitization and cat ownership (aOR, 10.804; P<0.001) among adults. Dog ownership did not show any associatio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sthma, or atopic dermatitis, whereas atopic dermatitis ha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cat ownership in adults (aOR, 4.840; P<0.001).Conclusion Pet ownership in adulthood increased the risk of pet sensitization. However, pet ownership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atopic disorders, regardless of age, except for atopic dermatitis and cat ownership in adul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变应性鼻炎儿童血清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 defensin-2,HBD-2)的影响。方法30例行SCIT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入治疗组,20例健康儿童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血清HBD-2浓度,并记录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s,TNSS)及药物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血清HBD-2浓度为4.62[4.08;4.87]、3.74[3.37;4.61]、4.62[4.13;5.54]、4.79[4.45;6.19]ng/ml,随着SCIT进行,HBD-2浓度逐渐上升(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TNSS分别为7.43±2.15、4.17±2.16、4.20±1.92,药物评分分别为1.25[0.75;1.38]、0.25[0;0.75]、0.25[0;0.75]。治疗组各时间点HBD-2浓度与TNSS及药物评分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HBD-2浓度较正常人低,SCIT可上调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HBD-2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我国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变应性鼻炎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14年12月国内有关变应性鼻炎模型所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复制动物模型方法及其判断标准。结果 137篇文章中所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复制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判断标准各异。 结论 只有标准化、统一化的实验前提,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日常避免变应原的措施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的影响。方法 80例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的AR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无治疗+不避免变应原;B组,避免变应原;C组,药物治疗;D组,药物治疗+避免变应原。对各组在第0、1、4周时进行症状评分(combined symptom score,CSS)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结果 ①第1周末时,A、B两组患者在CSS及VAS改善程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C、D两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A、B组(CSS:C组与A组:P =0.02,C组与B组:P =0.03,D组与A组:P =0.00,D组与B组:P =0.00;VAS:P 均=0.00)。而D组患者优于C组(CSS:P =0.04;VAS:P =0.00)。②第4周末时,A组与B组及C组与D组在CSS及VAS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避免吸入性变应原能有效提高抗过敏药物对AR的疗效,避免变应原不能作为AR治疗中的单一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小学生中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在北京地区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对其中1280名学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495名变应原阳性。结果 北京地区中小学生中有49.3%的人对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对常年组和夏秋季花粉变应原均呈阳性的最为常见(37.4%);城区中常见的前3位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螨、大籽嵩花粉;郊区为粉尘螨、柳树、大籽嵩花粉;按性别及年龄分组中,粉尘螨、屋尘螨、大籽嵩花粉为最常见的三类变应原,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降低。结论螨虫及夏秋季花粉是北京地区中小学生中最重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