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炙肝散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炙肝散的方药、功效、主治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病例阐明炙肝散的临床药用价值。结果:炙肝散具有调肝理脾、祛风柔肝、缓急止痛、强胃燥湿、宣肺消疡之功。对溃疡性结肠炎肝脾不和,痰湿困阻证有良好的疗效。结论:炙肝散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肝脾不和,痰湿困阻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从升阳举陷法、调肝健脾法、脾肾双补法三方面入手,探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即肝、脾、肾三脏同治同调,以治脾为关键,并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佐证,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用药精简轻灵,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5.
调肝理脾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调肝理脾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了各种调肝、理脾治法及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疑难脾胃病与肝脾失调关系更为密切,临床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声生教授通过辨析疑难脾胃病的病机特点,采用相应调肝理脾治法,如疏肝健脾法、泄肝扶脾法、补脾泄肝法、补脾养肝法、泄肝和中法、柔肝滋脾法、暖肝温脾法、理气化瘀法、清利湿热法等,往往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良宇  陆为民 《中医杂志》2018,(23):1993-1995
介绍徐景藩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病本在脾,关乎肝、肺、肾。基本病机为邪滞肠道、湿热壅盛、气血凝滞,以"袪邪导滞"及"脏腑相关"为治疗原则。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基础,凉血行瘀贯穿始终,以健脾为主,佐以调肝、理肺、益肾,辅以消导、祛风、治痰。  相似文献   

7.
总结王庆国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经验。他依据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活动期的具体病变特点,认为本病病因以湿热之邪、脾肾虚损、情志失调等因素多见,治疗总以清热化湿、疏肝调脾为法,同时不忘补益人体正气,重视脾肾二脏。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以及临床所用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补肾调肝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德夫 《陕西中医》2005,26(1):36-37
目的 :探索补肾、调肝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 :采用补肾调肝中药方 (破故子、菟丝子、五味子、当归、川芎、白术、白芍等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 1 2例。结果 :总有效率 93 .7%。提示 :补肾调肝方药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补肾调肝 ,健脾益肠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冯雅敏  郑彩华 《光明中医》2024,(6):1197-1200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黏液脓血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痰湿停滞和瘀血阻滞为标。郭光业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是以脾胃虚弱、肝脾失调为本,以湿热血瘀为标,以调和肝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郭教授运用自拟溃结爽口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0.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气血失调是基本病机,在气血失调的基础上,生痰、生热、生湿。气血之虚实、寒热与疾病发生发展及症状表现密切相关,治疗当以调气理血为纲,从寒热、虚实四端,提出调和营卫、益气养血、调气和血、理气活血、破气破血、搜风剔络、温阳化瘀、清气止血、清气凉血九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强调平调气血,并佐以祛湿、化痰、清热、消食药物。各治法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可单独使用,又多法并用。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情志致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增高,很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复发或加重,受情志影响非常明显。王新月教授治疗此类UC患者多在分期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由从肝论治入手,调理气血,兼顾脾胃、心、肾,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多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脾胃、肝、肾等脏密切相关,其中以脾胃最为重要。文章从中医基础理论与古代文献入手,以气机升降为纽带,深入阐释了脾胃、肺、肝、肾各脏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探讨渍结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应用、基本方加减、中药灌肠治疗,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指出:溃疡性结肠炎为标实而本虚,即腑实而脏虚。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治法众多,疗效肯定,作用稳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44-846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分类及制定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1例,并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为脾胃气虚证、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6类;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症状量化指标。结论: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研究,为该病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施茵  涂小予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92-2494
系统地阐述了吴焕淦教授"灸补脾胃,调和阴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在传统灸法的基础上,灸、药、穴结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本虚(脾胃虚弱)标实(湿热蕴结、气血壅滞肠腑)的病机特点,应用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进行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同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探讨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广星  赵迎 《河南中医》2016,(6):1046-1048
目的:观察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治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钠胶囊口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93.3%,治疗组有效率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腹痛、困倦乏力、腹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镜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西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