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与各种可能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生施测了社交焦虑量表、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贝克抑郁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结果: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易感性主要与羞耻感、人格中的精神质、内外向等因素相关;社交焦虑易感性高的个体更易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且缺乏消极的应对方式;而易感性低的个体在人格的精神质、外向方面表现更明显、突出。结论:羞耻感和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内外向是对大学生个体的社交焦虑易感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对自己行为的羞耻,且不善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加剧了个体的焦虑体验;个性中的精神质、外倾的特征可以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女大学毕业生的道家传统价值观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369名女大学毕业生完成了道家传统价值观、简易应对方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女大学毕业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高;t检验发现女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抑郁和积极应对在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反向辩证维度和道家价值观总分高低组上差异显著,消极应对在知和豁达、少私寡欲和超脱自在高低组上差异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反向辩证及道家价值观总分、积极应对跟焦虑、抑郁成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跟焦虑、抑郁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知和豁达、返璞归真对抑郁、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其解释率分别为37.7%和44.8%。在道家价值观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中,积极应对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女大学毕业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道家传统价值观对焦虑抑郁情绪的调节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师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对高师毕业生择业期间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426名高师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师毕业生择业期问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非毕业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②女生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男生;③专科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本科毕业生;④来自农牧民家庭的毕业生状态焦虑显著高于来自干部家庭的毕业生;⑤高师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以及期望的工资收入水平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有显著相关。结论: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非毕业生;性别、学历、父母职业、择业态度和择业期望是影响毕业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25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SCL-90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t=3.13,2.18,1.95;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民族大学毕业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医学生提供合理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帮助,并为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23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1男医学生焦虑水平要高于女医学生;2从总体上看,女医学生比男医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3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4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有关。结论消极应对方式是引起医学生焦虑的重要心理因素,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医学生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25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SCL-90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t=3.13,2.18,1.95;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 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民族大学毕业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量化评估某部新兵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及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对2013年首次夏秋季入伍421名新兵进行团体测定。结果:1新兵状态-特质焦虑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t=4.077,4.222;P0.05);新兵的状态焦虑显著低于中国大学生常模(t=-5.468,P0.05),特质焦虑与中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2独生子女在状态-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439,2.884;P0.05);来自城市与农村的新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无显著差异;3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别与解决问题、求助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及SCL-90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P0.01);4对状态焦虑影响大小依次是特质焦虑、抑郁、自尊、躯体化、解决问题;对特质焦虑影响大小依次是状态焦虑、自尊、自责、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结论:新兵的状态-特质焦虑高于中国全国常模,状态焦虑低于中国大学生,独生子女出现较多状态-特质焦虑,状态-特质焦虑与自尊、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对状态-特质焦虑共同影响的因子是自尊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使用量表法对312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大学生总体上趋向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而不是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除了中等自尊组和高等自尊组之间在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每两种自尊水平之间的应对方式都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方式。结论: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与具体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射击射箭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全国射击比赛作为应激源,采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 I-2)、特质焦虑问卷(TA 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CS I-A)对30名射击射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竞赛状态焦虑水平存在项目差异(F=5.431,P=0.005),射箭队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较其他项目的队员高(P0.01);不同神经质运动员的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7.832,P=0.002;F=3.527,P=0.044),高神经质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非高神经质运动员(P0.05);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4.830,P=0.016;F=4.459,P=0.021),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P0.05);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运动员在认知、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3.561,P=0.028;F=4.332,P=0.013;F=3.775,P=0.023),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采用进攻-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1),采用回避-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得分高于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5)。结论运动项目、特质焦虑和神经质水平及应对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均可对竞赛状态焦虑产生一定影响,高特质焦虑、高神经质和射箭项目的运动员应成为赛前焦虑管理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与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366名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进行测量。结果:①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不同心理学学习经历存在显著差异;②在元认知计划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呈负相关;④不同焦虑倾向在元认知能力各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⑤元认知监控是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最有效的预测变量。结论:元认知能力是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焦虑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焦虑作为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一直是心理学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从神经生理、行为和认知加工等多方面对焦虑现象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干预进行研究,使人们对焦虑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本文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重点从王个方面来阐述焦虑:焦虑概念的界定、焦虑的理论模型、焦虑研究的展望。1焦虑的概念及分类1.l焦虑概念的确定焦虑是心理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有关焦虑的研究文献在50年代到1963年约为3500篇,从1974年到1982年增长到6800篇,1983~1991年发表的文献已达13O23篇。但焦虑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毕业生的状态 特质焦虑测试报告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查高师毕业生在离校前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 STAI)》对青岛高等师范院校九九届 682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1毕业生状态焦虑 ( S-AI)均分为 4 0 .59± 9.0 6;特质焦虑 ( T-AI)均分为 4 1 .1 6± 8.4 5。以 x±s=50分划界 ,有 1 51人呈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态 ,焦虑症状出现率为 2 2 .1 4 %。2与其他人群和在校大学生相比较 ,各组毕业生状态焦虑分均较高 ,尤以女生高于一般人群女性、理科毕业生高于在校理科大学生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P<0 .0 1 )。 3在状态—特质焦虑各评分中 ,无男女性别差异、本科专科生差异 ,但均有理科生高于文科生的差异( P<0 .0 1 )。结论 高师毕业生因其焦虑心态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且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女生和理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焦虑障碍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焦虑障碍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氧化还原酶法检测 48例焦虑障碍患者和 3 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 :焦虑障碍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氧化氮可以考虑作为焦虑障碍患者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考察咀嚼口香糖对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高考生状态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高中三年级理科生288人,根据高中低特质焦虑水平以及是否咀嚼口香糖将被试分为六组,在高考模考前测查状态考试焦虑问卷。结果:①嚼/不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差异显著,F=15.61,P0.0001,即咀嚼口香糖的主效应显著;②在低、中特质焦虑组,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显著低于不嚼口香糖组,F值、P值分别为:F=16.30,P0.001与F=7.52,P0.005;在高特质焦虑组,嚼/不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没有显著差异,F=0.21,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有效缓解低、中特质焦虑学生的状态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焦虑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特点及规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简称STAI-Y)进行测查。结果表明,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引起大学生显著的焦虑状态,其中男女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之间STAI测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建议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焦虑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虑几乎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的情感。在心理学上·焦虑不仅被认为是焦虑障碍(anxietyd。sorder)和惊恐障碍(panicdi。order)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D。t-traunnatlcsires。山。orde)的主要成分.甚至其它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自我挫败、敌对等都包含焦虑成分。本文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来反映青少年焦虑研究的进展:青少年焦虑的特点、焦虑与家庭因素、焦虑句学校因素、焦虑与人格因素、焦虑的干预。1青少年焦用研究的现状有少年焦虑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重视。我们认为,青少年焦虑的发生无外乎是内外刺激事件与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17.
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弛  刘鹂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79-780,767
目的 :对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 5 2 2名大学生择业期间焦虑水平进行测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探讨影响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结果 :择业情境导致大学生焦虑水平普遍升高 ,部分学生呈过度焦虑状态。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受自身条件、个人理想、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期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自身条件、个人理想为首要因素。结论 :择业期间大学生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理想与实现可能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应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CANTAB)中RVP、DMS、IED 3项测验对48名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及48名正常对照施测,分析两组被试注意能力、工作记忆能力、执行功能的差异,并了解上述认知功能和总体焦虑水平、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相关性。结果: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组RVP测验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4.38,P0.05),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对照组(t=4.66,P0.05);DMS测验中多项延迟测试任务正确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t=-6.31~-3.62,P0.05),平均反应时都显著长于对照组(t=3.45~4.17,P0.05);IED测验中总错误数(t=3.33,P0.05)、外维转换错误数(t=2.48,P0.05)、完成测试数(t=2.59,P0.05)显著大于对照组。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组DMS多项延迟测试反应时、IED外维转换错误数与GAD-7、SAI、TAI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VP正确率与GAD-7、SAI得分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多项认知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师专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特点及其缓解和治疗。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 From Y-2),随机抽取河北省定州市225名师专学生追行问卷调查。结果(1)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都存在顾着性差异。(2)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特质焦虑存在顾着性差异。(3)单亲和其他家庭学生的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4)母亲职业是工人与母亲职业是农民学生的状态和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5)高状态和特质焦虑分别占9.3%和8.0%,出现焦虑症特征。结论显著影响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有年级、是否独生、家庭结构、母亲职业。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arental overprotection has commonly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hildhood anxiety disorders. Overprotection has been assessed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al methods interchangeably;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methods access the same construc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Edwards, 2008 and Edwards et al., 2010 developed a promising parent-report measure of overprotection (OP) and reported that, with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measure correlated with observational assessments and predicted changes in child anxiety symptoms. We aimed to validate the use of the OP measure with mothers of children in middle childhood, and examine its association with child and parental anxiety.

Methods

Mothers of 90 children (60 clinically anxious, 30 non-anxious) aged 7–12 years completed the measure and engaged in a series of mildly stressful tasks with their child.

Results

The internal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 was good and score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observations of maternal overprotection in a challenging puzzle task.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OP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ild anxiety status or symptoms, bu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anxiety symptoms.

Limitations

Participants were predominantly from affluent social groups and of non-minority status. Overprotection is a broad construct, the use of specific sub-dimensions of behavioural constructs may be preferable.

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the OP measure to assess parental overprotection among 7–12 year-old children; however, they suggest that parental responses may b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parental rather than child anx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