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汪甸地区按蚊种群组成及其疟疾媒介的活动规律,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半通宵观察、室外人诱和帐内全捕法捕蚊。结果捕获按蚊9种。人房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捕获的蚊数占人房内捕获按蚊总数分别为28.95%和12.73%。平均叮人率,中华按蚊为1.27只,微小按蚊为0.37只。7月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微小按蚊7月出现一个小高峰,9月再出现较大的密度高峰。结论中华按蚊为当地按蚊的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永城市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变化趋势,为评估疟疾传播风险及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9年,用半通宵人饵诱捕蚊法和全通宵灯诱捕蚊法对永城市的传疟按蚊进行调查,计算其叮人率和种群密度。结果 2014-2019年,半通宵人饵诱捕蚊法共捕获按蚊123只,均为中华按蚊。6~10月份各月上下旬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0.27、0.4、0.73、0.87、0.57、0.33、0.43、0.37、0.1、0.03只/(人·h);6年间,在19:00~24:00时不同时间段的叮人率分别为0.45、0.7、0.6、0.21、0.08只/(人·h),高峰时间段为20:00~21:00时;全通宵灯诱捕蚊法共捕获按蚊1 007只,均为中华按蚊,不同生境内的蚊虫密度不同,中华按蚊在牲畜棚的活动较其他生境活跃;六年间,中华按蚊的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永城市的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活动高峰在7月下旬,并且在上半夜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牲畜棚内按蚊平均密度最高,虽然中华按蚊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不能放松警惕,需加强疟疾防控意识,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2016-2018年北海市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数据,了解当地疟疾传播媒介种群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订疟疾防控措施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捕蚊法,在监测点捕获按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016-2018年在各监测点捕获按蚊8488只,以中华按蚊为优势种,占按蚊种群的87.91%;其次是嵌斑按蚊,占按蚊种群的10.84%;其他按蚊数仅占1.25%。按蚊活动季节以5-9月为高峰。结论北海市疟疾传播媒介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嵌斑按蚊次之,没有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兴化市传疟媒介生态习性,为控制我市的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2018年分别选择兴化市开发区、李中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室内外全通宵诱蚊灯捕蚊法,观察当地疟疾媒介的季节消涨与夜间活动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结果 2015年、2018年两个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峰在8月、9月。我市2010年后无本地疟疾病人发生,历史上的发病高峰是7月~9月,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涨基本吻合。结论疟疾消除后仍应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防止因外来传染源的进入导致本地疟疾疫情爆发。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18个县2002年蚊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传疟媒介的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疟疾媒介防制工作。方法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的5~10月,采用人工小时法及宿主诱捕法测定蚊虫密度。结果用人工小时法在牛栏捕获按蚊25种11414只,其中中华按蚊占63.72%,密度高峰在5~6月,密度分别为49.25、56.56只/人工小时,10月份密度下降至15.50只/人工小时;微小按蚊占4.87%,密度高峰在8~10月。人房捕获按蚊15种1061只,其中中华按蚊占66.26%,密度高峰在6月份,为6.88只/人工小时,10月份密度下降至1.18只/人工小时;微小按蚊占3.96%,密度高峰在6、9月。用宿主诱捕法捕获按蚊16种648只,其中中华按蚊301只,占46.45%,密度高峰为6月份;微小按蚊108只,占16.67%,密度高峰为8月份。结论蚊媒监测能随时掌握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及季节消长,为疟疾防治及制定有效的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现状,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继发感染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10月苏州市所辖7个县(区),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和半通宵人诱法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在水稻田及周边灌溉水体等环境用500 mL勺取20勺水观察按蚊幼虫密度。结果苏州市2019年6—10月全通宵诱蚊灯法室内共捕获中华按蚊40只,密度为0.19只/灯·夜,外捕获中华按蚊44只,密度为0.21只/灯·夜;2019年6—10月半通宵人诱法共捕获中华按蚊89只,平均叮人率为0.21只/人·h;2019年6—10月份水稻田及周边环境中华按蚊幼虫密度为0.37条/勺。结论消除疟疾后,苏州市的传疟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未监测到嗜人按蚊的存在;2019年6—10月中华按蚊的密度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及其密度发展变化趋势。方法于2015年7-9月在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部分县(市、区),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全通宵诱蚊灯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按蚊调查,计算按蚊叮人率和灯诱密度。结果 2015年7-9月,11个监测点半通宵帐内人饵法共捕获按蚊1 942只,均为中华按蚊;7-9月各月上、下旬的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3.93、4.79、3.22、2.31、1.23和0.71只/(人·h);19:00-24:00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2.73、3.15、2.81、2.65和2.16只/(人·h)。全通宵室内外灯诱共捕获按蚊3 602只,均为中华按蚊;7-9月各月上、下旬的室内灯诱蚊密度分别为5.61、7.45、8.10、3.88、1.85和0.94只/(灯·夜),室外灯诱分别为16.30、18.10、25.03、15.94、5.76和4.09只/(灯·夜)。结论江苏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中华按蚊活动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在前半夜均能保持较高的活动频率,20:00-21:00为活动高峰期,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室内。应对居民加强防蚊意识教育,降低各种蚊媒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阜宁县疟疾媒介按蚊的种群和密度,为加快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1年,在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室外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监测。结果 2010-2011年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其密度高峰出现7月下旬和8月上旬。结论阜宁县的疟疾媒介是中华按蚊,今后疟疾防治中除了继续加强疟疾媒介的监测与控制外,还需加强对国内外高疟区返回阜宁的流动人员管理,杜绝二代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 :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 5 .70只 5 0顶 ,室外人帐诱 7.44只 (人·半通宵 ) ,牛栏 6.41只 (人工·h) ,猪栏 2 .3 7只 (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夜间活动高峰为 2 3时~ 1时 ,叮人率为5 .0 493。吸血习性为 0 .2 40 6,比中华按蚊高 7.76倍 ,趋吸人血蚊占 89.75 %。传疟能量为 1.73 15 ,比中华按蚊高 8.2 5倍。结论 :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 ,趋吸人血 ,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监测县传疟媒介种群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消除疟疾后疫点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5至9月随机选取了73个传疟媒介种群调查监测县和23个种群和密度调查监测县分别通过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开展种群和密度监测,对捕获到的蚊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对捕获蚊虫、按蚊数量、密度利用WPS Office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22年在5至9月期间有165个点开展种群监测,23个点开展了密度监测。共捕获180 402只蚊虫,其中按蚊有26 521只(14.70%)。中华按蚊26 274只(99.07%),嗜人按蚊19只(0.07%),未鉴定按蚊种70只(0.26%),未捕获到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通过灯诱法捕获到民房外3 712只中华按蚊(15.45%),牲畜房14 390只(59.88%),可孳生地5 927只(24.67%);仅青神县和洪雅县捕获到18只嗜人按蚊;未鉴定的按蚊位于资中县;不同场所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3,P<0.001)。有...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17种按蚊共12152只,以多斑按蚊,中华按蚊和迷糊按蚊最多,分别占37.96%、28.44%和20.13%、微小按蚊、吉甫按蚊和大劣按蚊各占1.41%、0.35%和0.01%。半通宵方法观察,微小按蚊在人房和牛房的捕获数均比室外人诱到的多,且夜间持续时间长,提示在类似地区进行杀虫剂对微小按蚊的控制效果研究时,以观察室内密度为佳,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和微小按蚊仅在8-9月有1个高峰,其它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郴州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选择桂阳县、宜章县和汝城县等3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媒介按蚊种群监测,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监测时间为6—10月,每半个月开展1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诱蚊灯法共捕获按蚊15 654只,均为中华按蚊,雌性按蚊11 874只,雄性按蚊3 780只,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70.11,P0.05);双帐人饵诱捕法共捕获按蚊3 709只,均为中华按蚊,人诱平均密度为61.82只/(人·夜),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为73.00只/(人·夜);19:00—06:00中华按蚊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最高时段为19:00—20:00,为9.75只/(人·夜)。结论中华按蚊是郴州市主要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均较低,在以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疟媒介按蚊监测。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17种按蚊共12152只,以多斑按蚊,中华按蚊和迷糊按蚊最多,分别占37.96%、28.44%和20.13%、微小按蚊、吉甫按蚊和大劣按蚊各占1.41%、0.35%和0.01%。半通宵方法观察,微小按蚊在人房和牛房的捕获数均比室外人诱到的多,且夜间持续时间长,提示在类似地区进行杀虫剂对微小按蚊的控制效果研究时,以观察室内密度为佳,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和微小按蚊仅在8~9月有1个高峰,其它时期密度均低,推测仅在峰前1个月左右保质保量进行一次杀虫剂喷洒,即可有效地压低媒介高峰,控制疟疾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丹东市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预防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诱帐法。结果 2008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3.85%,2009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获总数的3.70%,2010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获总数的2.90%,中华按蚊活动时间为6月上旬-10月下旬,高峰季节为7-9月。结论丹东地区中华按蚊和疟疾发病率相吻合,必须做到减少蚊虫叮咬,才能降低疟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珍开发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方法:清晨搜捕全部人房和蚊帐内外以及牛房内的吸血按蚊;半通宵人牛诱捕;通宵人诱捕蚊。结果: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都嗜牛血兼嗜人血,整夜都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吸血高峰值同在下半夜。结论:防蚊措施的采用,特别在下半夜,是疟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输入病例及其媒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病例输入情况及其口岸疟疾媒介种类情况。方法对入境发热病人采取快速诊断卡和血片镜检方法进行检测,以确定疟疾输入病例;采取室内外半通宵人工诱捕方法观察疟疾媒介种类。结果 2006—2010年在口岸共发现疟疾输入病例111例,其中间日疟66例,恶性疟44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共捕获9种按蚊658只,其中中华按蚊311只,占47.26%,微小按蚊13只,占1.98%。结论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频繁,疟疾输入病例较多,当地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疑似病例及其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丹东市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预防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诱帐法。结果2005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18.52%,2006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27.96%。中华按蚊活动时间为6月上旬~10月下旬,高峰季节为7~8月。结论丹东地区中华按蚊和疟疾发病率相吻合,必须做到减少蚊虫叮咬,才能降低疟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最多时可达32次/15 m 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病媒蚊虫群落特征和演替动态变化,了解主要传播媒介蚊虫种群动态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诱法,连续4年在清远市调查蚊虫种群密度.结果 此次调查清远市蚊虫有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群落种群数量的92.27%;其次为骚扰按蚊,占3.98%;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各占1.62%;中华按蚊仅占0.51%.在研究期间,比较2006年与2008、2009年数据,结果表明群落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致倦库蚊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白纹伊蚊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华按蚊在种群中逐渐消失,三带喙库蚊在群落中数量波动较大.不同蚊种在夜间呈现不同活动节律,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19:00-22:00其密度逐渐增加,高峰主要在21:00之后;白纹伊蚊在夜晚各个时间段都有活动,活动高峰主要在20:00之前;骚扰阿蚊呈现与白纹伊蚊相似的活动规律.结论 清远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逐渐增加,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则在不同年份中波动较大;传疟媒介中华按蚊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登革热和乙脑媒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蚊虫种群组成,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和网捕法采集蚊虫.结果 在黑瞎子岛捕获蚊虫33 526只,计4属10种,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94.68%).不同月份蚊种组成有所不同;4种主要蚊种昼夜24 h的数量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刺扰伊蚊活动时间在00:00-24:00,叮刺伊蚊在03:00-21:00,凶小库蚊在06:00-20:00,中华按蚊在19:00-03:00;刺扰伊蚊在03:00和20:00出现2次高峰;凶小库蚊在17:00、叮刺伊蚊在18:00、中华按蚊在21:00仅出现1次高峰.结论 黑龙江省黑瞎子岛的蚊种包括4属10种;刺扰伊蚊为优势种群;观察了4个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