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黄藤素分散片配合苦参素栓纳肛治疗,治疗组口服盆炎平方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分别为(2.12±0.21)mPa·s、(7.20±1.72)mPa·s和(1.12±0.13)mP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服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服用清湿止痛汤,治疗组采用间歇服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服药法,8周为1个疗程,并于第4、8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96.66%;对照组临床愈显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服药法与传统服药法具有同等的治疗效果,且相比之下较传统服药法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药品资源,临床服用胃肠道副作用小,可尝试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病例200例,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年龄为19~52岁,其中19~29岁77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19例;30~39岁82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22例;40~52岁4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9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0 a,其中病程10 a以下的117例,治疗组88例,对照组29例;病程10 a以上83例,治疗组62例,对照组21例。2组在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中药汤剂内服,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周林频谱局部照射治疗,佐以心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30例使用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静滴,于经期进行,7天为1疗程。治疗组于月经干净后予中药汤剂内服,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周林频谱下腹部照射治疗,佐以心理疗法。均给予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小霞 《新中医》2004,36(8):23-24
目的:观察内服清热调血方、外用妇痛平灌肠方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倒内服清热调血方加减、外用妇痛平灌肠方加减治疗;对照组46例内服妇乐冲剂、外用妇痛平灌肠方治疗。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97.8%,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P<0.05),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结论:清热调血方加减合妇痛平灌肠方加减等综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慢性盆腔炎疗程,迅速改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使用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静滴进行治疗,于经期进行,疗程期为7天。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周林频普治疗仪下腹部。辅以心理疗法。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盆腔炎是妇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属于中医学妇科杂病的范畴,中医在治疗盆腔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综合疗法对盆腔炎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盆康宁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盆康宁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盆康宁颗粒治疗,对照组用妇炎康复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0%,显效率为65.21%,有效率为21.74%,无效率为8.70%,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痊愈率为5.26%,显效率为63.16%,有效率为21.05%,无效率为10.53%,总有效率为89.47%。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无异常变化。结论:盆康宁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祛湿方结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活血祛湿方内服结合西药经期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经期抗感染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第4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3d后复诊,评定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复发率治疗组为19.23%,对照组为42.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方内服结合经期抗感染能有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0.
范萌 《北京中医》2012,(7):524-526
目的探讨银甲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57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分别予银甲丸加减和妇乐冲剂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10.17±4.52)分,对照组(21.74±7.3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痊愈率36.7%,优于对照组11.1%,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甲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较对照组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对62例住院患者使用慢盆汤(黄芪、刘寄奴、夏枯草各30g,延胡索、党参各15g,地鳖虫、乌药各10g),1剂/d,水煎600mL,经净后早晚口服;湿热重加凤尾草、蒲公英各30g;腰骶酸痛有下坠感加川断、杜仲各20g;经前乳胀,胸闷肋痛加柴胡、八月札各10g。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指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6例,显效45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71%。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免疫指标(IgG、IgA、CD3)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温洁 《四川中医》2012,(5):90-92
目的:评价中药盆腔宁保留灌肠对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婚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给予中药盆腔宁保留灌肠,经净后3~5天每日1剂,连用14天,共3个疗程;对照组28例给予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16万单位灌肠治疗,共3个疗程。结果:中医或西医治疗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作用,中医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下降2.71,对照组下降3.19,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盆腔宁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在具有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等明确疗效的前提下,安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82例应用奥硝唑注射液、头孢曲松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拟消炎汤治疗。经过7d治疗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9%,对照组总有效率76.83%。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低切与全血黏度高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与全血黏度高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2与IL-1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与IL-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且可有效地提高抗炎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千金胶囊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千金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金刚藤胶囊口服,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与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盆腔肿块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白带恢复正常时间、下腹坠胀缓解时间比较对照组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检测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检测水平比较对照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千金胶囊联合金刚藤胶囊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腹痛、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以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86例,并以电针疗法治疗86例作为对照组,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穴位注射疗法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疗法能有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并能很好地控制其发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60例应用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6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例数明显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温洁 《四川中医》2010,(5):92-93
目的:评价盆腔宁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盆腔宁保留灌肠,经净后3-5天每日1剂,连用14天,共3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野菊花栓纳肛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57%,对照组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宁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并随访观察90d-0.5a,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B超改变进行了评估。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36例,显效32例,有效32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为目前该病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与治疗组(110例),两组分别给予妇科千金片与金刚藤胶囊治疗13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及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9%,高于对照组患者(80.57%);治疗组主要症状下腹坠痛、腰骶酸痛、带下多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9.03%、91.14%、97.04%,优于对照组95.65%、90.51%、78.11%;治疗组盆腔包块、盆腔积液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7%、93.75%,优于对照组63.05%、76.79%;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CR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CRP改善更为显著,治疗组症状、体征及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金刚藤胶囊对于治疗盆腔炎疾病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下腹坠痛、带下量多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