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肠套叠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 ,误诊率高 ,尤其是婴幼儿 ,若诊断及时 ,处理恰当则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现将我院收治的2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 1 一般资料 :男 1 8例 ,女 7例。其中 4~ 6个月 8例 ,7~1 2个月 1 0例 ,1岁~ 2岁 5例 ,2岁以上 2例。起病到确诊时间 :1 2小时内 6例 ,1 2~ 2 4小时 1 0例 ,2 4~ 4 8小时 6例 ,4 8~ 72小时 2例 ,>72小时 1例。4个月~ 1 2个月 1 8例中超过正常体重 2 0 %以上 1 5例。1 . 2 临床表现 :典型者常有腹痛 (阵发性哭闹 )、腹泻、腹胀、便血、呕吐、腹部包块表现 ,不典型者也可以其它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发病特点、临床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4例(34.4%)患儿表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50例(23.3%)仅有阵发性哭闹:25例(11.6%)仅有呕吐;24例(11.2%)仅有腹泻;7例(3。3%)仅有发热、哭闹;20例(9.3%)有呕吐、腹泻;15例(7.O%)有腹痛、呕吐、腹泻。17例误诊为儿内科疾病,误诊率8%。早期行B超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行B超检查者(P〈0.005)。201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9例(99%).失败2例(10%)。16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伴肠坏死.术后1例死亡。结论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4—10个月龄最多见。早期应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行空气灌肠,整复率高。 相似文献
6.
对不典型肠套叠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5月龄。突发面色苍白,精神萎靡10min余,无恶心、呕吐、哭闹不安,无腹泻及果酱样大便,在外未经任何特殊处理急来诊,于2009—03—21T0 7:00时收住院观察。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肠套叠32例临床误诊分析066600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王晓芹我科自1985~1992年误收婴幼儿肠套叠32例,现将其原因进行分析。l;临床资料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其中1岁以内20例,2岁以内10例,2岁以上(不包括2岁)2例。年龄6个月~...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7年~1996年共收治婴幼儿肠套叠74例,其中早期误诊12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患儿男99例,女3例。年龄最大9月,最小3月,平均5.6月。1.2 早期主要临床症状:阵发性哭闹12例,腹泻10例,呕吐7例,血便7例(包括镜下发现红细胞),腹部包块4例,发热、咳嗽2例。1.3 误诊情况:误诊婴幼儿腹泻5例,小儿消化不良3例,细菌性痢疾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误诊最长时间4天,最短8小时,平均2天。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复位2例,复位加肠切除端端吻合术9例。结果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总结了 B超检查诊断并经手术或 X线下空气灌肠确认的肠套叠患儿 4 7例 ,以及行超声检查的其他原因的腹痛患儿 30例 ,以探讨 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自 2 0 0 3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行 B超检查并经手术或 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的小儿肠套叠 4 7例 ,其中男36例 ,女 11例 ,年龄 4 5 d~ 13岁 ,1岁以内 2 4例 ,1~ 6岁12例 ,6岁以上 11例。另选同期其他原因的腹痛患儿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1岁以内 18例 ,1~ 6岁 8例 ,6岁以上 4例 ,均行 B超诊断。超声仪器选用日本东芝 - 2 4 0超声诊断仪 ,探头中心频率 …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的可靠性及实用性,积累经验,提高整复率。方法通过对比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患儿的年龄、症状、发病时间及空气灌肠的成功率,对空气灌肠整复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做出总结。结果电透下空气灌肠一共213例(24h内192例,24~48h内20例,48h以上1例),排除肠套叠11例,整复成功178例,失败24例,出现并发症吸入性窒息1例,24小时内复套15例(均再次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小儿肠套叠疑似病例,均应该进行空气灌肠,是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肠套叠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的病例选择、操作要点及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疗效等临床价值的认识。方法婴幼儿肠套叠98例,先予补液及镇静解痉等处理,然后在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成功者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并予以口服活性炭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B超指导下中药灌肠成功率为97.9%,患儿复位后均在8h内可排出黑色炭剂,无肠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B超指导下顺腑汤中药灌肠治疗,不但可利用水液汤剂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亦可通过肠管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促进患儿复位后肠功能恢复,且可避免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所致射线伤害,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一段肠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至2岁,3岁以后发病多存在原发病。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仪器性能提高及超声手法、技巧的完善,临床医生逐步肯定了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作用。本文总结2010年6月至2012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经X线空气灌肠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8例中超声图像有"同心圆征"和"套筒征"特征性表现,其中空气灌肠成功复位44例,经手术确诊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方法简单,安全、无创,准确性高,是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肠套叠是小儿的一种多发病 ,非手术方法包括 :空气灌肠复位和钡剂灌肠复位。1999~ 2 0 0 2年作者采用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10 8例 ,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患儿 10 8例 ,其中男 72例 ,女 36例 ,年龄 1个月~ 4岁 ,平均 7.5月。患者治疗前诊断明确 ,病史1~ 4 8h。1.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 B超引导下 0 .9%生理盐水灌肠方法进行复位 .复位前肌肉注射氯丙嗪和异丙嗪 ,两种药物分别按每 1mg计算 ,患儿安静后置仰卧位 ,肛门内置氟雷氏导管 4~6 cm ,肛门外导管接三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